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标准《生物质热解燃气质量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20年2月目录一、标准任务来源和制修订背景(必要性) (1)二、标准编制工作情况 (3)三、标准编制原则 (4)四、质量要求相关标准分析 (5)五、标准编制主要内容 (12)六、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17)七、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17)八、重大分歧意见处理经过和依据 (17)九、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17)十、建议 (18)十一、重要内容的解释和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18)《生物质热解燃气质量评价标准》标准编制说明一、标准任务来源和制修订背景(必要性)《生物质热解燃气质量评价标准》标准制定来源于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的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合同编号14192043,签订日期2019年6月20日)。
当前,我国农村清洁能源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农村能源仍以煤炭、秸秆薪柴为主,占农村能源消耗总量的一半以上。
农村生活用能中煤炭消耗量1.55亿吨,秸秆薪柴消耗量1.94亿吨,二者折合标煤2.13亿吨,占农村用能总量的26.0%;农村生产用能中煤炭消耗量 1.69亿吨,秸秆薪柴消耗量0.48亿吨,二者折合标煤1.46亿吨,占农村用能总量的24.7%。
农村地区煤炭、秸秆薪柴燃烧效率低,使用量大、时间集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严重。
生物质热解联产技术,可以将秸秆等生物质转化成热解气和生物炭,热解气属于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能够提供清洁用能,生物炭可以作为炭基肥改良土壤。
该技术可将秸秆变废为宝,能够转化为新能源,开发形成电、气、热、燃料等多元化产品,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
发展生物质热解联产产业,能够为我国农村地区提供新型清洁能源,有利于优化农村用能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同时生物炭能够直接加工成炭基肥产品,采用炭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施用,促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提升农产品品质。
秸秆热解联产技术产业可以满足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清洁能源供应和耕地质量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发展时机成熟,符合国家支持政策,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生物质热解联产技术逐渐被政府部门采用,为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该技术纳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05号)》、国家能源局《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发展与改革委等部门编制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该技术列为26项技术之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方案(2014-2015年)》中被列为重点工程。
2017年,该技术纳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关于开展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办环资〔2017〕2143号)等文件中。
我国生物质热解联产技术产业刚刚起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投产秸秆热解清洁联产项目已达400余个(含气化技术),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北、黑龙江等农业大省。
近年来,生物质热解联产技术得到较快提升,与传统的生物质气化技术相比,能够大大提升燃气品质,燃气热值提高3-4倍。
生物质热解联产技术领域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目前没有热解燃气质量检测的相关标准规范,检测技术要求与评价方法不明确、不客观,直接影响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也给行业监督、管理与安全保障带来困难,而且严重阻碍了规模化生物质热解联产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因此,制定生物质热解燃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相关标准,进行产品质量认证认可,能够有效提升热解燃气的市场准入,加快热解联产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拓宽农业服务领域,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生物质热解技术转化的燃气可应用于集中供气、供热、发电等领域,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属于新能源领域。
但由于缺乏标准依据,热解气中焦油含量及可燃组分含量差异大,不同企业生产的热解气质量千差万别,难以进入商品化城镇燃气市场,极大阻碍了生物质热解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严重制约了技术产业有序、健康、持续地发展。
因此,有必要建立热解气质量评价和检测标准,根据热解气发热量、污染物含量等指标评定热解气等级,并依据等级确定热解气的用途,以规范生物质热解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技术工程应用、行业监管等提供相关依据。
生物质燃气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对热解燃气进行分级定等,将作为生产、检测、质量控制及使用生物质热解燃气技术依据,将进一步促进生产企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建设,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研发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进一步提升节能环保的水平。
二、标准编制工作情况1. 2019年1-5月: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收集国内外有关生物质热解燃气技术等标准资料。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调研,系统地掌握了国内外生物质热解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现状。
2. 2019年6月:成立标准制定小组,制定标准编制方案、原则和计划等。
3. 2019年7月15日前:根据编制的标准与国家标准体系协调一致的原则,并体现技术先进,科学实用,便于实施的特点,讨论确定了标准的基本结构和编制原则。
4. 2019年10月:确定编制内容提纲,明确人员分工。
提出、研究、分析标准中技术内容。
5. 2019年12月:编写完成初稿。
其中,标准编制小组集中讨论标准内容,对标准提纲及内容进行系统分析讨论。
6. 2020年2月底,提出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同时完成编制说明。
7. 预计2020年3月-4月,征求各有关的意见。
以电子邮件、寄送标准文件等形式,征求本领域专家意见。
征求意见力求涵盖专家、生产和应用企业等,全面听取各层面的建议,为标准编写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供有力保障。
8. 预计2020年5月,按照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标准内容,形成标准送审稿。
9. 预计2020年6月,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
10. 预计2020年6月底,根据专家意见,相应修改标准的内容,完成标准报批稿。
三、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严格遵照国家标准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针对目前国内生物质热解燃气技术的发展状况,确定了以下编制原则:1. 实事求是制定生物质热解燃气质量评价标准,要从我国农业、林业剩余物热解气高值利用应用需求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城乡发展现状和村镇需求实际情况等。
2. 用户为主要从全局出发,在做好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上,既要考虑有关企业和生产部门的利益,更要考虑使用部门和使用者的利益,根据不同需要做出合理的技术条件规定,使全社会和广大民群众获益。
3. 科学先进调查分析现有的生物质热解燃气质量,合理确定标准内容,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系统全面的涵盖原料技术条件的要求。
四、质量要求相关标准分析现有热解燃气技术及其他燃气相关标准见表1和表2。
表1现行生物质热解气技术相关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JB/T11792.5-2014 中大功率燃气发动机技术条件第5部分:秸秆气发动机JB/T12336-2015 中小功率生物质气发动机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NB/T34004-201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净化装置性能测试方法NB/T34011-2012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规范NY/T443-2001 秸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NY/T1017-2006 秸秆气化装置和系统测试方法NY/T1417-2007 秸秆气化炉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标准编号标准名称NY/T1561-2007 秸秆燃气灶NY/T2907-2016 生物质常压固定床气化炉技术条件NY/T2908-2016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运行与管理规范DB32/T2145-2012 户用型秸秆气化炉安全操作规程DB22/T1759-2013 生物质干馏热解燃气装置技术条件DB37/253-2007 农村生物质燃气供应系统设计规范DB37/254-2007 农村生物质燃气供应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DB37/255-2007 农村生物质燃气供应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DB37/256-2007 常压固定床生物质气化机组技术条件DB41/T1449-2017 生物质气化设备技术条件DB51/T1357-2011 低压生物质燃气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51/T1376-2011 固体生物质气化燃气焦油灰尘含量测定方法DB51/T1377-2011 低压生物质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51/T1398-2011 生物质燃气热值测定方法表2 其他燃气技术相关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GB/T10410.1 人工煤气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GB/T122O6 城市燃气热值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12208-1990 城市燃气中焦油和灰尘含量测定方法GB/T 12211-1990 城市燃气中硫化氢含量测定GB/T13612-2006 人工煤气GB/T 18605.2-2001 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GB/T 13611-2018 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NB/T 12003-2016 煤制天然气生物质燃气产品质量,NY/T443-2001《秸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NY/T 3337-2018中规定生物质气化燃气质量要求见表3。
表3 秸秆气化工艺所产燃气指标技术指标单位《秸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NY/T443-2001《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NY/T3337-2018燃气低拉热值kJ/Nm3≥4600>4600焦油和灰尘含量mg/Nm3≤50<15 气化效率% >70 >70CO含量% <20 <20H2S含量mg/m3<20 /O2含量% <1 <1 机组运行噪音dB <80 /燃气净化后温度℃<35 /储气柜容积与日供气量之比值/ 0.4-0.6 >0.3 相关研究不同气化介质气化燃气气体成分特征见表4、表5。
表4 不同气化介质气化燃气特性表5 秸秆空气气化燃料成分燃气成分(%)低位热值产气量秸秆种类CO2O2CO H2CH4kJ/m3m3/h 玉米芯12.5 1.4 22.5 12.3 2.32 5302 135 棉秆11.6 1.5 22.7 11.5 1.92 5585 109 玉米秸13.0 1.6 21.4 12.2 1.87 5328 116郭继平等(2008)的秸秆干馏制气工艺实验表明,秸秆干馏主要产品产率(质量分数)为:燃气40%-45%,热值14.5-16.0MJ/m3;轻质油10%-15%,重油5%-10%,木醋液5%-10%,木炭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