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比较阅读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阅读《树》,然后答题。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1.作者艾青,原名_____,现代着名_____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
《________》。
他的诗作运用________化的_______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_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参考答案
1.蒋海澄诗人《大堰河》散文自由
2.1940觉醒
3.E
4.D
诗歌阅读《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参考答案:
D(D项分析的是最后一节,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点题句已是诗人在向读者直
抒胸臆,因此,这里的“我”绝不可能再指喻体“鸟”,而是指抒情主人公自己了。
)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
冯至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
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
但是在这林里面还隐藏
许多小路,又深邃、又生疏。
走一条生的,便有些心慌,
怕越走越远,走入迷途,
但不知不觉从树疏处
忽然望见我们住的地方,
像座新的岛屿呈在天边。
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事物
向我们要求新的发现:
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
到死时抚摸自己的皮肤
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
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哲理,司空见惯的事物并不一定就是被认识了的事物。
B.作者通过生活化的诗歌情境启示人们:轻车熟路固然不会迷途,但要
有新的发现,就必须走出生活的惯性。
C.作者通过“到死时抚摸自己的皮肤/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表达了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这一深刻主题。
D.这首诗写的是日常小事,却揭示了生活中熟悉与陌生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C
诗歌阅读《乡愁》
阅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乡愁》一诗,完成后面赏析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①/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②/我在这头,她在那头。
1.诗中①、②两处是诗句的位置,下面选填甲、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②乡愁是一条深深的海峡
B.①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②乡愁是一条浅浅的海峡
C.①乡愁是一张漫长的小路
②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D.①乡愁是一张漫长的小路
②乡愁是一湾深深的海峡
2.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参考答案:
1.B2.A
阅读诗歌《新月》,完成习题。
新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
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1.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
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像之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想像之事
2.故乡
3.游子的思乡之情
4.船、山、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