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4篇小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第1篇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
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
长期以来,后进生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常常困挠着教师,甚至让一些年轻教师感到束手无策。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观察,发现后进生多数是以学业成绩差而表现出来的,而且后进生是相对的,绝对的后进生和绝对的优等生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对小学后进生进行正确分析研究,寻找后进的原因,对症下药,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的必然要求。
笔者在此撰文,与同仁磋商,希望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如有偏颇,仰祈批评指正。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
我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后进的原因和动机,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还可采用通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从侧面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分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我认为其形成原因如下:一、家庭原因1、家长教育观念上的错误。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是对的,但有的父母不顾及子女的学习基础和智力水平,把自己的一切愿望无条件地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严管导致怕学、厌学。
2、家庭教育的失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忙于买卖,无瑕顾及子女的学习,或将子女的教育全权委托给学校,家庭从不管教,任其发展;还有的整天沉醉于酒宴、舞场、麻将桌,只顾自己享乐,在家言行不文明,也不顾及其对子女的潜移默化;更有不少父母对子女缺乏正确的引导,要么过于溺爱袒护,百依百顺,要么严加管束,不准越雷池一步,稍有不顺,动辄打骂、恫吓,这些会使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不健全的个性,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的影响。
家庭环境过于优越,家长教育方法不当,使子女产生优越感,无压力而不认真学习;家庭经济过于拮据,家长无力提供学习条件,甚至过多的家务干扰正常学习,给学生造成自卑感,压力过重而不认真学习等。
4、残缺家庭的增多,隔代教育问题增多。
如父母离婚孩子无人教育或因某种原因不敢管教,久而久之,子女我行我素,变成差生,甚至过早地流入社会。
5、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
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
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二、社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有的地方拜金主义、读书无用思想影响了学生学习目的选择;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使意志不坚强的学生留连忘返,占据了学习时间;不健康的影视作品,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使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辨别力的小学生盲目崇拜,不自觉地模仿,不仅侵害了心灵,而且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学,学什么。
其次是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标准的影响。
高考指挥棒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考试分数才能进一步深造;教师的业绩,学校质量的评价,均要拿学生考分来衡量;各个部门选用人才都要有相应的文凭;这些无不时刻昭示着学生优等和后进的区别。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
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
但如果班主任因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
那么,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
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
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这个学生训一顿,解决问题单一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对后进生另眼相待,要不劝其不要参加考试,要不就分个重点班,这对在差班的同学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后进生们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小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第2篇家庭原因1、错误教育。
由于家长对孩子错误方式的教育和引导,而导致子女成为后进生的。
有的家长用艰苦岁月教育子女升学;有的父母以亲身经历去教育子女好好学习。
2、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对他们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动不动对孩子又打又骂,家庭缺乏爱;有的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家长本身品行不正,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好不好都一样的思想等。
3、家长自身不完善。
一表现为父母经常吵骂,从而导致子女对爱的失落,性情孤僻,性格暴躁;二表现为父母缺少对人生的正确追求,吃喝玩乐、不思进取;三表现为单亲家庭,使子女缺失父爱或母爱,不能像正常家庭子女那样得到家庭的温暖。
四表现为父母起早贪晚忙于赚钱,无暇顾及孩子,没有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凡事都用金钱来解决问题。
学校原因1、班主任老师要树立正确观念班主任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后进生,不能因为他们犯错了就对他们失去信心。
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学生,因势利导,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老师要本着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理念,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相信后进生是发展中的人。
班主任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后进生的错误,允许他们犯错误并且相信他们,慢慢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班主任还要始终相信后进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不可因后进生的一时错误就否定他们。
相信后进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教师在转变后进生的措施中要以后进生为主体,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以后进生为中心,调动他们学习和品德发展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采取措施,而不是强制要求。
相信后进生是独特个性的人。
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用分数衡量学生好坏。
班主任教师要从后进生的性格、家庭环境等方面了解他们,做到因材施教。
2、对后进生要有爱心、耐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后进生由于表现不好、成绩较差受到了太多的冷漠和批评,使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和脆弱,所以他们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
如,在一次和任课老师的交流中,张老师这样说到:我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很调皮,上课总是坐不住,从来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按时完成,还严重影响上课的秩序,除了我以外,其他老师都讨厌他。
可是这样的学生,却肯听我的话,也能上好语文课,成绩良好。
其他老师都说:也只有你们张老师能管得好你!其实他们错了,我并没有管他,我只是把我对其他学生的爱一样公平地也给了他。
班主任老师要关心爱护后进生,给予他们平等的爱,也许教师的一个动作、眼神都似春风吹进后进生的心田,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成为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
转变后进生是一个长期、复杂、反复的过程,一劳永逸的做法是不存在的。
他们的改变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过来的,所以教师要永不言弃,不断鼓励后进生,最终促成后进生的转变。
3、建立一个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很多后进生因学习及各个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受到其他学生的排挤,导致后进生与同学之间缺少沟通。
长此以往,他们与同学的隔阂越来越深,甚至产生与同学、教师的对立情绪。
作为班主任要注意缓和后进生与其他同学的关系,积极搭建他们交流的平台,渐渐缓和与同学的关系,使后进生能很好地融入班级中。
所以,班主任老师要积极营建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发挥班级的积极作用,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4、帮助后进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后进生的学习方法,让后进生慢慢的从不爱学习到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使他们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乐学、好学。
5、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班主任教师要细致、耐心地了解后进生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原因1、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后进生的转变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了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兼顾学校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也同样不可忽视。
同样,在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过程中,可以说缺少任何一方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
因此,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
首先,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
其次,教师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和交流,既可更加全面了解后进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也可与家长统一教育观点和方法,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此外,教师还可建立后进生的个人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点点滴滴的改变和成长,并及时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家长。
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增强家长对孩子转变的信心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后进生的转变工作高效进行。
社会舆论的误导。
目前,在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中,无疑存在着一些不洁净的因素,诸如:对一所好学校的评价基本是以升学率作标准,对升学率高的教师给予重奖,有的集团、公司、乡镇对考上大学的奖千元以上的奖金。
一些学生是听着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等诸如此类的口号长大的。
受社会错误导向影响导致后进生。
社会不良风气。
社会不良风气中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使一些是非判断能力不高的学生沿着羡慕模仿的路线下滑而成为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