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碰瓷事件的思考
【热点概述】
网上爆料北京东城警方破获一起在城八区各大路口频频制造假交通事故、疯狂碰瓷的恶性案件。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碰瓷者孙某,居然是一位65岁的老人。
这位老者把碰瓷作为职业,乐此不疲,一干就是八年。
获得几十万元的非法收入,目前他已经收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发生在北京城的碰瓷案件绝非个案。
近两年,网上对碰瓷案件多有报道。
如广为人知的“南京彭宇案”(即“老太碰瓷案”);“河南大学生扶起倒地老太遭遇碰瓷,”;“南京公交车司机遭遇碰瓷党”等等。
此前不久,又暴出某地政协副主席因开车参加市里的一个会议,路上被碰瓷党生生讹去1740元的新闻。
如今的“碰瓷”者更为狠毒,用身体或骑自行车碰撞汽车,纠缠没完。
随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碰撞机动车负全责”硬性规定的出台,让众多车主会越来越多的遇到“碰瓷”事件。
大多数车主为了减少麻烦,即使明知被“坑”也会因为存在举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麻烦和耽误时间等,不愿意报警,就由着“碰瓷”者狮子大开口,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安机关收集其犯罪证据,即使抓住了嫌疑人也会因为找不到受害人而不使案件不了了之,这让犯罪分子作起案来屡屡得手。
【相关评论】
争议:是否该以此罪名进行起诉专家说法不一案情:旧皇冠总撞逆行车数字:
1人4个月造成6起交通事故进展:检察院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其提起公诉
4个多月时间,郑州市民孙伟峰开着旧皇冠和奔驰车,先后在郑州市发生6次交通事故,4次交警部门都认定对方负全责,他因此共计获赔7万余元。
事实上,孙伟峰频繁撞车是他故意所为。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大河网-河南商报报道:昨日,郑州市金水区法院正式受理此案。
这是我省首例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碰瓷”者刑事责任的案件。
观点PK
在以往案例中,类似“碰瓷”行为多被定性为敲诈勒索或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但这起案件被金水区检察院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法律界人士对此观点不一。
根据刑法规定,三项罪名处罚差异巨大,敲诈勒索罪最高处以10年有期徒刑,一般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最高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一般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与上述两项罪名不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刑是死刑,而且起刑点就是3年。
正方:根据情况区别认定
金博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全根认为,“碰瓷”带来的不仅是财产上的损失,还有对生命健康的威胁,甚至危及公共交通运输的安全,因此,可以对一些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碰瓷”
行为,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
同时,他认为,对驾车“碰瓷”一概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欠妥。
比如,在车流量小、行人稀少的情况下,仅仅是非关键部位的碰撞,不见得就危害公共安全;但在车流量大、车速快的高速路上或者城市主干道上的碰撞,则足以危害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若这两种“碰瓷”行为都一律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后者显然罚当其罪,而前者则有轻罪重判之嫌。
而且,并不是经常发生车祸的人都是“碰瓷”,也可能因“手潮”等原因所致。
而作为“碰瓷”案件的受害者,他们可以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索赔自己的损失。
反方:以这个罪名起诉不恰当
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利军认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实施危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它与其他类罪的本质区别在于这种行为侵犯的是社会公共安全。
驾车“碰瓷”案件中,行为人通过车辆与他人车辆发生轻微碰撞而向车辆驾乘人员索要钱财,其危害的是特定人员的财产安全,侵害的是特定人员的财产所有权。
况且,在“碰瓷”案件中,不可能发生严重的碰撞,因为如果发生严重的碰撞,行为人有可能得不偿失,其通过“碰瓷”索要钱财的目的就不能得到实现。
退一步来说,即使在“碰瓷”中造成严重碰撞,也应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在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敲诈勒索罪两个罪名中选择适用,而不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来定罪处罚。
【模拟题】很多人说现在社会风气不正,骗子越来越多,其中很多老年人也参与的古老骗术碰瓷现象更是五花八门,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碰瓷事件的形式虽然古老,但是大量再次出现却是近些年的事情,深层次上说,当然跟现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分配收入不均有关,但也反应出社会道德的缺失和社会公德的缺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也对公民人身安全造成的巨大的危害。
究其原因有:
1、法规、制度不健全。
责任划定方面法律有漏洞。
“碰瓷者”在“碰瓷”过程中,很容易钻这方面的空子。
2、高额收益的驱诱。
利益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尤其是来之较易得高额利益催使一些人更加向往。
碰瓷现象就是为了谋取高额利益而存在的,通过交通事故从对方身上谋取利益,是碰瓷的手段之一。
3、驾驶人法制观念不强。
碰瓷者选择的车辆往往是外地过路车、出租车、手续不健全的车,外地过路车不想惹事生非,以为花钱免灾,这样更纵容了不法分子。
4、驾驶人本身有交通违法行为。
碰瓷者选择的对象往往是有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人,比如违法变更车道、在不允许转弯的地方转弯、违法掉头等。
对策:
机动车驾驶员对碰瓷现象的防范措施
1、首先,发生交通事故及时报警,让交警出面协助解决。
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或外地车辆在本地发生交通事故时,更不能“私了”。
2、当机动车行驶至转弯或交通混乱路段时,驾驶人一定要精力集中、细致观察,不要有交通违法行为,以防授人以柄。
3、司机遇碰瓷者,应坚决表明先去医院为伤者检查,同时尽快通知你的车辆所在的保险公司,以便将自己可能承担的损失转由保险公司承担,达到避免或减少自己损失的目的。
公安机关对碰瓷现象的打击和防范对策
1、大力开展碰瓷交通肇事诈骗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碰瓷”现象的典型案例,揭
露肇事者实施故意交通肇事诈骗的惯用手段,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防范和自觉守法意识,并对不法份子起到震慑作用。
2、努力提高事故民警的现场勘查技术手段,以较好的识破碰瓷现象,将碰瓷现象扼杀在萌芽中。
3、严惩碰瓷者。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涉嫌碰瓷交通事故实施诈骗的时候,要及时、全面的收集和固定证据,对查清碰瓷事实后,联合派出所一同处置,严惩碰瓷人,以起到威慑、警示作用。
相信,通过以上的措施,一定可以从思想上、行动上使碰瓷事件减少,还社会以安宁,还公民以公道,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