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8-2019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一岳麓版选修3(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 ( )。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③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一战爆发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此时西方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D2.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各大国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B.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C.俄国、奥地利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加深了双方的矛盾D.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解析一战前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是俄国和奥匈帝国。
奥地利是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分裂后才出现的,因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答案 C3.1907年,欧洲各国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大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尽可能人道”的战争行为准则。
从以后十年的历史看,这样的“准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阻止战争的爆发B.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C.阻止了不人道的武器的研发D.有力地宣传了人道主义解析从和平大会的主要任务看,这次会议将战争认作是一个国家的正当权利,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4.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侵略集团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了 ( )。
A.法德矛盾是当时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B.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结盟C.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市场互相勾结D.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争斗解析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答案 D5.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②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③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④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从背景看,塞尔维亚是为了民族独立而战,因此带有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是正义的,因此②表述错误,应排除。
答案 B6.下图反映了一战中空战的情景,这一现象能够说明的结论是 ( )。
A.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B.一战推动科技进步与发展C.空战在一战中起决定作用D.空军成为各国的独立军种解析图片反映的是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因此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7.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解析普林西普的子弹射向了在塞尔维亚进行军事演习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B8.下列有关一战期间凡尔登战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发生在欧洲的西线战场B.德军企图消灭法军主力C.交战持续时间最为长久D.导致俄、德双方相互僵持解析凡尔登战役交战的双方主要是德、法军队,没有俄国军队的参与,因此D项错误。
答案 D9.一战初期美国采取“中立”政策的原因有 ( )。
①避免战争对本国的破坏②趁机与交战国扩展贸易③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④经济实力低于欧洲各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美国采取“中立”政策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且在战前其经济实力就已位居世界第一位,因此③④应排除,故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A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斗争,主要围绕 ( )。
A.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B.建立两大军事集团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D.争夺巴尔干地区解析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帝国主义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C、D两项是仅就欧洲而言,B项则是其实现目的的手段或措施。
答案 A11.一战期间对中国侵略最为积极的是 ( )。
A.美国B.日本C.英国D.德国解析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占领胶济铁路和青岛,并于1915年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答案 B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原材料缺乏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 )。
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解析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属于社会的需要。
答案 B1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
A.德军始终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B.战争引起了高涨的革命运动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濒于崩溃D.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解析《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后,德国摆脱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答案 A14.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德国不具备改变世界统治秩序的力量B.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地位C.美国的参战改变了战争双方力量对比D.反战革命运动的不断高涨解析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实力无疑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就当时两大军事集团来看,同盟国的综合实力远远不如协约国,更何况发动战争还要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
答案 A15.下列哪项不是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 ( )。
A.美国参加对德作战B.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C.中国等国投入战争D.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作战解析意大利从战争一开始就加入协约国方面,参加对德作战。
答案 D16.下列属于美国经济崛起原因的是 ( )。
A.美国成为战后最大的债权国B.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C.少受战争之害,不断向协约国提供商品和贷款D.战后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解析A、B、D三项都是美国经济崛起的表现。
答案 C17.战争给法国带来深重的苦难,孩子们在垃圾中寻找能吃的东西,有人只能居住在旧果皮箱里。
在战争最为激烈的德法边界,村庄和城镇全部化为灰烬。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法国作为西线的主要战场长期遭受战争的打击和破坏B.德国的速战速决战略C.德国武器先进D.法国武器落后解析法国之所以有大量的村庄和城镇化为灰烬,主要是法国作为西线的主要战场经历了众多大规模的战争破坏导致的。
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A18.从国际格局来看,一战的重要影响是 ( )。
A.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B.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C.美国开始独霸世界D.英国霸权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解析从国际格局看,一战前欧洲是国际关系的中心,但是一战中西欧普遍衰落,美、日则迅速崛起,因此国际格局的中心开始从欧洲向美、日转移,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B19.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包括以下哪几种观念 ( )。
①和平、反对战争②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④民族复仇主义兴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民族复仇主义思想在极端民族主义兴盛的时期就非常流行,因此④应排除。
故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A20.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的战争B.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C.是资本主义由盛转衰的分水岭D.使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而且在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了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因此C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凡尔登战役中)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 公里,纵深15~18公里;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 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思考?(8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构成大战的主要特征及战役特点。
(6分)解析本题以一战的几幅图片与文字说明为主题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问关键是把这四幅图片分成两个部分,战壕中的士兵反映了一战中阵地战的情景,其他三幅图片反映的是科技成果用于战争的情况。
第(2)问结合图片和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防御阵地”“毒气弹和催泪弹”等来概括特点。
答案(1)阵地战及战争的残酷性是大战的特点;一战过程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战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
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2)大战特征:大炮、战壕与士兵构成了大战的主要特征。
战役特点:阵地战,采用化学武器,战争的残酷性。
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
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请回答:(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
(6分)(2)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4分)(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6分)解析本题以对一战的评价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第(1)问解题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高尚品格”、“梦”、“上帝安排”、“美德”等相关信息,据此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要注意结合一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批驳其观点。
第(3)问应注意围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社会发展两个主题,分析、组织答案。
答案(1)宣扬的观点: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战争显示人类的高尚品德。
意图:歌颂与美化战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2)反驳: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消耗,使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中。
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3)立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警惕和反对军国主义复活。
23.(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 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