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数据的定义:数据是存储在某种媒介物上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三内容:符号性、客观性和依赖于媒介物。
2、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被处理成具有对接收者有意义形式的数据,它对当前或未来的行动或决策具有实际的或感觉到的价值。
三个层次:语法性、语义性和语用性。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选择/简答)1)数据是对客观对象的记录,而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2)联系。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
3)区别:数据是纯客观的,是对某一事实不经解释的原始反映,单纯依靠数据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与我们的活动有关。
信息则是经过人们处理后的数据,能够传递某种意义,它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要求,能对人们的决策或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4)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信息的性质。
反映性(真伪性)、可分离性(时效性)、共享性和时滞性。
4、信息的质量1)定义:由它对人的行为的激励程度和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来决定;由它对人的行为和决策所产生的价值来决定。
信息是组织中最富价值的资源之一。
2)特征信息的时间特征(可能为简答):及时性和新颖性。
内容特征:准确性、相关性和完整性。
形式特征:详尽性和呈现性。
5、信息的生命周期:需求、获得、服务、退出,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应6个环节: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来加以实现。
1)信息收集。
i.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
ii.原始信息收集是指在信息发生的当时、当地,从信息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取出,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介质上记录下来。
二次信息收集则是指手机已经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分离的信息。
iii.原始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是完整、准确、及时地把所需要的信息收集起来,记录下来,做到不漏、不错、不延时。
二次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目的地选取或抽取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正确地解释所得到的信息。
iv.在衡量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时,下列内容是十分重要的:A.它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否完善;B.准确程度和及时性如何;C.具有哪些校验功能;D.对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或其他各种破坏因素的预防及抵抗能力如何;E.录入手段是否方便易用;F.对于信息收集人员和录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如何;G.整个信息收集和录入的组织管理是否严密、完善等等2)信息传输i.信息传输有时间传输和空间传输两种方式ii.空间传输可分为:人工传输、人与机器之间的通讯、自动化传输系统iii.衡量信息传输的指标是传输速度和误码率3)信息加工4)信息存储i.信息存储有两种方式:传统的方法,由人工来进行;计算机存储ii.信息的存储首先应考虑信息的组织,其目的是为了方便信息的处理和检索。
还应考虑要保存哪些信息,保存多长时间等。
iii.信息组织可分为物理组织以及逻辑组织两个方面。
物理组织是指安排适当的地点,寻找合适的介质来存放信息,这里应考虑信息的安全以及使用的方便性逻辑组织则是指按照信息的内在联系及使用的方式,把大批信息组织成合理的结构,从而提高查找的速度,为使用信息的人员提供方便。
5)信息维护i.信息维护是指保持信息处于可以使用的状态。
ii.信息维护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和保密6)信息使用i.信息使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二是如何实现价值转换方面ii.技术方面是指如何高速度高质量地把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即将信息根据不同的需要,以不同的形式和格式输出给使用者iii.信息价值转换是信息内容在使用深度上的提高。
6、系统1)定义:系统是指由许多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执行特定功能以达到特定目标的集合体2)特性:多元性、相关性、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3)分类:确定型系统和概率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人机系统4)基本观点:整体性观点、层次性观点、系统与环境共塑观点、系统演进过程观点7、决策1)定义:决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依据一定的信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分析判断,从若干个可能的方案中选取一个效果最佳的策略过程2)特点:过程性、多方案性、个性化3)阶段: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4)决策准则:不同决策模型有不同的决策准则,大体上可分为最优化准则和满意性准则两类5)类型i.按决策结果的特征来划分:确定型、风险型和随机型ii.按结构化程度划分(简答题)A.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照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
解决这类问题通常采用数据管理方式,它着眼于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如管理业务活动中的财务结算处理、物资入库处理等B.非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实质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的影响。
它强调决策者的主观意志(市场开发、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等)C.半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介于上述两种决策之间,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生产规划、库存控制)iii.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A.战略决策: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一般是非结构化决策(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的决策、投资决策等)B.战术决策:短期、局部、具体(成本决策、设备更新决策等)C.业务决策: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库存决策、生产方案的决策等)第二章组织、流程和管理系统1.组织1)定义:围绕一个共同目标,人们进行分工协作的过程以及由此建立的一种职权结构形式2)特征i.共同的目标和任务ii.基本特征是信息交流和协作配合iii.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权、职责和组织关系,即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3)要素:人员、岗位职务、职责与权力、信息、目标4)组织功能模型2.组织结构设计1)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问题(管理层次、管理部门、职权关系)i.管理层次与幅度(优缺点,简答题)管理组织按其层次与幅度的关系,可分为高型结构(也叫直式结构)和扁型结构(也叫横式结构)高型结构(管理层次较多,管理幅度较小)优点:管理严密、分工明确,上下级容易迅速适应和精确协调缺点:(1)、层次多,上下级信息沟通时间长,信息容易失真;(2)、管理费用多;(3)、不利于发挥下级人员的创造性;(4)、由于上下级直接接触较少,非正式的联系变得脆弱,会严重影响协作过程扁型结构(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优点:(1)、层次少,上下级之间的行政距离短,联络方便(2)、信息纵向传递快,失真小,有利于主管人员及时掌握情况(3)、管理费用少(4)、下属人员既有较大的自主权,同时又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解决面临的困难,有利于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缺点:由于管理幅度大,难以进行严密的监督,同级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增加困难2)管理部分划分(按职能划分部门、按地区划分部门、按产品划分部门)3)职权关系3.组织结构动态特性1)结构性特性2)关联性特性(内容:规模、组织技术、环境因素、组织目标和战略、组织文化)4.组织结构形式1)组织结构图2)组织结构形式i.U型组织。
即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包括纯直线制形式(即每个下级只有一个上级)和直线职能制组织(即每个部门可以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的的直接指令性或指导性领导)ii.M型组织。
又称矩阵式组织。
iii.H型组织。
5.流程1)定义:为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活动的有序的集合2)特性:目标性、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结构性3)基本要素:流程={活动,连结方式,活动的承担者,技术和工具}4)活动的实现方式:分工受一定的技术条件限制,它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的分工,技术条件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分工,从而形成不同的流程。
5)分类根据流程的投入和产生对象的不同可将流程分为实物流程、信息流程i.实物流程流程的输入和输出中均具有有形实物成分,这些有形成分经过一系列活动的作用后发生变化,这类流程就是实物流程,如企业运作中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ii.信息流程信息流程总是伴随着实物流程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实物流程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程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程运行的软资源事实上,在实物流程运作中,对转移中的实物增加其他信息含量使我们能对实物流程加以有效控制和管理。
6.管理系统定义: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针对管理对象,由具有特定管理职能、相互联系的各种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技术等所构成的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7.管理1)定义: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的活动了、过程,这是现代管理理论创造人法约尔在1916年提出的2)定义: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3)三层含义i.第一层含义是管理的措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5项基本活动,又称为管理的5大基本职能ii.第二层含义是采取的管理措施的目的,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iii.第三层含义是管理的目的,即协调资源是为了使整个活动更富有成效(根本目的)4)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8.管理活动的分类1)按管理层次可分为战略规划、管理控制和操作控制i.战略规划两点很重要:第一,它所强调的是组织目标的选择和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和手段,因此,战略规划的一个基本的工作是对组织本身及其环境的未来状况进行预测。
第二,战略规划通常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它具有非重复性和创造性,由于所面临的问题的复杂性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无规律性,使得评价该规划过程的质量非常困难。
ii.管理控制首先,管理控制活动是在战略规划过程中所建立的政策和目标的范围内进行的;其次,管理控制活动的首要目标是保障有效而又充分地利用组织资源iii.控制控制管理控制和操作控制的基本区别在于操作控制是侧重于对具体业务的控制,而管理控制则是侧重于人员的控制iv.三者特点比较A.战略规划主要侧重于建立组织的政策和目标,其所需的信息是一种高度聚合的信息,这种信息主要是通过活动的外部资源获得的,信息的范围和变化是很大的,对信息准确性的要求却不甚严格,最后战略规划过程的非程序化的特点意味着信息的需求频率很低B.面向操作控制的业务需要的是明确定义的且范围狭窄的信息,这种信息要求详细并且大部分是内部信息,其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C.管理控制活动的信息需求介于操作控制和战略规划之间。
与管理控制有关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人员间的交互作用来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