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3制度化的教育:是从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它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4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5显性教育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6隐性教育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7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8价值性教育目的: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

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

9操作性教育目的: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

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标。

10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1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13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1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6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17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18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9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0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它是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的课程。

2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2教学设计: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

2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24学生失范行为:主要表现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

25重要他人: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影响的具体人物。

26班级组织: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依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的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27班级管理: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理顺,采取适当的办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

28班风:班集体长期形成的言论上,情绪上,和行动上共同倾向,是学生思想,道德,人际关系,舆论力量等方面的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

29教育评价: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知道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断的过程。

30学生评价: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31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

32品德评价:主要以对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评价展开。

33教育行动研究: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二)、填空:1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2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是制度化教育。

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社会教育。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创立、发展三个阶段。

4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5、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6、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7、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体心理结构。

8、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9、教育功能的释放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产品的输入;二是产品的利用。

10、影响教育功能释放的因素:一是外部社会因素,二是教育产品自身。

11、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其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

12、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定向、调控和评价功能。

13、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既要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

1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构成的。

17、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所具有的倾向性。

在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片面的理论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18、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19、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正式颁布于1902,称为壬寅学制。

20、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

21、现代学制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

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分支型学制。

2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是专业思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

23、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和自我教育。

24、教师的职业形象应是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三者统一的整体。

25、师生关系可分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

其中教育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26、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主要规律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27、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方面。

28、课程的类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课程综合、与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等。

29、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30、课程评价的两个最重要的评价形式是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31、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主要有筛选法和参照法两种。

32、课程理论流派主要有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五种。

33、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五个基本内容。

34、提问行为由发问、侯答、叫答和理答四个环节组成。

35、中小学常用的指导有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

36、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性、统合性、操作性、预演性、突显性、易控性和创造性七个特征。

37、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首先是一个经典的理论问题,它集中表现在两个经典的命题中:“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斯宾塞)还是“教育即生活”(杜威)。

38、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

39、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而且又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_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40、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活动管理四个方面。

41、班级组织建设的主要工作是:班级组织的设计、指导班级建设和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2、一般地说,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43、班风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民主型气氛或支持型气氛,另一种是专制型气氛或_防卫型气氛。

44、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4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把学生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6、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47、学生评价的功能包括诊断、导向、发展和管理。

(三)、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 B )。

A.《论语》B.《学记》C.《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2、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 )。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育漫话》D.《爱弥儿》3、教育价值是教育的( A )表现。

A.应然B.实然4、我国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D )A.1979B.1990C.1993D.19865、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 ABCD )。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B.教师的领导方式C.教师的智慧D.教师的人格因素6、首次正式提出教育评价概念,被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并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开端的著作是( D )A、布卢姆的《教育评价》 D、泰勒的《学生进步的评估与记录》C、西蒙兹的《人格与行为的诊断》 B、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四)、简答题1、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

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③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2、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3、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①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②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4、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个体发展功能(2)个体谋生功能(3)个体享用功能5、教育的社会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2)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3)促进经济发展;(4)促进政治民主化;(5)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6、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