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宜宾金沙江戎州大桥施组

宜宾金沙江戎州大桥施组

第一章概述1.1 编制依据(1)《宜宾金沙江戎州大桥工程项目招标文件》。

(2)业主提供的施工设计图及参考工程数量。

(3)招标文件提供的编制标书的有关资料。

(4)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

(5)招标期间招标单位与投标单位所有来往的函件及补遗资料。

(6)本公司对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调查资料。

(7)本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以及多年来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尤其是天津彩虹桥、广西梧州桂江三桥的成功经验。

(8)本公司可调用到本标段的各类资源1.2 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基建程序,遵守招标文件要求及有关规范各项条款的规定,做到统一标准,规范编制。

(2)、实施项目法管理,应用动态网络控制技术,优化配臵施工所需各项资源。

科学安排各项工程施工顺序,做到统筹安排、均衡生产。

(3)、有针对性地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优化施工方案,并通过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的严密监控,实施全方位动态管理,确保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地完成本标段施工任务。

1.3 编制范围宜宾金沙江戎州大桥招标1。

3文件所包括的全部工程。

1.4 工程概况1.4.1 设计概况1.4.1.1 概述宜宾市金沙江戎州大桥位于四川宜宾市城区,属城市市政桥梁。

北起涌泉街口(起点里程0+000),南接戎州路(止点里程0+757.22),本合同段设计总长度757.22米,桥梁全长505米,横跨长江一级支流――金沙江。

距金沙江、岷江汇合口仅300米,上游距金沙江原小南门大桥约480米,该桥建成后将起到连接宜宾市北岸和南岸的重要作用。

宜宾金沙江戎州大桥主跨设计为一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桥跨组合为(22+28+22米)连续箱梁引桥+288米(中承式拱主桥)+(6×22米)连续梁引桥,桥梁全长501米。

主孔净跨260米,矢跨比为1/4.5、拱轴系数m=1.4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1.4.1.2 结构设计1、主桥⑴、上部结构拱肋为变高等宽的钢管砼桁构,肋总高4.0~6.5米(拱顶4.0米,拱脚6.5米)。

弦管采用Φ1020×16mm钢管,内灌C50号砼;腹杆有竖直腹杆和斜腹杆两种,均采用Φ457×10mm钢管,仅在拱脚与铰接处的两斜腹杆内灌C50号砼,其余腹杆均不灌砼,平联采用缀板连接。

拱肋中距18.6米。

全桥桥面以上共设6道钢管桁架横撑,其主管为Φ720×12mm钢管,桥面以下设2道横撑。

吊杆采用55Φ7(61Φ7)镀锌高强平行钢丝束,两端采用OvmLZM-55(OvmLZM-61)冷铸镦锚头,上下两端锚具设有可调节横梁高度的螺母。

吊杆钢丝外采用聚乙烯护套及哈佛管双层保护,可以防止雨水渗透腐蚀吊杆钢丝。

吊杆间距为8米,与肋间横梁相邻跨间距为12米。

为保护吊杆,拱肋下桥面采用栏杆隔开,主桥人行道采用各外加宽的方式。

吊杆横梁采用预应力砼T字形梁,梁高1.8米;肋间横梁及拱上盖梁采用预应力砼矩形梁,梁高1.6米;拱上立柱为1.0 ×1.2米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

行车道板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铰接连续板,板高一般为40cm(12米跨为50cm)。

上、下弦管主管及腹杆均采用16Mn钢板卷制的螺旋焊接管,上、下弦杆主管内个别腹杆所灌C50号砼,采用能补偿收缩值的微膨胀砼。

⑵、钢结构防护(不在本次招标范围内)钢结构防护采用喷涂铝镁复合防护层。

防护总面积约13000m2,喷砂除锈达到糙度标准后,先热喷涂200±50um的铝镁复合层;再以锌磺环氧脂底漆作封闭;最后外涂装氯化橡胶面漆装饰层100um左右。

拱脚被5年一遇洪水淹没段,除先按上述防护外,再用钢丝网水泥进行二次防护。

⑶、下部结构主桥拱座及基础,由于两岸拱座处均有岩石出露,拱座均置于中风化基岩上,每肋拱座宽度7.8米,其间设两道系梁连接。

2、引桥⑴、上部结构引桥上部结构为搭架现浇箱形连续梁。

北岸孔跨设计为22+28+22米,南岸孔跨设计为6×22米,梁高为1.4米等厚。

在墩、台处一定范围内作成实体,形成隐形盖梁或端横梁。

⑵、下部结构桥墩为钢筋砼柱式墩,人工挖孔桩基础。

墩柱直径1.5米,柱顶放置圆板式橡胶支座,直接支承于隐形盖梁下面。

桩基直径1.5米,桩顶间设横系梁,截面尺寸为80×120cm。

桥台为重力式U型桥台。

1.4.1.3 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4.0KN/m2;2、桥面净宽:净-4×3.75米(行车道)+2×0.5米(防撞护栏)+2×3米(人行道)+2×0.25米(人行道栏杆),全桥总宽22.5米;3、设计洪水频率:1/300;4、设计行车速度:40km/h;5、通航等级:Ⅲ级;6、地地震烈度为7度。

1.4.1.4 设计中采用的规范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1998年合订本);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5、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CJ01-89);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7、《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8、《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1.4.2 气象、水文及工程地质情况1.4.2.1 气象宜宾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以冬暖春早、夏长湿热、秋多绵雨为特征。

1、气温:年平均气温18℃,历年最高气温39.5℃(1972年8月27日),历年最低气温-3℃(1962年1月3日)。

2、降水:多年五光十色降雨量为1202mm,年最大降雨量可达1625mm,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79天,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3%以上。

宜宾因受大气环流及峨眉“雨屏”的影响,时有暴雨发生。

金沙江、岷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是我国有名的多雨区,一日最大降雨量可达191mm,最大三日降雨量可达258mm(50年一遇)。

河流主汛期内(7-9月),雨量更为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51%以上。

3、风速:年平均风速小于4m/s,最大风速为20m/s,最大瞬间风速可达25.9m/s(1964年),冬季风速大于夏季,雷雨时常伴阵性大风。

4、无霜期:年平均无霜期为347天。

年平均雾日30-40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

1.4.2.2 水文金沙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流经西藏、云南至四川宜宾,与岷江汇合后称长江。

金沙江河源至宜宾总长3481km,占长江总长的55%,流域面积470300km2,约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26%,年平均径流量为1440亿立方米。

通常7-9月为主汛期,12月-次年3月为枯水期。

金沙江、岷江两江支流众多,水流丰富,流域内各地降雨条件、时间、强度不尽相同。

洪峰以连续多峰、峰型肥胖及历时较长为特征,一次单峰过程通常历时20天左右;复峰可达35-50天,经常出现一峰刚平,一峰又起。

河道洪、枯水位变幅也较大。

据宜宾合江门水位资料分析表明:多年平均最低水位258.93m,多年平均水位263.11m,多年平均高水位为275.57m,历年最低水位258.35m(1978年3月7日),历年最高洪水位为283.44m (1966年4月1日),多年平均水位变幅为25.09m。

根据屏山水文站、宜宾水位站、高场水位站和李庄水位站的资料进行频率分析得到,不同频率洪水时的各站水位及相应流量同见下表:各水文、水位站不同频率洪水流量及水位关系表根据合江门水位站资料,利用相关法得到拟建的戎州大桥河段不同洪水频率洪水时的水位及相应流量关系见下表桥址河段不同频率洪水流量及水位关系表根据设计文件表明,本桥设计水位为285.80米(三百年一遇),最高通航水位为278.90米(20年一遇)。

1.4.2.3 通航由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所作的《宜宾金沙江戎州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研究报告》的结论如下:根据交通部、水利部和国家经贸委《关于内河航道技术等级的批复》交水发[1998]695号文件,宜宾金沙江戎州大桥河段航道通航等级为Ⅲ级:最高通航水位为278.90m(5/100洪水频率对应的水位);单向航宽83米,双向航宽155.2米,通航净高10米。

1.4.2.4 地形与地质㈠、地形地貌桥区地形在河流两岸较陡,中间较平缓,桥位区地形总体较缓。

主跨桥墩位于金沙江两岸冲刷形成的基岩裸露浅台地,引桥墩台位于两岸一级阶地,桥位墩台处的地形标高260.33米-287.09米,相对高差26.76米。

河流左岸(北岸涌泉街)桥位边坡坡度总体约13°,局部地段为直立的滨江路挡土墙;河流右岸(南侧戎州路)桥位边坡坡度总体约8°,局部地段为直立的三江路加筋土挡墙。

㈡、地质1、地质构造拟建金沙江戎州大桥桥位地质构造位于宜宾背斜南东翼,岩石产状152~157°∠38~41°。

桥位区及其邻近未发现断层,据在桥位南侧基岩露头上观测统计及钻探揭露,岩体构造裂隙不发育,主要可见以下二组:第一组产状310°∠38°,微张~闭合状,面平直,延伸5-7米,间距1-2米,局部充填泥质物或褐色铁质膜;第二组产状30°∠60°,张开面粗糙,延伸2-5米,间距2-3米。

桥位南侧基岩出露区上观测和钻探揭露,砂岩中间的泥岩夹层或泥质砂岩(也有的为砂质泥岩)中间的砂泥夹层发现大量的碎裂现象,其泥岩呈碎块状,网状裂纹发育,并呈不规则状,网状裂隙中充填有绿泥石等次生矿物(绿色或黄绿色),手摸具滑膩感。

2、地层岩性拟建金沙江戎州大桥侨位区表层多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及冲积(Q4al)卵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之泥岩、砂岩。

从新至老分述如下:⑴、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灰色、灰黄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砼及卵石、粘性土组成,稍密,稍湿,回填时间约3-5年,厚度0~11.10米,主要颁布于河流两岸。

⑵、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卵石土(Q4al):灰~灰褐色,亚圆形,粒径25~350mm,母岩成分为砂岩、灰岩为主,少量为花岗岩、辉绿岩等,间夹少量土、粘性土,稍湿,松散,厚度约1.0米。

卵石土主要分布于河床,两岸厚度较小。

⑶、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①、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巨厚层状构造。

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夹灰绿色砂质团块及条带,地质钻孔揭露最大铅直厚度16.90米,为拟建桥位区内主要岩性。

②、砂岩:灰红色、紫红色,中粒结构,中厚层构造。

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钙质胶结。

地质钻孔揭露最大铅直厚度22.20米。

③、碎块状泥岩:紫红色、灰红色,泥质结构,中薄层状构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