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完美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完美版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 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 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 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 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 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 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新声:新的歌曲。 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 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 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 长城。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重章叠句
前句(联)后 句(联)的关 系
铺垫
过渡
照应
1.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或相似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前两联描绘洞庭湖壮丽阔大 而充满活力的景色;后两联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 全诗“体物写志”,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 之景中流露了心声。此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词句注释 ⑴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⑵“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 指天空。 ⑶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 干变淤,成为平地,并称为云梦泽,约为今洞庭湖北岸一带地区。宋代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 如万鼓,昼夜不息。” ⑷“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 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⑸羡鱼情:《淮南子· 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 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1] [2] 白话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 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 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2]
诗歌鉴赏 之 结构技巧
结构技巧
1.先景后情
2.重章叠句 3.开篇点题
以景结情
铺垫 照应 过渡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4.抑扬
对比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先景后情
按照景与 情的先后 顺序
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 后破势而出。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写出 了磅礴的气势,壮阔的境界,为人们称道。“欲济无 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 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 委婉的表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 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 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2.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 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题柳亭送别图
明 徐渭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尾 联陡转,以“惆怅”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村行》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 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 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词句注释 ⑴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⑵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⑶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⑷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⑸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1] [2] [3] 白话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 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 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 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绝,作于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 间。此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起句“长江悲 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紧承 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第三句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 义,在深秋寒风飒飒之夜令人感伤不已;结句“山山黄叶飞”写深秋的景 象,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全诗语言洗练, 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 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词句注释 ⑴滞(zhì ):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⑵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⑶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 指高风送秋的季节。[2-3] 白话译文 长江滚滚我悲叹久留异地,远隔万里内心盼望把家归。 况且正赶上秋风晚间吹起,山山岭岭都只见黄叶纷飞。[3]
2.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 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 ,言 尽而意犹未尽。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 不尽”三字,末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 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 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 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 像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