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蔬菜育种

蔬菜育种

中晚熟品种。
二、主要性状遗传规律
• 产量性状:单果重、单株果数、雌花数、果长、
前期产量等
• 品质性状:商品性状(果刺、果瘤、果色、果皮
、瓜把长度)、苦味等
• 抗病性: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枯萎病等 • 其他性状:耐寒性、早熟性等
• 产量性状的遗传:为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
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单株结果数×单果重
• 自交系选择前的群体改良:提高自交系利用价 值和选择效率。
• F1杂种的制种:雌性系法、化学去雄法、人工 授粉法。
若干重要性状的选择
抗病性:苗期抗性室内鉴定、田间成株抗性鉴定。 产量:典型的数量性状,需进行重复试验。 品质:多由单基因控制。感官、消费习惯等。 耐冷性:低温下的发芽能力、生长量等。
黄瓜育种
黄瓜为葫芦科甜瓜属的栽培种,一年生攀援性 草本植物。营养丰富,适宜生食、熟食、腌渍,是 重要蔬菜作物之一,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各地 普遍栽培。
黄瓜起源于印度喜马拉雅山麓及尼泊尔、锡金一 带。古代经印度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由缅甸和印 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化,形成华南系统 黄瓜;一路为2000多年前由张骞出使西域时经新疆 将黄瓜种子带到北方,经驯化形成华北系统黄瓜。
• 樱桃番茄( var. cerasiforme Alef.)
果实小,形如樱桃,果径约2cm,2个心室,果 色红、橙或黄,植株长势强,茎细长,叶小,色淡 绿。
• 梨形番茄( var. cerasiforme Alef.)
果小似梨,2个心室,果色红、黄等,植株长势 强,叶较小,浓绿。
二、主要性状遗传规律
五、种子生产
• 严格隔离 • 种子生产季节因品种而异 • 种瓜需后熟 • 后熟的种瓜需及时剖瓜取种 • 种子漂洗干净后需及时晾晒 • 种子干透后需合理贮藏
黄瓜的采种方法及采种技术要点
采种方法 • 春露地采种 • 夏秋露地采种 • 设施采种
采种技术要点
• 适期播种:将开花授粉和种瓜发育安排在最适宜的条件下。 • 适当密植:早熟品种4500~5000株,中晚熟品种3500~4000株。 • 植株调整:及时摘心、去侧蔓,控制茎叶生长。 • 授粉:人工授粉需在上午10时前完成。 • 留瓜部位及个数:一般以第2至第4个雌花为宜,大果品种1~2个,
• 高温下:花数、坐果率、结籽率、柱头 长短等性状表现。
• 低温下:花粉萌发、抗寒性等。
(四)番茄主要品质性状遗传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 含量、含糖量、含酸量与pH、果实抗裂性与耐 压性、果实硬度、果实耐贮性等。
(五)与产量相关的性状遗传
1.果重:杂交优势不明显,F1中间偏小,小果是不 完全显性。平均单果重以特殊配合力为主。
黄瓜的开花授粉结实习性
黄瓜为雌雄同株的异花授粉作物,先出现雄花,雌花出 现的早晚因品种及外界条件而定。雌花柱头3裂,胚珠 100~500个;雄花具3个雄蕊,2个合生1个单生,10℃以上花 药向外开裂散粉。
黄瓜花有蜜腺,以上午10时至下午1时泌蜜量最高。虫媒花, 一般于早上6时左右开放,雌花比雄花晚开约5-10min.传粉 昆虫主要为蜜蜂、马蜂、蝇、蝴蝶等。
绿色上位性 果皮:薄皮对厚皮为隐性 • 苦味:苦味对不苦为显性
抗病性的遗传
• 枯萎病 • 霜霉病 • 细菌性枯萎病 • 疫病 • 白粉病 • 角斑病 • 炭疽病 • 疮痂病 • 黄瓜花叶病
其他重要性状的遗传
• 耐寒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存在少量显性效应。
• 早熟性:黄瓜早熟性由初花时间、第一雌花着生 节位、果实发育速度等因素构成。研究认为,早 花性状和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呈不完全显性;也 有研究认为,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主要为加性效 应,果实发育速度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
黄瓜的开花授粉结实习性
花的发育进程:显蕾期
幼蕾期 绿蕾期
黄蕾期
开花期
闭花期
凋萎期
雌蕊受精能力以开花后2-4h最高,后逐渐降低,开花前后2d虽能受精
结实,但种子量少。 花粉生活力以开花当天最强,花前及花后1d均显著低于开花当日。在
同一天中,花粉生活力的强弱与品种、花龄关系密切。早熟品种以花刚开 放时最强,中晚熟品种则以花开后2-3h最强,说明早熟品种花粉生活力衰 退速度远比中晚熟品种快。
一、种质资源
• 我国目前栽培的黄瓜品种主要分为华北型和华南 型两大系统。
• 华北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植株茎节较 细长,根群稀疏,叶薄,单性结实能力强,节成 性好,花芽分化对短日照不敏感等特征。果形瘦 长,绿色,瘤密,白刺,肉质坚脆。
• 华南型: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及印度、 日本等地。多为短日性品种,茎蔓粗,根群密而 强,较耐旱,可适应低温弱光。果实肥短,表皮 光滑,刺瘤稀少,黑刺。有绿色、白色、黄色等, 皮硬而味淡,肉质较软,不及华北型。
黄瓜植株类型:7种
1、完全花株:植株上皆为完全花,能自行授粉受精结实。 2、雌性株:又分纯雌株和强雌株。有生产价值,可育成雌性系
配制一代杂种。
3、雄性株:全为雄花,无生产价值。 4、雌雄同株:常见株型。 5、雌全同株:着生雌花和两性花。可自行授粉受精结实。 6、雄全同株:着生雄花和两性花,可自行授粉受精结实。 7、雌雄全同株:雌、雄、两性花同株,可自行授粉受精结实。
设施专用品种
• 应针对设施环境特点和栽培季节,选择专 用品种。
• 耐低温、耐弱光、抗病为首要目标。
其他育种目标
• 丰产性:通过增加单果重、坐果数,适当 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中坐 果数是影响最大的因子。
• 熟性配套:早、中、晚熟品种配套,实现 周年供应。
• 稳定的雌性系:对于一代杂种制种体系至 关重要;促雌基因可增强雌性系的稳定性, 有利于提高结果数。
• 植株分枝习性、叶片特征、花序特征、果实颜色、果实大小、 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实心室数、果肉特征、种子数量、 果实品质、生长期、抗病性、育性等
(二)番茄几种病害的抗性遗传
• 烟草花叶病毒病 • 青枯病 • 叶霉病 • 枯萎病 • 早疫病 • 晚疫病 • 根瘤线虫病 • 叶斑病 • 炭疽病
(三)番茄抗逆性遗传
以呈黄色或黄绿色、授粉后日数达30-4直接影响种子千粒重。
结实的特异性
多数黄瓜品种具有单性结实的习性,即 雌花不经授粉受精或受少量花粉刺激即可结 实的习性。
该习性对菜用栽培是优点,但对采种栽 培则容易造成混乱,影响种子产量。
所以采种时要创造优良的授粉条件,以 保证雌花的正常受精,提高单果种子产量。 同时,要注意区分单性结实果实与正常受精 果实,一般单性结实的果实比正常结籽果实 细、长。
3 雌性系制种法
• 雌性系:通过选育获得的无雄花或只有极少数雄 花的母本系统。
• 雌性株的获得:一是从国内外引进;二是从雌性 系为母本的F1杂种自交分离选育。
• 雌性株的繁育:人工诱导雌性株产生雄花,在隔 离条件下自然授粉。
• 杂种一代制种:雌性系:父本=3:1种植,母本 开花前拔除弱雌株,每株留种瓜2个左右,其余 去掉。
小型黄瓜
供加工用的小型品种,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 植株较矮小,分枝能力强,多花多果,果实短卵型或 短圆筒型,长5cm左右,黑刺。代表品种如扬州乳黄 瓜等。
华北型
经长期栽培选择,已形 成春、夏、秋黄瓜三种类型。
• 春黄瓜:一般较耐寒,早熟。 • 夏黄瓜:生长势强,耐热抗
病,多为中熟品种。 • 秋黄瓜:适应性较强,多为
三、育种目标
• 复合抗性 • 优质 • 设施专用品种 • 丰产性 • 熟性 • 雌性系
复合抗性
• 主攻病虫害包括:西瓜花叶病毒病、黄 瓜绿斑病毒病、胶质茎枯病、早疫病、 黑星病、褐纹病、枯萎病、线虫病、霜 霉病、炭疽病、灰霉病、菌核病、角斑 病、白粉病等;蚜虫、白粉虱、斑潜蝇、 根结线虫等。
• 要求兼抗多种病害,对主要病害达到高 抗、一般病害达到耐病。
2.单株果数:父母本差异较大时,F1中间偏小。 3.前期产量与总产量:产量性状显性和上位性效
应较其他性状明显,产量杂交优势极强。
*番茄雄性不育的遗传
• 番茄雄性不育主要有四种类型:功能不育、 雄蕊退化、花粉不育、部位不育。有研究 认为,番茄的雄性不育属于“核质型”; 也有研究认为番茄的雄性不育由一对简单 的独立核基因控制。
形扁圆,果色有红、粉红、橙、黄等。该变种包括绝大 多数的栽培品种。
• 直立番茄( var. validum Bailey)
茎短粗壮,植株直立,叶小色浓、多卷曲,果柄短 ,果色与普通番茄相似。产量低,生产中栽培很少。
• 大叶番茄( var. grandifolium Bailey)
叶大,浅裂或无缺刻,似马铃薯叶,又称薯叶番茄, 茎较长,果实与普通番茄相似。
优质
• 品质性状包括果形、果皮、果色、果实硬度、 苦瓜素含量、瓜把长度、种子腔大小等。
• 黄瓜的品质性状由多种因子构成,其中不少因 子由简单基因控制,可经遗传改良使之按预定 方向改进。
• 如“八五”攻关目标:质脆、味清香、皮薄、 色均匀;瓜把长不超过果长的1/7,种子腔小 于瓜径的1/2,畸形瓜率低于15%。
• 番茄为茄科番茄属中以成熟多汁 浆果为产品的草本植物。营养价 值高,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C, 可生食、熟食、加工。番茄是全 世界栽培最普遍的果菜之一,露 地、设施均可栽培。
(一)种质资源
番茄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经长期 的驯化和选育,其遗传背景逐渐变窄,因此, 通过广泛的资源搜集以丰富番茄的种质资源对 其育种极其重要。
小果品种2~4个。
• 后熟:种瓜表面消毒以后再行后熟,保证后熟天数。
一代杂种制种方法
1 人工杂交制种法
一种是人工摘除母本株上尚未开放的雄花,利 用昆虫传粉。
一种是不摘除母本株上雄花,只在开花前一天 将雌花的花冠扎住,次日上午人工授粉,授粉 后重新扎好,作标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