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卷九年级(上册)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
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1、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
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评析]:描绘了萧瑟肃杀的边塞秋景,展现了雄奇壮阔的边地风光;写出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还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而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境安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风格豪放苍凉。
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
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云、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②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2、选出对《渔家傲》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四面边声连角起”写的是秋天到了,西北边塞地区的风景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衡阳地方的大雁飞走了,周围边塞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一起响起。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东汉大将“窦宪追匈奴”的典故,表现出了战士们的报国激情。
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愁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3、对词中的语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A、“衡阳燕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秋之情的笛声、马声等。
C、“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酒来解愁,却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
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自称。
4、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评析]:这首词通过对独特奇异的边塞秋季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可亲的人间真情,展示了作者所具备的报国雄心及对边关生活实际的深切感受。
全词上阕极力表现边塞秋季风光的“异”,为下阕的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以情写景,以景衬情,思乡和忧国交织在了一起。
全词由景物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境界,悲壮而不悲观,意境浓郁,沉雄而不消沉,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
1、苏轼的《江城子&8226;密州出猎》并答题。
①本词上片以叙述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②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卷挽射③全词的点睛之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对这首词的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即“激情奔放”,实际上就统摄了全词精神。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来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
C、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侵犯北宋的辽和西夏统治者。
3、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A、词的上阙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阙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襟抱负,由叙事而抒怀,一气贯注。
B、该词通过对特定情景的描写以及对抵御外族侵略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具有一种阳刚之美。
C、全词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走马挽弓,“狂”态不减少年的爱国志士形象。
D、苏轼在这首词里和他在《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己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评析]:写这首词时,词人已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等不幸遭遇,她的处境异常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就是当时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本词极言作者内心的沉重哀愁,词中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欲抑先扬,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理婉曲地表尽。
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
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
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
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
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评析]:风格豪放,悲壮。
(从其诗句及气氛可看出)如:沙场战后,醉中舞剑,号角震天,铁骑冲锋,收复失地,统一天下……。
“可怜白发生”点题。
因受投降派排挤,空怀斗志,事业不成,只赢得两鬓苍苍,满头银发。
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赏析辛弃疾《破阵子&8226;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并答题。
醉里桃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
②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2、对这首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为国的愿望多么迫切!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八年级(下册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
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②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
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
②孙刘联军失败了。
(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E、时间不F、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