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07跨越式年会主题报告-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研究课题
2007跨越式年会主题报告-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研究课题
一.小学语文学科跨越式试验研究
大家知道,语文低年级段教学模式是指既要通过示范朗读、 阅读指导、启发思考、提问点拨、释疑解难、组织活动等方法策 略的运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通过自主扩展阅读、小组 讨论、协作交流、打写或手写短文等方法策略的运用充分体现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模式”,简称 “双主模式”。 双主教学模式的实施要领是:前 20 分钟左右由教师发挥 主导作用为主,以基本完成课标要求;后 20 分钟左右主要通过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深化课标要求(包括10分钟左右的扩 展阅读和包括10分钟左右的打写或手写;小组或邻座的讨论交流 则可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插入到扩读与写作这两个环节之间)。
扩展阅读环节的实施不到位主要表现在: ① 扩读时间安排不够——往往只有5~6分钟(甚至4~5分钟),
(4)扩展阅读环节的实施不到位
为了改变扩展阅读环节实施不到位的状况,除了要从上述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 以改进以外,更关键的是要从思想上提高对“扩展阅读”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思 想认识真正提高了,教师才会自觉地去贯彻实施,才不会总是停留在机械模仿阶段, 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一.小学语文学科跨越式试验研究
(2)朗读指导环节的处理不当
重视“朗读指导”无疑是对的,但并非朗读的次数愈多、朗读的时 间愈多,效果就愈好。事实上,在上述十种有关朗读训练的方法与策略 中,真正比较有效的方法策略是以下三种:示范朗读(由教师示范或课 件示范均可)、学生自已朗读、选个别学生朗读并由教师或其他学生作 点评;而且这三种方法策略的运用最好也按照这里给出的顺序,即先作 示范朗读,接着让学生自已朗读,然后才选个别学生朗读并作点评。这 样做,花费的时间并不多(一般不会超时),而效果很明显。 其实,在上述十种有关朗读训练的方法与策略中,所有集体性朗读 (如小组朗读、男声朗读、女声朗读、全班朗读)效果都是不佳的(集 体性朗读,声音乱哄哄,根本听不清朗读是否得法,是否符合朗读的要 求);开火车朗读也不宜提倡,因为一人读一句,不能完整地理解上下 文的意思,更不能深入地去领会整个段落的内涵,又怎么可能通过这种 朗读准确、全面地表达出课文中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呢?可见, “朗读指导”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并不在乎所花时间的多少,而在乎朗 读指导是否得法。
(1)识字教学的跨越式目标完成不好 (2)朗读指导环节的处理不当 (3)重、难点的分析把握不准 (4)扩展阅读环节的实施不到位 (5)写作环节的贯彻实施不理想
下面我们就对这五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并从中找出改进的办法。
一.小学语文学科跨越式试验研究
1、语文跨越式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小学语文低年级段的教学主要涉及“拼音教学”、“识字教学”、 “朗读指导”和“阅读理解”等四个方面。目前问题出现较多的是“识字 教学”和“朗读指导”,所以下面先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学科跨越式试验研究
1、语文跨越式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经过多年的跨越式试验研究,绝大多数试验校的试验教师都对小学语 文低年级段的跨越式教学理念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对上述跨越式教学模式 的实施也有较熟练的掌握。但是也有少数试验教师(特别是参加试验时间 还不长的试验教师)对跨越式教学理念的认识、理解还较肤浅,对跨越式 教学模式的实施还达不到要求。这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研究课题
2007年会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7年7月
跨越式试验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一.小学语文学科跨越式试验Fra bibliotek究1、语文跨越式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2、小语中、高年级段跨越式教学模式探索
二.小学英语学科跨越式试验研究
1、英语跨越式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2、英语中、高年级段跨越式教学模式探索
一.小学语文学科跨越式试验研究
(1)识字教学的跨越式目标完成不好
第一个重点是,在“形、音、义”等三个方面的教学要求中,重点 要抓“形”。 按照“儿童思维发展新论”,5~6岁的学龄前儿童已掌握口头词汇 3500多个(即对这3500多个词汇的“音”、“义”均已基本掌握),汉 语中的几百种句型(包括比较复杂的各种疑问句)也都能够理解并能够 运用。因此,尽管每节课都有12~13个生字要教,但是真正需要教师讲 解 “音、义”(或通过组词、造句帮助理解其“音、义”)的字只有 一、两个或两、三个(一般是多音字、多义字、形近字、疑难字)例如: 高兴的“兴”与兴奋的“兴”、行动的“行”与银行的“行”——属多 音、多义字;夭与天——属形近字;舆论的“舆”——笔划多(共14笔) 且难写难记,属疑难字。只有这几类字需要着重讲解一下,其他的普通 字、常用字只需用规范的读音带读两、三遍,使学生们会认、会读就可 以了。 用这种方法通常只需5~6分钟就可完成12~13个二会字的识字教学, 而能留下14~15分钟给“字形”部分的教学。那么,在这剩下的14~15 分钟内,教学时间又该如何分配呢?——要抓第二个重点。
一.小学语文学科跨越式试验研究
1、语文跨越式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3)重、难点的分析把握不准
生字词特点:本课的生字词虽多(如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琳 琅满目、懒洋洋、蠕动……)但真正难以理解的却只有几个(瑰丽— —指色彩鲜艳、亮丽;琳琅满目——众多五光十色的各种物品展示在 眼前;蠕动——不靠手脚而靠身体的不断伸缩来移动)。 篇章结构特点:“总—分—总”; 记叙文写法特点:不是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来描述,而是抓住本文描述对象的特点,分“海面、 海底、海滩、海岛”等四个层次展开叙述;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课重点是上述情感目标(主要靠教师的 朗读、讲解和学生的自主扩展阅读解决;本课难点是几个疑难词语的 解释(瑰丽、琳琅满目、蠕动)。显然,若能抓住上述重点、难点, 尽管本课篇幅较长,只用20分钟左右基本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应 不会有任何困难。
一.小学语文学科跨越式试验研究
(1)识字教学的跨越式目标完成不好
第二个重点是,在“字形”部分的教学中,重点要抓住“书写练习环 节”。 众所周知,“字形”部分的教学包括:笔划、笔顺讲解,间架结构讲解, 书写练习等三个环节(书写练习又分书空练习和写田字格练习两项内容)。 由于汉字尽管有成千上万个,但其笔划、笔顺与间架结构的类型却很有限 (笔划和间架结构的类型都不到十种),在每节课上新出现的笔划和间架结 构类型就更少(新出现的笔划和间架结构类型需要教师做些讲解,已经在以 前学过汉字中出现的笔划和间架结构类型,只需向学生提醒一下就可以了), 所以,在“字形”部分的教学中,笔划、笔顺讲解和间架结构讲解完全可以 控制在4~5分钟之内(例如:一般的像“上、下、左、右”这类常用字,其 笔划、笔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需多作解释,但是对于容易倒插笔的生字 则不要吝惜必要的讲解时间——如“母”字);剩下10 分钟左右就可完全 用于“书写练习环节”的教学:包括 2 分钟左右的书空练习和 8 分钟左 右的写田字格练习。对于5~6个(或6~7个)应当会写的字的教学来说,这 10 分钟左右的书写练习时间,应当是足够的了。
有故事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上下文、有场景、有逻辑关联, 容易激发联想和想象,便于形成联想记忆,从而消除了繁重的机械记忆负担, 既有利于认识生字,也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汉字)。 ② 通过大量阅读既可认识字形、字音(一年级的扩展阅读材料都加注汉 语拼音)又可了解字词运用的语言环境,从而能全面掌握每个字词的形、 音、义(而不是像注音识字那样,只认识字音、字形,而不一定懂字义,从 而造成对大量同音字或形近字的混淆,更不晓得如何用学过的汉字来造句和 写文章)。 ③ 大量扩展阅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 文素养(精心搜集的大量扩展阅读材料,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诗词精品和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最美好最高尚的思想情操,是人类伟大智慧的结 晶。通过每节课都进行这样内容丰富的扩展阅读,可以养成学生喜爱课外阅 读的好习惯,从而使学生从小就受到人类优秀文明的熏陶,就得到优质精神 食粮的滋养,这无疑对提高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学科跨越式试验研究
1、语文跨越式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2)朗读指导环节的处理不当
朗读对于课文的整体感知、对关键词语及句子的理解、对作者所要表达 情感的领会乃至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把握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涉及 诗歌、散文或感情色彩比较丰富的段落篇章,就更是如此。所以 “朗读 指导”(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朗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朗读”如此重要,语文教师历来重视“朗读指导”,并且创造出 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与策略,如:自已朗读、小组朗读、男声朗读、女声 朗读、全班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课件示范朗读、开火车朗读、角色扮演 朗读、选个别学生朗读并作点评……等等。因为语文教师普遍重视“朗读 指导”环节,加上朗读训练的方法与策略较多,每种方法、策略只要用上 一遍,一、二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所以“朗读指导”环节往往容易超时。
“扩展阅读”重要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 通过大量扩展阅读可以轻松地大量识字(因为阅读材料有情节、
1、语文跨越式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5)写作环节的贯彻实施不理想
写作环节的贯彻实施不理想主要表现在: ① 打写(或手写)时间安排不够——往往只有5~6分钟(甚至
一.小学语文学科跨越式试验研究
1、语文跨越式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3)重、难点的分析把握不准
为了把握重点、难点必须先分析教学目标。以三年级上学期的课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表面看,这篇课文比较长,似乎要花较多 时间;但是若能抓住重点、难点,其实这篇课文并不需要化费太多时间 即可深入达成课标的要求。 本课教学目标——包含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在同时存在情感与认 知目标的情况下,情感目标因涉及如何做人的大问题,所以和认知目标 相比必然是重点)。 情感目标——通过对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的生动描绘培 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操。 认知目标——认识并掌握生字、词,了解篇章结构特点 和本课记叙文的写法特点。 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这篇课文的三个方面的认知目标(有关的生字 词特点、篇章结构特点、记叙文写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