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比较分析

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比较分析

第27卷第3期2008年05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INGEOGRAPHYVol.27,No.3May,2008收稿日期:2007-10;修订日期:2008-01.基金项目:九洲SOD香格里拉综合考察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女(1977-),湖南人。

大学教师,从事旅游地质与旅游规划研究。

E-mail:kejian1977@126.com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比较分析徐柯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摘要:大香格里拉地区指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区的主体部分,行政上包括藏东南、滇西北、川西南。

这里是世界上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中心之一,含有特别丰富的旅游资源。

根据实地调查和分析,本文将大香格里拉地区现存的开发模式归纳成三类:明永模式、海螺沟模式和玉龙雪山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

认为明永模式比较成功,有利于自然保护和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几个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大部分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景区管理存在严重的体制问题,特别是行政权、经营权、所有权三权混淆;国家所有权受到条块的多元分割,国家作为国有资源所有者代表的地位模糊。

同时建议国家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世界遗产、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这一类遗产类景区的立法工作,并建立严格监督和管理体系,禁止采取企业化经营模式;尊重和发挥传统的民族宗教信仰和禁忌在保护自然中的作用;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和监督;扶持和培育环境NGO,提高民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大香格里拉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香格里拉;明永模式;海螺沟模式;玉龙雪山模式“香格里拉”的概念来源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JamsHilton)在1933年发表的著作《失去的地平线》(LostHorizon)。

他以喜马拉雅以东藏汉交界区域为原型创建了Shangri-la(香格里拉)一词,表示具有雪山、冰川、峡谷、森林、湖泊、金矿及纯净空气的荟萃之地,是一片绝尘的乐园净土。

本文所指的大香格里拉地区,是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的主体部分,行政上包括川西南、滇西北和藏东南地区(图1),大致在四川康定、云南大理、西藏林芝三点之间。

它在很多方面最接近希尔顿所描述的地理及文化场景。

这里众多的高山与峡谷相间排列,五大江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龙江)并行流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都为世之罕见。

其中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区更是世界上唯一满足自然遗产全部四项标准的“超级遗产”。

这里汇集了藏、纳西、白族、彝族、傈僳、怒族、独龙、普米、回族等30余个民族。

大香格里拉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及其子孙后代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和生态财富。

自2002年川、滇、藏三省区提出打破行政区划局限,联合开发、合力打造“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以来,大香格里拉地区加大投资,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对景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

根据具体额定野外调查和分析,本文归纳出了三种开发模式(明永模式、海螺沟模式和玉龙雪山模式),揭示了它们的特点和问题,希望为大香格里拉地区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提供依据。

1明永模式云南德钦县明永村旅游发展模式是梅里雪山景区的基本模式。

这种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以当地政府为主导,旅游管理部门积极推动,资源管理部门有效结合。

也是我国旅游景区开发的传统模式。

大香格里拉地区的大部分景区(明永冰川景区、泸沽湖景区、大理古城景区、丽江古城景区等)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经营主体是作为当地政府派出机构的景区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局(以下简称景区管理机构),同时,景区管理机构与当地某一资源主管部门合并,使得景区管理机构不仅要负责景区的经营管理,还具有对当地这种资源管理的行政职责。

在这一模式3期徐柯健: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比较分析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对外统一、对内分离。

景区管理机构既是景区所有权代表,又是景区经营主体;既负责景区资源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与环境保护。

但在景区内部,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开发职能与保护职能由不同的部门或机构承担[1]。

“明永”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政府实行财政统收统支,旅游景区开发经营利润直接归当地政府,避免了国有资产的外流。

1.1案例分析梅里雪山景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的明永冰川景区,发育有一条地球上罕见的低纬度、低海拔现代冰川———明永冰川。

冰川从海拔6700m的卡瓦格博峰向下呈弧形铺展到海拔2600m的森林地带,绵延10余千米,气势磅礴,颇为壮观。

近几年来,德钦县各级政府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先后投巨资修通了香格里拉县至明永村的柏油路,明永至冰川景区8km险道狭路也修成较为宽敞的马帮驿道,景区内钢铁栈道盘山而上,冰川美景一览无余,吸引得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冰川旅游为以农牧业为主的明永村带来了较高的收入。

全村52户人家都投入到了马帮运输游客之中。

经过几年发展,如今平均每户人家已从饲养1匹骡马发展到4匹,平均每户年纯收入已达4万元以上。

围绕旅游需求,村民们开办家庭旅馆,开展民居接待服务,让游客入住藏民家体验藏家生活,感受藏族风情。

由此可见,梅里雪山明永冰川景区采取的是“原社区居民自主经营”模式,此种模式的特点是发展旅游业的目的是要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要带动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提高,注重原社区居民利益。

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社区居民的垄断经营不利于景区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合理价格的形成。

丽江古城著名的丽江古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名录后,其商业呈现出的样式,多为外来客商以出租房屋的形式在古城从事商业活动。

面对蜂拥而至的旅游商业大潮,“淡泊名利”的思想左右了古城居民的行为,由起初的好奇、观望发展到被动的参与,直至现在的主动退让———大批纳西族原住民搬图1大香格里拉地区略图Fig.1SketchmapofthegrandShangri-laregion135・・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出古城。

这也是造成古城“核心区域旅游商业气氛过于浓厚”的主要原因之一[2]。

大批搞旅游经营的外地人搬进古城———这种人口置换势带来了古城的文化变迁和纳西族文化的变迁。

古城丧失了原有的文化内涵;纳西族分散进入以汉文化为主体的现代城市区,传统社区不复存在,传统文化失去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导致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被高度关注。

丽江古城采取的是“外来商户自由经营”模式,这是我国古城旅游景区开发的典型模式。

此种模式的特点是:旅游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但商业气息过于浓厚,游客难以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1.2存在的问题第一,政府资金紧缺,旅游景区高起点的建设和市场营销等各项投入都将受到限制,既阻碍了旅游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又影响了对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这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如有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景观的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其知名度远远赶不上临近的丽江、大理、迪庆、西藏等地区,究其原因,最主要就是资金的严重不足。

全县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仅1146万元;当地人均收入仅为814元,只相当于云南省平均水平的40%。

政府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的建设,以致于贡山仍然处于交通死角,公路等级低,通达能力弱,严重制约了其旅游发展。

第二,景区管理机构开发和经营旅游景区无偿使用资源,没有任何风险和压力,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力,严重制约景区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第二,投资主体过多,利益矛盾冲突。

如四川泸沽湖景区目前的投资模式是“国家+集体+企业+个体+农户”的传统模式。

有所在的盐源县县委、政府投资修建的招待所;有其它企事业单位投资修建的高档次的接待设施;也有个体和农户经营的餐饮娱乐设施;还有深圳深华集、西安天元药业公司、西安亨泰科技集团介入。

如此多方投资开发,短期谋利甚至破坏性谋利难以避免。

第三,经营管理人员属于政府任命,缺乏激励机制,导致经营管理水平低,影响了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降低了旅游景区应有的品位;景区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大锅饭的体制、机制,影响了旅游景区发展的活力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

第四,政事不分,政府部门自身对其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实施监督,影响了监督的有效性、公正性。

2海螺沟模式“海螺沟模式”是指在一个旅游景区内,将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由政府统一规划(或政府审批规划),把开发经营权剥离出来,通过政府与投资者签订保护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协议,授权投资者依法有偿取得一定期限内(一般是30 ̄50年)的开发建设权、经营管理权及其收益权,并按约定比例由景区所有者和出资经营者共同分享经营收益(图2),其核心是“国家所有、政府监管、企业经营”[1]。

2.1案例分析具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多项桂冠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境内的海螺沟冰川公园,于1987年10月15日正式开放。

由于当时的资金严重匮乏导致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严重滞后(如沟内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简陋的山道和骡马,能源主要靠小水电发电,更无通信设施),加之二郎山的阻隔,景区开发进展十分缓慢。

到1997年止,10年来旅游年均收入仅在100万元左右,接待游客总数不到10万人次。

1998年实施天然林禁伐之后,又使这个长期依靠“林木财政”、“林木经济”的自治州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经济支撑点。

同年7月,四川省交通厅所属图2海螺沟模式或整体租赁经营模式结构图[1]Fig.2HailuogouorRent-baseddevelopmentmodel[1]136・・3期徐柯健: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比较分析的贡嘎山现代冰川(集团)有限公司得到四川省甘孜州政府授权,全面负责海螺沟的开发和经营。

公司先后投资4.3亿元人民币,对公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2001年,随着景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完成,如猫子坪大渡河大桥落成通车;从甘谷地直通1号营地的40km长的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沟口至3号营地35km的公路拓宽改道已完成;沟内已建成马道、步行道总长26km;3.5km长的冰川客运观光索道现已建成;部分饭店如冰川饭店、金山饭店等已达三星级水平等,并设有急救中心、银行、邮电、公安、游客服务中心等,大大提高了景区的接待能力;加之二郎山隧道的正式贯通,使以往一直制约公园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得以解决;另外,贡嘎山现代冰川(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对公园在电视、报纸及全国旅交会上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促销工作,大大提高了公园的知名度,使得公园的游客人数迅猛增长,2001年全年接待游客数达13万余人次,创下了历史之最[3]。

海螺沟模式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明确规定景区为国家所有,但允许对其进行企业化经营。

采用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的方式,由政府授权,企业进行开发和经营,实现国家资源和企业资本的有机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