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化学
3、教学课时:3课时,本小节为第1课时。
【教学课题】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2节的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I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这一节内容的起始课。
《离子反应》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从教材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又是研究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进一步深层次认识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以及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知识的必备基础。
结合高考尺度,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状况: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高一学生在化学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以前就接触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和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因此学习起本节课来比较轻松。
2、学生能力情况:高一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仍然是形象思维能力占据主动地位,因此,直观、形象生动的实验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学生的心里状态: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纠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③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揭示酸碱盐的本质
(①通过对溶液导电性的分析,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②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学会常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③认识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类比的方法、探寻电解质的本质原因、体验归纳法在学习化学概念类知识中的重要性。
2、通过酸、碱、盐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经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分析实验的基础上完成对电解质概念建构的过程。
(①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运用有效手段,让学生体验、探究概念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③化学原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性,引领或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过程的一种探究方式而发现或总结出原理,从本质上认识、掌握原理。
)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化学实验的研究,联系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完成对电解质本质概念建构的过程使学生树立起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本质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电离的过程、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辨别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引入]
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
和化合物。
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
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在化学
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
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
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离子反应。
认真听讲
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通过复习
旧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能导电吗?为什
么?
积极思考回答让学生通过图片或电脑动画,从实体中抽象得出概念。
动画展示直观教学,让微观世界形象化1、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
电子存在。
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
在。
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
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
发生了什么变化。
播放食盐溶解过程的flash
动画。
2、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离子
的过程称为电离。
【板书】1、电离
认真思考、讨
论、积极回答。
1【问】要想使得NaCl能够导电,除了采用将
它溶解到水中这个方式,你是否还能够通过其
它方式来实现?(将NaCl转化到熔融状态下即
可)
积极思考(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电解质和
非电解质本质上的区别有一个清
晰的认识。
)
八、板书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熔化时离解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
做电离
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2、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自身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自身都不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3、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4、电离方程式书写时的注意要点
(1)元素的质量、电荷要守恒;(2)原子基团不可拆。
5、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九、课后作业
A组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HCl不导电,熔融态的HCl可以导电④NaH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所以是酸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 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A.①④B.①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H2SO4=2H++SO42-
B. NH4NO3 =NH4++NO3-
C. Na2CO3 =Na2++CO32-
D. Ba(OH)2=Ba2++2OH-
3、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观点是( )
A.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B.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
C.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D. 在熔融和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4.酸碱盐三类物质的共同点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一定条件下都能电离
C.都能溶于水
D. 都是化合物
B组题
1、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Na2CO3 =2Na++CO32-
B. Na2O(熔融)=2Na+ + O2-
C. HNO3 =H+ + NO3-
D. KClO3 =K+ + Cl- + 3O2-
2、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液态SO2、③液态的醋酸、④汞、⑤BaSO4固体、⑥蔗糖、⑦酒精、⑧融化的KNO3。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3)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4)以上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C组题
1、在下列100ml液体中,分别加入0.05molNaOH晶体,溶液导电性变化较大的是()
A蒸馏水
B. 0.5 mol/L 盐酸
C. 0.5mol/L H2SO4
D.0.5mol/L NaNO3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