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
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辅料为蜂蜜。
熟地黄
滋阴补肾
山茱萸(制)
山药 牡丹皮 茯苓 泽泻
补益肝肾
健脾补肺 清泄肝火 利水渗湿 祛肾之火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主要特征:
1.草质藤本,具茎卷须,具双韧维管 束; 2.多单叶互生; 3.子房下位;侧膜胎座; 4.瓠果。
化学成分
• 根含多种皂甙,水解后分得的皂甙元有:
桔梗皂甙元(platycodigenin), 以 及少量 的新远志酸(polygalacic acid)、桔梗酸A、 B、C(platycogenic acid A,B,C)。
• 性平、味苦、辛。能宣肺、利咽、祛痰、排 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 支气管炎、肺脓疡、胸膜炎。
菊科 Compositae
主要特征:
1.多草本,植物体具乳汁或树脂道; 2.头状花序,外有总苞;再集生成总状或伞房状花序;
3.萼片退化为冠毛、针形、鳞片状或无;花冠为管状、 舌状;聚药雄蕊;
4.连萼瘦果。
舌状花亚科 植物体 花序 具乳汁
管状花亚科 无乳汁
均为舌状花
均为管状花或 中央为管状花, 周围为舌状花 圆柱状, 具附器
鲜生地 挖取鲜地黄,洗净,鲜用者习称“鲜生地”; 干生地 将鲜地黄臵特制的火炕上,上盖席被,先以微火焙到 大部出汗,再逐渐加大火力烘焙至约八成干时,捏成团块, 再烘焙至内部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外皮变硬,习称“生 地”,不捏成团块的称“干生地”。
熟地黄 将干生地臵容器内蒸至黑润,取出晒干,称“熟地 黄”。 栽培者以河南产量最大,质量最佳。此外,辽宁、河北、 山东、浙江等地的野生地黄,作鲜生地入药。
补血调经。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Rehmannia Root
•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 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的块根。 • 以秋后10~11月采收 为主,春季亦可采收。 一般在嫩的地黄根变 为红黄色时即可采收。
茵陈蒿
• 茎成圆柱形,多分枝,表面 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 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 面类白色。 • 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 裂片条状或细条状,两面密 被白色柔毛 • 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 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
显微特征---粉 末
① 表面密布丁字毛,具柄部及单细 胞臂部;完整者臂细胞极长,两 臂不等长,壁厚,木化,胞腔常 呈细缝状,基部1-2个细胞极扁 短。 ② 偶见腺毛,腺头4、6、8个细胞, 成对排列,顶面观呈鞋底形。 ③ 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不 定式气孔微突出于表面。 ④ 叶片裂片顶端钝圆或稍尖,细胞 较小,气孔少见。
教学内容
(一)玄参科、葫芦科、菊科的主要特征及
常见生 药。 (二)了解其它生药。
教学要求
(一)掌握地黄、青蒿、红花、苍术的来源、
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主要化学 成份、药理作用及功效等。 (二)了解其它生药。
马钱子 马钱子 Semen
Strychni
来源
• 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及云南马钱S. pierriana A .W .Hill的干燥成 熟种子。
显微特征
• 种皮表皮细胞分化成单细胞毛,向一方斜伸, 毛基膨大,似石细胞状,壁极厚,强烈木化。 毛体部有约10条肋状增厚。 • 种皮内层为颓废的棕色薄壁细胞。 • 内胚乳细胞中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化学成分
马钱子含总生物碱2-5% 主含番木鳖碱 (strychnine)、马钱子碱(brucine) 。 α-及β-可鲁勃林(α-,β-colubrine)、番 木鳖次碱(vomicine)、马钱子新碱(novacine)、 依卡精(icajine)、番木鳖甙(loganin)等。
2. 对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 地黄多糖可促进正常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
增殖,刺激其造血功能;并对放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恢复作用, 也能增强小鼠的造血功能。
3. 对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熟地黄均能调节甲亢型阴虚大鼠模型的甲状
腺功能,生地能使甲亢大鼠模型肾脏β-受体数量增加,使之恢复正常; 熟地黄能调节血浆中T3、T4的浓度,使之趋于正常,对甲亢型阴虚大鼠
• 本品为桔梗 科植物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 um (Jacq.) A. DC.的干 燥根。
• 性状:
根长圆形或长纺锤形,稍扭曲, 下部偶有分支,长6~20cm,直 径1~2c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 黄棕色(未去栓皮者),皱缩, 有扭转的纵沟及横长的皮孔斑 痕,上部有横纹;
显微特征----粉末
① 花粉粒类球形或长球形,深 黄色,极面观可见三个明显 的萌发孔,外壁具短刺及疣 状雕纹 ② 分泌细胞长管道状,单列纵 向连接,细胞中充满淡黄色 至红棕色物质。 ③ 柱头碎片表皮细胞分化成圆 锥形单细胞毛 ④ 草酸钙方晶 ⑤ 花瓣顶端细胞碎片,细胞呈 乳突状绒毛
功效
性寒,味苦;有大毒。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 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 炮制后入丸散服(砂烫 油炸),用量0.30.6g
近年用治多种癌肿,有一定疗效。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过量服用,可引起肢体颤动,惊悸,
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故应严格控
制用量,注意炮制。孕妇忌服。
番木鳖碱, 马钱子碱均具毒性, 成人一次服5~10 mg的番木鳖碱可致中毒, 30mg可致死亡, 死亡原因 是由于强直性惊厥反复发作造成衰竭与窒息而致.
Carthami Flos
来源
• 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管 状花。 • 于5~6月间当花正开放, 花冠由黄变红时,通常于
早晨日出不久露水未干时
摘取管状花,阴干,或用
微火烘干。
性状
① 管状花,黄红色或红色。 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 裂片狭线形。 ② 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 状,黄白色。 ③ 柱头长圆柱形露出花药筒 外,顶端微分叉。 ④ 质轻,柔润。气微香,味 微苦。 以质干、形长、色红艳、质柔软、 无枝刺者为佳。
• 主产印度、越南、泰国等。我国 云南有栽培。
9—10月摘取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 净附着的果肉,晒干。用砂烫去毛后, 研粉用。
性状特征
•
马钱 :种子扁圆钮扣状,常一面微凹,另面 稍隆起,直径 1.2—3cm,厚3—6mm,表面灰绿 色或灰黄色,密生匐伏的银灰色丝状茸毛,由 中央向四周射出;底面中央有圆点状突起的种 脐,边缘有微尖突的珠孔。味极苦。
• 地黄粉末主要特征 为:
1.薄壁组织碎片众多, 淡黄色或淡黄棕色,细 胞类多角形,含黄棕色 核状物。 2.分泌细胞易察见, 内含橙黄色或橘红色油 滴及分泌物。
化学成分
• 主含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 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地黄多糖可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在机体 免疫功能低下时增强作用更为明显。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主要特征:
1.多草本,少木本,茎中多具双韧维管束; 2.叶多对生,无托叶; 3.总状或聚伞花序; 4.花萼合生,宿存;花冠稍二唇形;具花 盘;中轴胎座; 5.蒴果,常具宿存花柱。
玄 参 科 花
地 黄
Rehmannia glutinosa
块根入药。鲜 生地清热凉血 , 养 阴生津 ; 生地黄滋 阴养血 , 凉血补血 ; 熟地黄滋阴补肾,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桔梗煎剂以1g/kg给麻醉狗 灌胃,可使呼吸道分泌增加;桔梗皂甙粗品具有镇 静、镇痛及解热等中枢抑制作用,并有抗炎及镇咳 祛痰、扩张血管、降压、抗溃疡作用;桔梗甲醇提 取物及粗皂甙灌服,可增强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桔 梗皮也有祛痰作用。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
川贝、枇杷叶、沙参、茯神、橘红、桔梗、法半夏、北五味 子、瓜萎仁、远志、北杏仁、生姜、薄荷、蜂蜜
西瓜果肉(瓤)有清热解暑、解烦渴。
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果实入药,分别为: 全瓜蒌、瓜蒌皮 瓜蒌仁
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
根:天花粉
药理作用
1.致流产和抗早孕作用 2.抗癌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主治:
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
罗汉果: 果实能清肺镇咳。
丝瓜 Luffa cylindrica(L.)Roem.
成熟果实的维管束入药:丝瓜络清凉、利尿、活血、通经、 解毒之效。
萝藦科 萝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果壳:补虚助阳,止咳化痰。
车前科
车前子:具有利尿、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
桔梗Platycodi Radix Platycodon root
化学成分
• 主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氯原酸。
理化鉴别
• 粉末乙醇水浴回流,滤液显淡黄绿色, 臵紫外365nm紫外灯下显紫红色荧光。
药理作用
• • • • • 利胆 保肝 降血脂 抗病原微生物 抑制肝癌细胞
• 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功能清湿热,利胆退黄。
• 用于急性黄胆肝炎,胆道感染等。
红花
熟地黄 形状同生 地黄,表面乌黑 发亮,质滋润而 柔软,易粘连。 味甜,或微有酒
气。
显微特征
• 鲜地黄根横切面木栓层为 数列木栓细胞。 • 皮层散有较多分泌细胞, 含橘红色油滴。
• 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少,近 形成层处筛管群较明显。
• 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 稀疏,呈放射状排列,导 管四周有时围以管胞;木 射线较宽广。 • 薄壁细胞的细胞核明显。
气香特异,味微苦。
化学成分:
青蒿素
药理作用
1.抗疟作用
2.抗血吸虫作用。
3.促进免疫作用,抗菌作用。
功效:
本品性寒,味苦、辛。能解暑、清热、截疟。 应于低烧、中暑、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