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象造型设计概述

形象造型设计概述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形象造型设计发展历程
• 清末,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受到西方进步思想的 影响,意图突破封 建思想的束缚,于是掀起了“剪辫 易服”的风潮,男子纷纷剪去长辫, 穿起西服。孙中 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 君 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 孙中山先生提倡的由西式服装改造而成的中山 装( 图 1 - 3 ) ,也 对西式服装在中国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仅革命者穿起了西 式服装,一大 批年轻人也纷纷改变了自己的服装打扮,西式的连 衣 裙、制服、套裙等大受欢迎。尤 其 是 五 四 运 动 以 后,一批知识 分子从国外带回的西式服装,使人们 认识到短装的许多好处,这对 我国传统长装服饰造 成了很大的冲击,于是穿制服和西服等短装的 人多 了起来。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形象造型设计的概念与组成
• 二、形象设计的组成
• 个人形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形成的公众印象, 以及社会公众由此 对其产生的基本看法。随着社会的 现代化发展,良好的个人形象传 递出的信息,不仅能 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个人的 潜能和优势(图1-1)。现代形象造型设计主要包括 以下三个 方面的设计:外在形象、社交活动形象、精 神形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形象造型设计的概念与组成
• 1.外在形象 • (1)面部妆容。主要包括不同类型皮肤的面部 妆容、不同场合的面
部妆容、不同年龄层的面部妆 容、不同季节的面部妆容、不同性别 的面部妆容(图1-2)。 • (2)发型。主要包括男士发型、女士发型,长 发发型、短发发型, 直发发型、卷发发型等。 • (3)服饰。由于服装三要素(色彩、款式、面 料)存在差别,所以 相应地有不同体型的着装、不同 肤色的着装、不同职业的着装、不 同年龄段的着装、 不同性别的着装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Leabharlann 第一节 形象造型设计的概念与组成
• 2.社交活动形象 • 社交活动形象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 的基本素质、交际
形象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 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 交活动,人们可以沟 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 过社 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 大有裨益。 • 3.精神形象 • 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在社交中,谈 吐、举止与外在形象同等重要。 良好的外在形象是建立在自身的文 化修养基础之上 的,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自身的形象才能更加 丰 满、完善。人的内在精神形象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塑造, 而心理素质完全取决于后天的提高和完 善。高尚的品质、健康的心 理、充分的自信,这些都 属于人的精神形象,再配以服饰装扮,它 们一起构成 了良好的自我形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形象造型设计发展历程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服饰形象
• 1.温馨的20世纪50年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社会正处于经济 发展的起步时期,
工人、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有了很 大提高,全国人民全心地投入经 济建设工作中,社会 风气趋于淳朴,人们的着装以朴素为美。 • 1949年年初,北京和平解放,大批的解放军、干部开始进城,进城 的干部多穿灰色的中山装,北 京的青年学生怀着革命的热情,纷纷 效仿穿起这 种象征革命的服装。随后,各行各业的人们争相 效仿, 很多人甚至把长袍、西服改做成中山装或军 服。20世纪5 0年代到60 年代初,男装以中山装和 中山装发展的体系为主,如人民装、军便 装、青年 装等;女装则以列宁装、女式两用衫及苏联大花布 连衣裙 等为主。这些服装除了朴素实用外,还表现 了人们的革命热情。
• 形象设计是指设计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创造能力对人的自然条件(体 型特征、气质倾向)、社会条件(生活 方式、社会背景、职业阶层) 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环境、风俗习惯和时尚因素,运用身体装饰 (服饰形象装 扮)、身体表现(言谈举止、语言节奏)、身体塑造 (塑身、美容)等技术手段进行重新建构,以打造一个更加 理想和 更加合理的人物社会性体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形象造型设计发展历程
• 中山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普及,在款式上也不 断变化,如领子从 完全扣紧到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 变大。当时毛泽东很喜欢穿这种 改进的中山装,因此 国外把这种服装叫作“毛式服装”。中山装用什 么样 的面料都能制作,可以平时穿,也可以作为礼服,无 论是外交 场合还是国内任何庄重的场合都很合适。中 山装作为具有中国特色 的服装从20世纪50年代到20 世纪70年代一直流行不衰。
• 当时由于纺织服装工业落后,因此服装品种单 一,色彩单调,工装 的灰、蓝、绿自然成了当时最流 行的色调。服装的式样则千篇一律、 季节不分、男女 不分,穿工装式背带裤成了当时的时尚形象且广为 流 行。20世纪50年代,为了展示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 荣,政府提 出“人人穿花衣裳”的口号,“爱劳动、 穿花衣”成了形象新口号。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形象造型设计发展历程
• 一、五四运动前后的服饰形象
•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实行“门户开放”政 策,开放港口,而外国 为了掠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及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加紧了对华 的商品输出,因 而,国际交往开始增多。西方列强开始在我国租界 地 派遣留学生,西洋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加大。这一时 期,从欧洲传 入的布匹、羽纱、呢、绒以及一些洋 绸、洋缎、洋布等充斥了国内 的市场,促进了人们的 着装选择,改变了人们“做一件传三代”的着 装观 念,从而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望,推动了人们的生活 消费,带 动了服装业的发展。
第一章 形象造型设计概述
• 第一节 形象造型设计的概念与组成 • 第二节 形象造型设计发展历程 • 第三节 形象造型设计的作用和构成要素
第一节 形象造型设计的概念与组成
• 一、形象设计的概念
• 形象是指人的内外形象与造型的视觉传达,是指个体在社会或群体中 所形成的总体印象,即社会或群体对某 一个体的外在形象以及内在 精神世界综合认识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