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全国各地高校阅读现状的统计学分析报告

关于全国各地高校阅读现状的统计学分析报告

关于在校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分析调查背景及目的:一提起大学教育这个热门话题,我们最为关注莫过于是对大学教育目的的探讨。

除去这当中夹杂的各种各样的争议,我觉得,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的高级教育机构,其思想观念是否开放,其教育理念是否科学,其核心文化是否透彻都直接影响一批又一批在其教育下将被输往社会服务的人才。

因此,在我看来,大学最根本性的功能是通过创建一个相对现实社会独立的,(我这样说并非意味着大学教育应该与社会教育分离,但至少,教育性的事业起码要与市场经济脱离,因为大学毕竟还是教书育人,做学术的地方,若是沾染了太多市场经济的成分,不免会引来社会和学生对时下教育制度的质疑),有着浓厚人文氛围的“象牙塔”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丰富的人文情怀,从而让这些读大学的人可以真真正正地去学到一点东西。

若是说,所有的大学都有条件给他们自己的学生提供已一个相当理想的“象牙塔”那么,这个社会里的所有大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便有很大的主动性与客观性(客观性是指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讲,在未踏出社会之前可以多学到一点技能总是对自己有利的)。

正是由于我们处于这种主动与客观的被动的环境下,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而大量阅读正是提高在校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大学生涵养其性情,高尚其情操,健康其情绪,成熟其性格,培养直面人生的心态,形成成熟的性格。

因此,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有必要了解在校大学生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探索总结出一般大学生对于阅读种类的选择和搭配,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帮助,让更多的大学生都可以培养一种阅读的意识,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调查方式:问卷形式,按年级分层抽样。

调查项目:阅读的喜好程度,阅读的目的、书籍类型及其范围等等开始时间:2011-1-09 结束时间:2011-1-12样本总数:120人(男女各半)数据分析:P OI N T1. 阅读与性别在调查大学生阅读状况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值得注意的现像: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女生一般来说会更加偏好阅读。

为了验证这个现象是否正确,我们特意随机抽取了六十个男生和六十个女生进行调查。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六十个男生中,有74%的男生选择喜欢阅读;在六十个女生中有76%的人选择喜欢阅读。

由此可见,性别跟阅读并无直接的关系,或者说,产生性别与阅读这种近似微弱的关系并不是由于性别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男女在其他一些方面与阅读的冲突引起的。

比如说,大多女生更偏好安静的活动,这致使女生选择阅读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这种现象同样会发生在比较偏好安静活动的男生身上;相反的,男生更加偏好运动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进行期间,他们阅读的几率是极低的)因此,他们阅读的可能性较偏好安静活动的女生低;同样的,这种现象也会发生在偏好运动性活动的女生身上。

所以,就总体而观,这种差异是可以被相互抵消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性别与阅读之间有很大的可能不存在联系。

80706050喜好阅读40 不喜好阅读302010男生女生(注:这里指的喜欢阅读是指选择了“喜欢“和”非常喜欢“的总人数,并不包括选择“一般”的人)P OI N T2.文理生的阅读偏好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针对文理科之间的阅读差异我们也做了一些考虑。

在绝大多数人的主观印象中,文科生会更加偏好阅读,理科生对阅读的这种偏好则会比较弱。

在我们调查的120人中,有45%的是理科生,55%的是文科生。

从这些数据看来,在这次调查的样本中文理生的比例很接近,也就是说文,理科生的这两个子样本是在之后的比较运用是有意义的;在文科生这个样本中有将近14%的人选择了“非常喜欢”,44%的人选择了“喜欢”,33.2%的人选择了“一般”,其余的8.8%则选择了“不喜欢”;而在理科生这边,情况有所差异,10%的理科生选择了“非常喜欢“,40%的人选择了“喜欢”,43.8%的人选择了“一般”,其余的6.2%则选则了“不喜欢“。

(见下两图)文科生文科生504540353025 20 15 104433.2 1458.8非常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理科生理科生50454035302520 15 10 543.840106.2非常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由上面两个表可以看出,在“非常喜欢“这个程度上,文科生的所占的比重显然要比理科生来的多,同样,在”喜欢“这个程度上,文科生占的比例同样要比理科生来得多;假设我们把“喜欢+非常喜欢”看作是偏好阅读的让人群,那么,我们很容易会发现,文科生偏好阅读的人群占了58%,而理科生只占了50%;如果从这两个数据来看的话,我们有很大的把握相信所谓的“文科生较理科生喜欢阅读”。

然而,从充分挖掘信息的角度来看,上面的数据告知我们的信息远远不止这些。

我们来看“一般”这一列,理科生中选择“一般”的比例明显要高过文科生,假设我们把“喜欢+一般”当做是平衡阅读的状态(所谓平衡阅读指的是对阅读的态度既不会太过于热衷,又不会过于冷落),我们可以从图形中很明显的看出,对于理科生而言,他们的阅读人群主要是集中于“平衡状态”,而且,文科生对阅读的极端状态会更加明显,比如在文科生这个样本中选择“不喜欢“的人要较理科生的高。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调查出来的数据所反应的情况与真实的情况肯定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文科生这种出现极端情况的可能是由于他们平时在学习自己的专业课时(大多数文科专业都会涉及到比较繁琐的文献资料,专业著作之类的)接触了太多这些东西,故对于阅读这种对于他们来说同样烦闷的东西自然会没什么吸引力;当然,有些同学不同,出于对自己专业的喜爱或是自己其他一些方面的兴趣爱好,他们对阅读怀有极大兴趣,故而,对于文科生来讲,阅读这个东西真可谓是”又爱又恨“。

而对于理科生而言,这种压力相对会小些,因为理科生的话,一般只是将之当做消遣或是当做工具书使用。

P OI N T3.各个年级的阅读情况研究大学生阅读情况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各个年级的阅读情况。

为此,我们对各个年级进行了等比例的分层抽样(因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在校的本科生,故在此我们并不考虑研究生还有其他继续在大学进修的人群)。

由于我们调查的总样本是120人,故按照等比例的抽样法,我们分别在每个年级里头随机抽取了30人,并将120的总样本分成四个子样本分别进行统计。

据统计数据显示,大一共有20%选择了“频繁阅读“和“经常阅读”,80%的学生选择了“偶尔阅读”和”极少阅读“;大二共有78%的人选择了”频繁阅读”和“经常阅读”;大三共有83.3%的学生选择了“频繁阅读”与“经常阅读”;相比之下,大四的阅读情况则不如大二,大三这般乐观。

仅有16.4%的学生选择“频繁阅读”和“经常阅读”,其余的83.6%的回应则是“偶尔阅读”和“极少阅读”。

具体情况如下图:80706050 频繁阅读40 30 20 10 0经常阅读偶尔阅读极少阅读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注:对于“频繁阅读”,“经常阅读”,“偶尔阅读”和“极少阅读”的衡量我们在问卷中有做了具体的量化规定。

比如,阅读间隔大于或等于半年就属于“极少阅读”的情况)由上面的图表我们不难看出,其阅读最为频繁的两个时期落在了大二和大三这两段时期(即“频繁阅读“与”经常阅读“的加总量),而且当中蓝色部分代表的”频繁“阅读量从大一到大三时呈上升趋势,紫色代表的”极少“阅读量是递减的;但是各个年级的主要阅读状态又不甚相同,大一和大四主要集中在绿色代表的”偶尔“阅读,大二和大三主要集中红色代表的”经常“阅读这一状态。

那么这些数据给了我们什么信息呢?首先,我们先来看大一的情况。

由于刚进入大学不久,新生对其生活环境较为陌生,他们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在适应熟悉环境上面,且出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新生从图书馆书阅读的兴致就会大打折扣。

另外,新生活动会比较多,这些活动会占据他们大量时间,且新生本身对事物的认识还是比较浅薄,尚未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他们甚至会主观认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可以不必太着急。

故而,综合以上种种原因,新生的阅读频率会比较低;大二和大三由于是处在专业学习深入时期,这段时间内,大二大三的学生会相对大一的学生空闲的多,因此,其阅读频率会有很大的涨幅,另外,由于大二大三正值专业学习深入的时期,其专业学习的要求不得不让学生主动去提高自己的阅读量,从而提高阅读频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在思维模式和思考能力上远比大一的学生要成熟的多,因此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客观认识自身不足,从而会有意识地去通过大量阅读,学习来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最后我们来看看大四的学生。

大四学生的阅读频率明显是最低的,其实,这个并不难理解。

因为一到大四,很多学生都会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工作忙得团团转而根本无暇去阅读。

本来,按常理说,出于写毕业论文的要求,这些毕业生应该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然而事实是,更多的毕业生会以找工作太忙为借口从而降低自己对论文质量的要求,他们更习惯用百度,谷歌的力量,而非规规矩矩的埋头于图书馆查阅。

这个也是当今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最主要的原因。

P OI N T4.获得读物的途径要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优化学生获得读物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对这个问题做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根据调查的原数据,我们获得了如下的图表:读物来源渠道其他电子阅读物来源渠道图书馆自己去0 10 20 30 40 50 60从上图我们很容易可以从上表看出图书馆是大学生主要的阅读渠道,我们在谈到关于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增强其阅读的意识时应该有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像之前所说的一样,学校是有有条件给他的学生搭建自己的“象牙塔“的,也就是说,这种阅读意识的提高与实际阅读量的提高是以学生可以很方便得获得阅读的内容为前提的。

因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如果没有图书馆这个坚实的后盾,大量阅读的实现即使是有心也会显得”乏力“;排在第二的是作为新兴产品的电子阅读,由于电子阅读具有容量大,更新速度快,表现力强等传统书籍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再加上现在大学生懂得如何更加灵活地去发挥网络的力量,因此,它被大多数大学生作为除了图书馆之外的第二种选择,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相反,电子阅读还有呈扩张的趋势,其势头不可小觑;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获得读物的来源是:自己购买。

我觉得,对于一般的书籍,大学生一般不会轻易购买(因为一来可能没必要,二来会增加不必要的开支),不过一旦购买了某些书籍,这就说明了要不就是图书馆里没有这类书而且网上难以找到或者网上找得到但是自己不想在网上看,要不就是自己想要收藏这本书。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大学生存在的自己掏钱买书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P O NIT5.倾向阅读书籍类型及其范围调查发现,大学生阅读最多的依次是:文学类、专业辅导类、娱乐消遣类、生活类、体育军事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