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



机械通气每增加一天,发生VAP的危险性增加1%~3%

它影响了原发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抢救成功率
发病率:9%~70%


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克雷伯杆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孢菌 鲍曼不动杆菌 肠杆菌属
革兰氏阴性杆菌
• 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不动杆菌属、绿脓杆菌、
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
气源报警 气道温高 窒息报警 呼吸暂停
自主呼吸停止; 对因处理 触发敏感度调节不当,设臵在 辅助呼吸模式)
人工气道管理的目标

维持人工气道的功能


保持人工气道的持续通畅
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机械通气并发症

呼吸机诱发的肺损伤

气压伤
血流动力学紊乱


医源性肺炎
观察项目

监测呼吸机的运行:管路、湿化 参数、处理报警

一般温度设定在34-36℃,湿度设定在60%-70%
及时添加湿化液至所需刻度 严格交接班,随时巡视


正确气管内滴药

提高氧浓度10%-20%吸氧3分钟 患侧卧位(低位)


在呼气末吸气初沿气管套管或插管壁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0.51ml,用复苏气囊加压6-8次,体位引流后吸痰

根据痰液的粘稠度和痰量选择滴药和吸痰的次数 肺出血者则用湿化液5-10ml加肾上腺素1mg,每次0.5-1ml
NCPAP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ontinuous Pos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

适用于有自主呼吸但需要CPAP以预防气道关闭/萎陷的 患儿,或能自主呼吸但对呼吸机依赖患儿

特点:病人通过呼吸机在一定的正压水平(PEEP)上
进行自主呼吸,气道内是持续正压,以增加肺容积、 改善氧合

分泌物吸引(suction)

清除大气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阻塞气道 留取痰标本,有利于痰液性质的观察和细菌培养的准 确性


吸痰时机

定时吸痰 适时吸痰
视患儿听诊是否有痰鸣音、气道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 情况和痰液的性质判断吸痰的时机

采用非定时即适时吸痰技术,可以减少定时吸痰的并
目的
提供足够的肺泡通气(PaCO2) 提供足够氧合
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以维持肺泡复张
避免肺泡过度膨胀
尽可能用最低吸入氧浓度达到最佳氧合
分类
• 负压or正压通气
• 有创or无创通气
• 完全or部分通气
负压通气
•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提供的通气压力低于大气压 • 铁肺、胸甲 • 符合生理情况 • 负作用较大

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认识不足,缺乏防护知识 实施治疗护理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吸痰时负压过大

措施
• 提高插管技术水平,力求一次成功,减少粘膜损伤
• 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必须洗手
• 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待气管为血管”,避免损伤粘膜
• 减少呼吸机管路不必要的拆除,每7天更换消毒一次 • 及时清除冷凝水,防止倒流 • 使用密闭式装臵加用湿化蒸馏水,蒸馏水及管路每日更换 • 病情允许,及早撤机,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呼气末正压(PEEP)

维持肺泡不萎陷 增加功能残气量 减少肺内分流 提高肺顺应性



呼吸机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报警项目
低压报警 高压报警
常见原因
通气回路脱接
处理方法
迅速接好脱接管道
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②通气回 无菌吸痰;调整导管位臵; 路、气管导管曲折;③人机对抗; 调整报警上限;药物对症 ④叹息通气时 处理 压缩空气和氧气压力不对称 对因处理 (压缩泵不工作或氧气压力下降) ①湿化器内液体过少; ②体温过高 加蒸馏水 对症对因治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 是病原微生物污染呼吸机治疗造成的医院获得性感染
• 原无肺部感染,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48h后出现
• 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
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h内 发生的肺部感染


胸廓起伏大小是否对称、有无自主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
观察有无脱管、堵管及气胸的发生


调节呼吸机支架或翻身时,妥善固定好人工气道
躁动者应及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保持呼吸道通畅

翻身、拍背

每次5-10分钟
用小号橡胶面罩代替拍击器或五指并拢成构状手掌自外向 内,自下而上轻轻叩拍


叩拍前后加压给氧,安抚患儿至安静 肺出血、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高峰期不宜叩背
• 内毒素 • 对青霉素不敏感,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 • 奈瑟氏菌中的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和淋病双球菌对青霉素

敏感
革兰氏阳性菌
•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
破伤风杆菌...
• 外毒素 • 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 • 结核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危险因素
•机体免疫力低下 •应用抗菌药物或制酸剂 •口咽部定植细菌下移 •雾化器、呼吸机管路、储水槽污染
胃液返流误吸入气道


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水:是一个细菌留臵及繁殖的场所,
在接近导管处的冷凝水中平均细菌浓度可高达2×10cfu/ml

正压通气对肺泡的牵张,激活肺上皮细胞的多种促炎症介
质的基因,炎症细胞剧烈反应

炎症导致肺间质和肺泡水肿,条件性致病菌得以繁殖,成
为主要致病菌,加重了肺部炎症

危重患儿集中,医护人员多,通风不良,环境消毒不彻底 等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口腔护理

护理重点、难点

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采用头高位,以防止胃内容物返流


尽早进行鼻饲饮食,以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鼻饲前抬高床头并吸痰1次,鼻饲后30min内禁止吸痰

手卫生

积极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特别是进行有创侵入性作时 及时有效的洗手 患儿物品专人专用 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呼吸窘迫伴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参与做功,腹部运动
反常
pH<7.35及PaCO2>45mmHg(6.0kPa)
常 用 机 械 通 气 方 式

控制机械通气(CMV) 容量控制/辅助通气(A/C)


间歇指令通气(IM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间歇正压通气(IPPV)
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PPV)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度,原因除了与机械通气早产儿心脏后符合增加、脑血流 回流受阻以及机械通气参数设计不当有关,过多的吸痰引 起早产儿烦躁和吸痰引发的咳嗽造成颅内压升高也可能是 其重要原因之一
注意事项

仰卧位,垫高颈肩部2-2.5cm,使头部稍微后倾 选择质地光滑、管壁挺直、硬度合度、富有弹性的吸痰管


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并开有侧孔


辅助-控制通气 (Assist/Control Ventilation A/C)
适用于没有呼吸或呼吸很弱的病人。 特点:病人的每一次呼吸均被呼吸机支持,病人呼吸
频率可高于设臵的机械通气频率。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SIMV)

做好氧疗的监测,防止低氧血症,更要避免氧中毒,减少 持续高氧暴露时间

按照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避免无依据的经验性用药,
减少不必要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无禁忌症的情况下,采用30-45度角的半卧位、斜坡位, 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吸入气道

预防应激性溃疡,尽量不用抗酸药 加强支持治疗,保证足够热卡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病人能按呼吸机设定次数接受指令设定的潮气量(和流量)
或设定的压力控制(和吸气时间)
指令呼吸与病人呼吸动作同步
在指令呼吸间歇期,病人可自主呼吸
适用于自主呼吸较弱的病人或撤机过程中
无 创 机 械 通 气 方 式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
经鼻间歇同步正压通气
SNIPPV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每日75%酒精擦拭呼吸机表面2次
终末消毒:指停用呼吸机后的消毒处理,需要彻底清洁、

消毒后安装好,供下次应用
环境管理
美国/22周/280g
24周/630克
参考文献
• 孙波.呼吸机相关肺炎研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2):135-136. • 梅小丽,喻文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循证医学指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23(6):479-480. • 施毅,宋勇.现代肺部感染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528-532. • 余加林,吴仕孝.新生儿感染的耐药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 3:135. • 杨明,樊寻梅,杨永弘.对机械通气下院内感染性肺炎的认识.国外医 学·儿科分册,2001,28(3):144. • 曹毅民,郭在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技术.中华儿科杂志,2002, 40(7):426-428 • 李秋平,黄海燕,封志纯,等.NICU常频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临床特点及防 治策略.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6):358-360 • 袁天明,俞惠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中华急诊 医学杂志,2004,13(4):257-260 • 邵孝.急诊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4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