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第2节《眼与视觉》教案-北师大版课稿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第2节《眼与视觉》教案-北师大版课稿

眼与视觉一、教学目标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设计思路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猜物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四、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 猜物游戏: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三个同学通过触、听、创设情景,让学放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邀请三位同学看,将判断结果写在生深切地感受到眼睛的重要分别通过手摸、耳听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

纸上,展示给全班同性,从而激起学问题:学。

生主动学习的(1)三个同学分别通过哪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分析答出:触觉、听(一)愿望。

(2)当我们看到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时,我们还会觉、视觉。

激趣引题用到哪些感觉?嗅觉、味觉、温度感2.引言: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觉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

眼睛是人的视觉兴奋,倾听,跃跃欲器官。

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试 1来自眼睛。

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同桌相互观察,得出使学生亲身体(1)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眼睛有眼睑、睫毛,验,激发探究欲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眼球,肌肉等。

望。

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

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观察模型,拆卸组装;使学生自己获①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阅读课本,讨论交流,得感知,加深对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观察思考,理解眼球知识的理解,培后,由上向下。

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的结构和功能。

养动手、观察、参考课本P80方法步骤逐步完成。

阅读等多种能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2前五自然段,了解眼力。

(二)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指导探究③播放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频④反馈点拨对照眼球课件,检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思考,得出: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培养知识迁移的镜头,视网膜相当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于胶卷。

(3)出示眼球、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思考: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吗? 22.视觉的形成相机成像的原理和眼球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那么眼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物像的?视觉又是如何形观察、思考、分析,成的呢?得出光线进入眼球的(1)指导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路径,理解视觉的形将抽象知识具入眼球的路径。

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体化、形象化,提问: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的?在视网觉中枢。

突破教学的第膜上吗?《还珠格格》中的紫薇是怎样失明的?一个难点。

说明了什么?(2)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课件,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请学生哑剧表演:进出电影院表演,观察同桌的瞳出示猫的瞳孔调节图片: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孔变化;思考,讨论,走进生活,亲身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得出瞳孔变化的原体验,激发学生思考:人的瞳孔也能这样吗?瞳孔的调节由眼的因。

的探究热情。

哪一部分控制?引导探究:拉住窗帘,利用手电筒,在明、暗两种不同环境下观察同桌瞳孔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讨论:1.为什么无论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正常讨论、思考,得出结人都能看清?论启发学生利用2.当一个人从低头看书到抬头望向远方时,他的所学知识解释晶状体曲度如何变化?生活现象,达到3.看近处物体时,眼球处于疲劳状态还是放松状举一反三,触类态?谈近视给自己生活和旁通。

3.近视和远视学习带来的不便。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请患近视和远视的同学谈看物体的特点、感受。

观察课件掌握近视的 3那么近视眼和远视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进成因及矫正方法。

要性,激发学习行矫治呢?近视成因的兴演示动画课件,引导学生分析近视、远视的成因趣,顺利突破教及矫正方法。

谈要做到“三要”、学的第二个难4.预防近视“四不看”。

点。

进一步体会引导学生谈怎样预防近视?眼睛对于认识强调预防为主,课间适当休息自己的眼睛,认真世界的重要性,做好眼保健操,让我们每一人都能拥有一双美丽讨论,回答。

感受盲人的痛明亮的眼睛。

苦,培养学生爱讨论:凯伦曾经渴望上帝给她三天光明,我们该护盲人的情感。

如何对待盲人?生活中你是否向盲人献过爱心?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

使零散的知识2.布置课下探究,任选一内容条理化、系统(1)完成一篇调查报告:我班或我校同学的近视思考,归纳,总结。

化;同时深化知情况与对策。

识,使探究活动(三)(2)设计一个活动方案:为盲人献爱心由课堂延伸到倾听,思考课外。

总结深化(3)读一本好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写一篇读后感。

(4)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等各种途径,调查眼科学的发展现状,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

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

(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 4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

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

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出示猫的瞳孔变化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画的区别,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学生: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

教师:我们的眼睛有没有类似的变化?让我们先拉上窗帘,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瞳孔;然后打开窗帘和灯,再次观察一下。

学生:我们的瞳孔也在光线暗的时候变大,光线亮的时候变小。

教师:瞳孔是眼睛的窗户,它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强度。

光线进入眼睛后,又怎样形成了视觉呢?(出示眼的结构示意图)这里有一个凸出的结构,哪位同学认识它的名字?学生:晶状体教师:这是晶状体的侧面图,它的形状和我们熟悉的放大镜很相象。

(示放大镜)我们都玩过用放大镜汇聚光线的游戏,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用物理学的实验仪器再重复一下这个现象。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仪器。

教师:我们看到:蜡烛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汇聚到屏幕上呈现了清晰的影像。

在我们的眼球里,也发生着同样的现象——物体反射出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物象。

但是,在我们的眼球中,在光线到达视网膜之前,不仅经过了晶状体。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89页的图,寻找出光线在到达视网膜前经过的结构,再想一想,其他结构有形成视觉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总结: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5虹膜保证了光线只能从瞳孔进入眼球;巩膜保护了眼球;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教师:我们在电视上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故事情节:两个人在争执的过程中,其中一个人摔倒,撞伤了后脑勺,结果就失明了。

这个人的眼球一点都没有受伤,为什么丧失了视觉呢?学生:大脑受伤了,压迫神经了…… 教师:由此可见,仅仅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图像还不够,还必须将图像的信息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形成视觉。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折射光线能力最大的是哪个结构?学生:晶状体。

教师:我们都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和放大镜是一样的,现在有两个放大镜,同学们检查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一个厚,一个薄教师:那么,我们实验一下哪一个放大镜能更快地将光线汇聚起来?学生:(实验)厚的折光能力强。

教师:让我们再实验一下,用厚放大镜汇聚什么距离的光线成像最清晰,是远距离的?还是近距离的?学生:(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装置,将蜡烛从远处移到近处)近距离的成像更清晰。

教师:现在换成薄的放大镜实验一下学生:用薄放大镜的时候,远距离的光源成像更清晰。

教师:我们的晶状体能灵敏地自动调节厚薄。

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的时候(比如看书的时候)我们的晶状体就自动调节到比较凸起的样子。

(用成像装置演示,将蜡烛移近,并换用厚凸透镜)但如果晶状体调节的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我们看远处物体的时候就会看不清楚(演示:将蜡烛移动到远端)。

这就是同学们中间很常见的一种眼的折光异常现象。

学生:近视眼。

教师:这种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

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网膜中间的距离加长(演示:将屏幕向后移动)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网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网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

这就是真性近视。

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 6学生:戴眼镜。

教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学生:中间薄,四周厚。

教师: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