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标导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17《缓和与对抗的交替》ppt课件
【课标导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17《缓和与对抗的交替》ppt课件
拓展3
“40年来,美国领导西方同共产主义及其 对我们最珍视的价值观的威胁进行了斗争。
这种对抗现在已经结束。”“戈尔巴乔夫的
革命性政策使苏联发生了变化。他的政策 使俄罗斯和其他共和国的人民得以抛弃几
十年的压迫,奠定了自由的基础。”
——布什1991年12月25日的电视讲
话 布什发表此电视讲话的直接背景是什么? 答案 苏联宣布解体,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逼
一、美、苏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
1.原因
(1)国际格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霸权主义 国际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反对 军备竞赛 _________的呼声日益增强。 (2)经济状况:美苏的_________阻碍了经 济发展。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缓和 尼克松 (3)外交政策 收缩 ①美国:______主义,_____海外力量, 对苏推行“_____”政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 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角度 1】► 从紧张对抗与缓和对话的关系角度分析
提示
紧张对抗与缓和对话是美、苏争霸过程的两个方
面。紧张对抗始终是主要方面,最能反映霸权主义的本质;
缓和对话是次要方面,是双方为积蓄对抗的力量而达成的
一种妥协。从一定意义上说,缓和对话是紧张对抗的另一 种形式。
提示
美、苏双方从紧张对抗到缓和对话的转变,体现
了双方力量对比发生的重大变化。美、苏争霸是以综合国
力为基础的,一旦实力的天平发生倾斜,其攻守之势就随
之发生变化,“尼克松主义”、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外交政策就是例证。
【角度 4】► 从各种力量的发展壮大角度分析
提示
美、苏由紧张对抗到缓和对话的转变与各种政治
拓展2
下图漫画反映的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为什么这个事件被
称为超级大国的“滑铁卢”?
答案
苏联入侵阿富汗,使苏联在国内外陷入空前的孤立
局面。阿富汗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抗运动,更使侵阿苏军陷
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结果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不但没
有达到入侵的目的,反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致使苏联的经济被美国拖垮,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 体,因此苏联入侵阿富汗被称为超级大国的“滑铁卢”。
军事 遏制 (1)1980年,美国提出“_________”,
1979 (2)状况:
以实力求和平 (2)1981年,美国提出 “_____________” 的新遏制政策,对苏联施加压力。 缓和与合平 3. 主要结果:苏联开始转攻为守,继续强调 ___________,力求维持既得成果。 里根的新遏制政策作为一种进攻型的 战略选择,反映了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一 贯战略目标,既是对“尼克松主义”的修 正,更是对“杜鲁门主义”衣钵的承袭。
【角度 2】► 从美、苏维护自身战略利益需要角度分析
提示
由紧张对抗到缓和对话是美、苏维护自身战略利
益的共同需要。美、苏之间以核军备竞赛为主的军事对抗, 既多次把双方推向战争的边缘,又使双方看清了维护核垄 断地位的重要性,推动双方为维护各自的既得利益而谋求
暂时的妥协。
【角度 3】► 从美苏双方力量对比发生的重大变化角度分析
西方的“和平演变”。1989年_________, 纷纷放弃社会主义道路。1990年东德并
苏联 2.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1991年12 月“
独联体”成立,_____正式解体。东欧各 国和苏联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冷 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社会制度由社会主 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标志着雅尔 塔体制的最终瓦解。
三、“第二次缓和”
背景:苏联的经济面临巨大困难。戈尔巴 新思 1. 维 乔夫提出 “_____ ___”理论。
2. 表现:美国“里根主义”出台,1987年里
有限缓和 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了《消除中程导弹条 约》,双方进入一个新的________时期。 “第二次缓和”是美、苏双方的共同需 要,但没有改变美、苏对抗和争夺的实质, 为西方国家加强“和平演变”攻势提供了条 件,从外部加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四、“冷战”的结束 东欧剧变:长期照搬苏联政治经济模式, 1. 东欧剧变 其弊端阻碍发展;苏联对东欧控制的减轻;
二、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对抗再现 1.苏联入侵阿富汗
(1)直接原因:阿富汗发生政变,新上
苏联 任的总统决定与_____决裂。
_____年12月,苏军发动突 然袭击,迅速攻占喀布尔和阿富汗全 西方各国 境。 (3)影响: _________一致谴责苏联 的侵略行为,导致美、苏关系重新紧 2.美、苏对抗再现 卡特主义 张。
第17课 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
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内容解读
1. 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以及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戈尔 巴 乔夫的新思维,分析美苏两次走向缓和的原因,并掌 握 缓和的主要表现。 2. 了解苏军入侵阿富汗的基本史实,分析苏联展开咄咄
力量的发展壮大密切相关。“冷战”期间,各种政治力量谋
求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的斗争,尤其是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发展壮大等,对促进美、苏缓 和对话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拓展1
你认为1975年的欧安会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中的“
对二战以后的国家领土政治现实加以确认”的规定有何 重要意义?
答案
会议确认战后欧洲国家边界有利于苏联巩固它在
东欧的地位,分化西欧国家同美国的关系。美国可以限制
苏联的进一步扩张,同时对东欧进行渗透。欧洲国家则在
不同程度上可以利用美、苏之间的矛盾改善自己的处境。
军事优势 ②苏联:勃列日涅夫采取 _____ 战略,力 进攻 争_________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 2.表现 和战略。
缓和高潮 (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苏,标志
赫尔辛基 着美苏关系进入_________ 。 宣言 (2) 欧安会:1975年在赫尔辛基召开,签 署了《 ________ _____》,使东西欧之间的“冷战”对峙得 到了一定缓解。 美、苏之间的缓和与对话以“对话中 包含对抗,缓和时不忘争夺”为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