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1 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都有后进生的存在这是客观事实。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表现比较落后或缺点较多的学生。

后进生在班集体里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

教师若不及时教育或方法欠佳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使班风不正纪律涣散影响正常的教育工作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所以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不良环境的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如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里后进生的产生也不是孤立的现象例如两三个贪玩的学生串通一气因贪玩而贻误学习和使纪律松懈等。

在家庭里有的父母不和家庭成员矛盾重重整天争吵斗气致使青少年长期得不到温暖和教育心理受到创伤感情受到折磨因而产生了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甘愿后进。

有的家庭有大打麻将等赌博行为有的行为不轨使青少年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又目濡耳染造成青少年道德观念差学习掉队等。

社会上不健康的录像变相赌博性质的电子游戏机没有公德心的乱丢乱扔等等不良影响也会直接毒害青少年。

其转化对策是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开办家长学校使各方面对如何教育好青少年一代取得共识从而使青少年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中使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教育熏陶青少年成长的阵地。

2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之二是学生本身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在作祟。

处于少年时期其年龄特征往往是心理充满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自觉性和幻稚性同在警觉性和盲动性共有。

往往当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形成逆反心理从而不听从引导和教育。

尤其他们的看法与教师长辈的不一致时得不到支持和帮助时就更容易产生反感满腹怨气。

恰恰相反他们喜欢与同龄人一起交谈玩耍有的甚至愿以“江湖义气”而赴汤蹈火脱离正轨。

其转化对策是老师与家长必须学懂青少年心理学教师更要有对家长进行辅导的责任携手共同对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疏导教育用英模榜样与反面教材进行活生生的“形象教育”使青少年走出“心理误区”更好地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之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其一是个别教师教育不得法多批评指责翻“老帐”少表扬或不表扬甚至采用变相体罚的手段使师生关系日益疏远其二是某些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引导教育又片面简单。

其转化对策是加强教师的学习使教师明确职责和教育方法并勤于家访教育家长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措施来对待与教育子女共同教育好下一代使之成为“四有”新人。

总之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后进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少年儿童的心理需要及心理发展个性的区别摒弃事事包办的传统习惯做好心理辅导培养健康的自主心理以克服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干扰。

对后进生的转化要有“爱心、耐心、恒心”。

3 要偏爱差生消除偏见创设融洽的关系。

珍惜差生的点滴进步。

由于差生的行为易反复自制力弱往往在有意无意地重犯错误教师要注意控制情绪善于分析诱因要有耐心并持之以恒进行多次教育以达到转化。

差生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一、学生的固有差异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与行为习惯有所差别但差别不大。

其差别的主要是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表现为智力发展快慢一般情况下以入学儿童年龄所应达到的认知水平为准有的学生智力发展稍快一些或与父母的早期教育影响有关有的学生智力发展稍迟一些学生按同一年龄段同时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就为今后差生的形成投下了影子也为差生的产生创造了可能性。

二、差生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方式所教出来的学生水平是不一样的这是自然规律更何况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

差生的形成最主要的特征是其在集体中个体水平的发展悬殊性增加以至于出现优生超常发挥差生特差差到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地步。

一个班集体中的个体不平有差别如果差别水平不是很大而且不影响进步慢的学生下面我们都把所谓的“差生”叫做“进步慢学生”的继续学习那么这种个体的差异现象应属于正常现象这样的进步慢学生应该不属于差生的行列。

可是在现实中常常看到的不是这样现象。

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差 4 别也就越来越大了这部分学生厌学甚至逃学行为异常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他们带着失败者的失落心情提早地离开的学校或小学、或中学走向社会。

当然很多教师也在关注差生帮助差生可是他们成效一般。

有的老师帮了这个学生又挪下另外一大批学生或脱贫了这个差生又新增了另一个差生差生让教师感到头痛。

要解决差生问题就要寻找差生形成的根本原因第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适合度是产生差生的第一要素。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同的教师的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

一个班所有的学生是否都适应于所任教的老师呢再者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常常是因为教师的传授以及教师与部分优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课堂现象而忽视了另一部分默默无闻静坐着的学生以优生的课堂表现来判断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步慢的学生学习情况没有真正得以曝光存在问题没有有效得到梳理于是随之而来就出现了这些学生作业错误率高或厌做作业或不做作业的现象。

这样过程的不断重复与日积月累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在不断地往下降。

第二学生长期经历失败是产生差生的第二要素。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要让其经历成功体验成功带给予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有人说成功自信汗水有了自信心离成功就很近了。

如果从一年到六年甚至到初中、到高中学生都在不断饱尝失败的煎熬学生的学习信心没了意志消沉不思长进不求进取 5 有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行为也随之变得异常了。

第三大班化教学模式下教师无力顾及是产生差生的再一个要素。

“差异是自然现象差异是资源。

”这句话说出来很有道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如何让差异成为资源呢“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水平取用不同的策略。

”说起来也是很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一个班级学生数达六、七十人的情况下神仙式的教师也难有回天之术。

如何能够顾及到每一位学生不掉队呢而大班化现象将随着浩浩荡荡的进城大军越演越烈并且在各个地区都有其存在的普遍性。

这些现象的改变不是教师力所能及的。

第四家庭因素是产生差生的又一个要素。

不幸的家庭只能带给孩子不幸不和谐的家庭终将影响孩子健康发展无知的父母更让孩子成长感到茫然。

只有和谐幸福的家庭与重视孩子的教育父母才能为孩子学习生活保驾护舰让孩子学习过程一帆风顺。

是啊当我们留心观察时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差生的家庭的父母是离异的、或父母工作在外无暇顾及、或父母教育方法欠佳�6�7�6�7 是啊我们老师在研究教育行为有效性的时候家长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其为人父母所应该扮演角色与所发挥的榜样作用反思其教育方式、方法的适合性。

三、辅差工作的着力点新课标指出新课程的学习就要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我们评判辅差标准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第一进步慢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是保底了即是否学会了基本的知识是否形成了基础 6 的技能。

第二从纵向看进步慢学生是不是进步了只有他们有进步就可以了。

第三进步慢学生有没有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第四在班集体中个体之间的悬殊有没有增大。

根据以上四条标准教师的辅差工作就要着力于如下几点第一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

要让全体学生在亲历学习的过程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把差生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课前预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习惯下课及时复习并完成相应巩固性作业习惯。

第三及时发现进步慢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创造机会让这些学生经历成功体验成功当这些学生学习存在困难时要及时帮助他们正确归因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不足扬长避短不断进步教师对这些学生更要有信心有耐心有爱心。

辅差方法没有一种是绝对最好的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教育策略不断提高辅差的成效。

后进生的成因分析1. 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弄清后进生的成因有利于我们做好转化工作。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会和自身四个方面一教育的原因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我们的素质、我们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7 有的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

学校领导和老师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可能考上重点中学和能上大学的学生身上对大多数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办法。

学生违反了纪律出了问题无人管或只是敷衍了事从而造成校风日下为后进生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有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

我们只管教书忽视对人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欢乐、苦恼等了解很少。

有时说话缺乏证据批评主观武断不仅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而且加剧了学生的对立情绪。

有的由于批评不当学生与老师争吵刁难老师扰乱课堂秩序。

有的我们对于后进生不敢管教对他们的错误行为不敢批评教育睁只眼闭只眼撒手不管有的甚至采取放任态度。

有的对后进生的思想、缺点、错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喜欢训人、整人或用行政处罚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不能使他们转化为好学生相反后进生反而越来越多。

有的教师方法简单生硬。

他们缺少必要的教书育人的专业知识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不去主动接近青少年学生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循循善诱地鼓励他们进步而是用生硬简单的办法压服、排斥他们或者孤立、歧视或者体罚或者向家长或学校告状。

有的在教学上不能透彻理解教材并用良好的方法向学生传授造成许多人不能接受讲课内容课后又不能及时给予适当的辅导造成有些学生成绩越来越差。

学校的主要成员是我们我们和学生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即同辈团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8 是学校集体中最为主要的关系只有维持正常的师生关系加深彼此间的融合了解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期望才有可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合力完成教学目标如果二者关系处理不当师生之间的期望发生矛盾将会产生一种互为排斥的离心力从而衍生并增大差等生数量。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产生师生离心力的主要原因。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恶化了师生关系。

不少教师对差等生弃之不管不能与优等生一视同仁优等生犯了错误一再包庇差等生犯了错误有意孤立或用尖刻的语言批评教室中设“雅座”到被遗忘的角落中去让同学监督增加后进生的心理负担。

不容否认有时采取以上教育方式曾对个别学生起过暂时的积极作用更多的学生则是由惧怕、压抑过渡到对抗最后破罐破摔干脆来个“不学了”师生间良好的行为关系遭到破坏学习就会出现较多困扰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人需要产生矛盾特别是师生良好的行为关系遭到破坏之后由后进生组合的同辈团体就会大量涌现。

后进生在学校中的地位低下相对地在团体中他们的地位平等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对成员间的坦率程度大大超过了父母和我们因此由后进生组合的这种同辈团体的组合力、凝聚力、持久力非常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