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物料搬运系统的基本概念(ppt 27页)
物料搬运系统的基本概念(ppt 27页)
★根据5座库房机械作业物流量(0.95*1.9*5=9.025) 及平均载重量 5*0.45=2.25,同时考虑物品单重分布状况得 到叉车配置,见下表:
-8-
第三节:物料搬运设备及用具
二、传统搬运、储存设备
1、传输带——这是一种将物料沿固定路径移动的装置,可以通过电气、 重力或手工等方式对其进行操作,特点是连续动作、循环动作、持 续载荷、路线固定。常见滚轴式、皮带式、托盘式和高架式。
-21-
第四节:系统搬运分析(SHA)
3、说明和各项需求的计算——对修改后的几个初步搬运方案,应逐个 方案进行说明和计算,其内容包括:
(1)每条路线上每种物料搬运方法的说明; (2)搬运方法之外的其他必要的变动说明(如更改布置、作业计划、
生产流程、道路等) (3)计算搬运设备和人员需求量 (4)计算投资和预期经营费用
6、电气、电子设备——指为进行货物及设备检测、识别和控制而使 用的电气、电子设备。常用条形码、射频技术、扫描仪、传感器 和PC机。
-12-
第三节:物料搬运设备及用具
三、先进物料搬运设备 1、自动引导小车(AGV)——一种用电池供电、无人驾驶的工业货
车,可以通过编程进行路径选择和定位。通常与其他自动化系统 集成起来使用(如CNC机床、工业机器人),从而获得集成、柔 性自动化的综合效益。
AGV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可编程,高柔性
投资大
故障恢复比较容易,易维护、可靠性高
要求厂房空间大
可与其他自动化系统联接
主计算机停机将导致系统停机
不会对厂房构成固定的障碍
不适合大批大部件的传输
-13-
第三节:物料搬运设备及用具
AGV的路径优化问题—— 最初级的方法是将每个AGV在缓冲站的停位点联接成线。 但生产实际中,AVG不可能穿过任何设施,而且须考虑一定的 转弯半径。 一般地,AGV转弯半径为车长的75%
-3-
第二节:物料搬运路线的选择
一、搬运路线类型 •直达型——指物料从起点到终点经 过的路线最短,适合于物流量大或 特殊要求的物料。
•渠道型——指物料在预定路线上移 动,与来自不同地点的其他物料一 起运到同一终点,适合布置不规则 或搬运距离较长的物料。
A C
A
•中心型——各物料从起点移动到中 心分拣处,然后再运到终点,适合
思考:1、采用传输带为主要搬运手段时,设施应如何分布? 2、 采用叉车为主要搬运手段时,设施布置应考虑什么问题?
-24-
第五节:其他物料搬运分析技术
一、搬运活性指数分析
1、概念: 搬运活性——指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难易程度 物料的存放状态——散放、装箱、支垫和装车 搬运作业——集中、搬起、升起、运走 搬运活性指数——指搬运某种状态下的物料所需要进行的四项作 业中已经不需要进行的作业数目。
物理改变 只增加成本
什么是物料搬运系统: 将一系列的相关设备或装置,用于一个过程 或系统中,协调合理地 将物料进行移动、储 存和控制。
该系统的设计取决 于物料特性和种类
思考:沙钢卸料时为何要往地上甩?
-2-
第一节:物料搬运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物料搬运系统设计中常见问题和基本原则: 搬运通道不畅通(交叉)——流动原则(搬运不是为搬运而搬运) 搬运动作不连续——连续搬运最经济 搬运路线曲折——最短距离原则 搬运容器不标准——标准化原则(国际公认标准基础模数尺寸为 600mm*400mm)——搬运机械应根据标准模数决定其性能参数 搬运活动未从系统考虑——系统化原则(把各种搬运活动当作一个 整体,其范围包括供货厂商、收货、储存、生产、检验、包装、发 货、运输和消费用户。) 搬运设备缺乏柔性——柔性原则(用叉车(堆、卸、搬)) 搬运系统与生产系统不均衡——尽量使人、机、物合理安排,平衡 生产力 其他原则——集装原则 重力原则 安全原则
C
物流量小且搬运距离长的物料。
A
B D
B
B
-4-
第二节:物料搬运路线的选择
二、 路线的选择
物流量
物流量
直达型
距离
渠道型或中心型
距离
物流量大且搬运距离长说明了什么??
-5-
第三节:物料搬运设备及用具
一、物料搬运设备的选择
1、选择原则:
2、考虑因素
•物料的特征和运动方式
例:易燃、易损、重量、形状
物 流
-15-
第三节:物料搬运设备及用具
选择开始
装配技术
可行的车间层 计划区域
被处理对象尺寸、 形状、重量
基对象尺寸、 形状、重量
机器人的任务
机器人的需求
载荷与机器人 尺寸的比较
载荷与机器人 尺寸的比较
寻找其他更合适的机器人
选择结束
机器人的选择方法 -16-
第四节:系统搬运分析(SHA)
一、 搬运系统分析的体系结构
搬运量=物流量*搬运距离
-19-
第四节:系统搬运分析(SHA)
2、移动分析方法 (1)流程分析法——每次只观察一类产品或物料,并跟随其沿着整个
生产过程收集资料,最后编制成流程图。该方法适合物料品种很少 的情况。 (2)起止点分析法——分两种做法 一是观察移动的起止点来收集资料,每次分析一条路线,并绘制成 搬运路线表。适合于路线数目不太多的情况。 二是对一个区域进行观察,收集运进运出该区域的一切与物料有关 的资料,并编制成物料进出表。适合于路线数目多是情况。
-9-
第三节:物料搬运设备及用具
2、起重机——这是一种将重物提升、降低或传输 的装置,特点是间歇动作、重复循环、短时载荷、 升降运动。常见高架吊车、堆垛机。
非柔性不可重构起重机优缺点
种类
优点
可处理较重物料
高架吊车
节约地面空间
提升距离大
堆垛机
自动化程度高 可高层、高密度存储
缺点 需加固系统
柔性差 操作慢、安装费高
-17-
3、程序模式:
物料分析
移动分析
方法分析(确 定合理经济的
搬运方法)
主要输入因素:P、Q、R、S、T
1、物料的分类
2、布置
3、各项移动的分析
4、各项移动的图表化
5、物料搬运方法的知识和理解 6、初步的搬运方案
7、修改和限制
8、各项需求的计算
方案A
方案B
方案C
9、方案的评价
选 定
-18-
第四节:系统搬运分析(SHA)
1、方法结构: 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系列依次进行的步骤 一整套关于记录、评定等级和图表化的图例符号
2、阶段结构: 阶段一:外部衔接——弄清所分析区域的物料进出情况。 阶段二:总体搬运方案——确定各主要区域搬运方法, 对搬运路线、设备类型作初步决策。 阶段三:详细搬运方案——各主要区域内部各工作地间的 搬运方法。 阶段四:方案实施——订购设备、人员培训、安装计划 调试、验收。
意义(从数据中看问题)
中等批量的生产车间里,零件在机床上的时间仅占 生产时间的5%,而95%的时间消耗在原材料、工 具、零件的搬运、等待上。
据统计,搬运费用占总生产费用的30%~40%
•解决重点
物料搬运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 必须抓住重点。
-1-
第一节:物料搬运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概念 什么是物料搬运: 对物品进行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 搬上、卸下——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 移动(搬运)——改变物料的空间位置。
-23-
SLP与SHA的相互关系: 1、两者出发点都是力求物流合理化——
SHA重点在于空间的合理规划,使得物流路线最短,在布置时位 置合理,尽可能减少物流路线的交叉、迂回现象。 SLP重点在于搬运方法和手段的合理化,既确定合理的搬运方法, 选定合理的搬运设备,使搬运系统最优。 2、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主要是设施布置时就应同时考虑搬运系统的要求。
1、确定搬运方法: (1)根据搬运路线系统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路线(直达、渠道、中心) (2)根据搬运设备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设备类别、规格、型号 (3)根据物料分类一览表确定运输单元
2、方案的修改和限制——除考虑搬运路线、设备和运输单元外,还 须考虑正确、有效设备操作,以及协调、辅助物料搬运正常进行 的问题(如生产和库存的协调)。常涉及的修改和限制内容有: 已确定同外部衔接的搬运方法;物料存放方式;空间限制;投资 限制;现有生产流程限制……
二、移动分析——设施布置决定了物料搬运的起点和终点的距离,因 此,移动分析必须建立相似物料搬运作业与具体布置结合的基础 上。
1、收集各种移动分析的资料——包括: (1)物料的类别和基本特征 (2)路线的移动距离和路线的具体情况(弯曲程度、路面情况、气
候与环境、拥挤程度、起止点组织情况) (3)搬运量:
水平式(滑道、推车)
量
垂直式(升降机、卷扬机)
倾斜式(连续运输机)
多平面式(旋转起重机)
•设备的技术性能:能否胜任工作
•经济因素:成本、性价比
•能耗:是否符合电力供应情况
•备件、维修和存放方式(托盘、
箱器)、搬运频率
复杂搬运设备
复杂运输设备
简单搬运设备
简单运输设备 距离
设备的类型、型号和数量
-6-
3、搬运设备合理配置方法(案例说明)
4、方案评价——常用费用比较法和加权因素比较法 5、搬运方案的详细设计——在初步方案确定下来的基础上,解决具体
取货、卸货的搬运方法
-22-
小结:
少量物料 物料特征表
P、Q、R、 S、T
较多物料
特征表 分类表
流程图
物流图 (坐标简图)
搬运路线表
物料进出表
搬运活动 一览表
搬运方法 指示图
需求计算表
评价表
★案例解析: 某企业在厂内新建5座综合性(普通)库房,每座库房面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