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on
market competition and commerciaI actions;
4.High level of globalization; 5.The integrated
combination of
mentality and market economy.
us
And its experience that may bring
托。而要运筹如天文数字般的巨额资金,产业组织形式的规模化、超大型化又 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在全美高达几千亿美元的文化产业经营额中,好莱坞的电 影、三大电视网的娱乐节目、时代华纳的流行音乐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为 美国提供1700多万个就业岗位。美国的主要传播媒介被50家大公司控制,其
中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三家就覆盖了全国90%的观 众。据称,在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其中象迪斯 尼这样的公司甚至跻身于世界500强。美国的这些文化企业已成为占领和控制 世界文化市场的龙头老大。 (三)立足于市场竞争和商业运作 由于美国的文化产业是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像一般的美国企业一样,它们也严格遵循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追 求“投入产出”、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核算,讲究产、供、销等各个环节:一是 按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开发适应各层次消费者不同口味和需求的文化产品。 二是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拓展市场,创造需求,将一些文化产品捆绑
艺术与人文事业发展的机构——国家艺术基金会与国家人文基金会。联邦政府
借助该法,能确保各州、各企业集团及全社会每年能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 文化产业。政府自己用于资助文化事业的经费,须核定后交由国会审查批准, 如果政府和国会间发生冲突,由法院裁定。此外,联邦政府还依据版权法、合 同法和劳工法,为文化企业提供严格的法律保障。
Tao,Jian Researcher,Chines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Key ExpeHence and Inspiration of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USA
Key USA
关=尝妻暑警差主慧雾品生产和输蝇美国政府隧
(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美国文化产业拥有的雄厚资本,是支撑其世界市场霸主地位的最主要依
与大多数国家不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品生产和输出国,美国政府~。
并没有设立专门管理文化事业的“文化部”式的机构,而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和 政策杠杆来管理文化产业及提供政策性支持。1917年,美国联邦税法就明文 规定,免征非营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的所得税,并减免资助者的应纳税额。 1965年,美国通过((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并依据该法创立了致力于
resources
and HR all
over
the world.
The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must be directed by the scientific ment and considr the culture industry
as a
inspiration includes:
1.The diversity of investment entities; 2.The industry philosophy is facing the global market; 3.Full exploit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4.Adequate absorption of the culturaI
于电影制作中。在图书和唱片业,利用因特网技术开发的网上售书和唱片等业 务,极大地促进了销量增长。 (四)充分吸收世界文化资源和各国人才 在题材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迪斯尼公司以中国传统故事《花木兰》 为素材,进行重新加工创作的动画片,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巨大的票房利 润。在人才方面,美国不断地从世界各国搜罗大量优秀艺术人才。有报道说, 仅1990-1991年间,独联体各国就有10万名文化界人士外流西方各国,移居 美国的就有3万多人,其中著名人士达1500人。此外,美国在文化管理学的 研究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训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更增强了其竞争优势。
渲染等方面的问题。 (陶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 作者单位: 陶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703307.aspx
销售,每当一部动画片热销时,电视公司就会适时推出相关的玩具、文具、服
拷贝等具体制作迁至成本较低国家;在资源和人才利用方面,吸收世界上的优
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应该是符 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
二,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一)投资主体多样性 一是政府投资大。这种投入面向所有符合政策导向的团体。1997年美国 文化(专指艺术)的经费总额为175.83亿美元,其中政府直接资助为20. 96亿美元。同期,中国财政经费投入(包括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出版)总 计为109.66亿人民币。1999年,纽约市政府为500个艺术团体拨款1400 万元,资助他们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 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团体给予资助,州、市、镇政府及联 邦政府的有关部门也提供一定资助。二是吸收非文化部门和外来投资,来自于 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的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第三,比较完 善的融资体制。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 等,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 (二)面向全球市场的产业发展理念 借助贸易自由化潮流,美国文化产业已经取得向全球输出的主导权。第 一,从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中受益,占据了国际竞争的有 利地位。特别是在资本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第二,增强美国文化产业在激烈 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其先进的组织管理系统也更趋完善。第三,在 文化产品制作中,立足于全球市场需求并引领潮流,牢牢把握海外销售市场。 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6%,而市场占有率却高达80%。第四,输出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并通过影响人们的观念来迸一步培育消费市场。 (三)充分利用科技优势 科技含量高,是美国文化产业的一个杀手锏。尤其是在大众传播媒介领 域,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地球通讯卫星等高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它成为美国文化产业向全世界扩展的“桥梁”和利器。 每一项对影视产业创新与传播可能产生影响的科技成果,几乎都会被迅速运用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产业是一种按照标准生产、再生产、 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文化活动。近几十年来,一些国家的文 化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成为支柱产业。 美国的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含表演艺术、艺术博物馆)、影视业、 图书业和音乐唱片业。有关统计数字显示,美国文化娱乐产业的年产值高达 6000亿美元,接近于汽车制造和销售业的规模,20世纪90年代,其音像制品 出口超过航空航天业,成为全美第一大出El产品,占了国际音像市场的40%。
必须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大力发展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产业,提高本国文化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三)处理好全球化与保持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国际上正在讨论,如何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减少降低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外国文化入侵”。形成较 大共识的是,第一,对有些外来文化产品要通过一定的立法进行限制,以保持 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例外”性。第二,要努力将本民族的文化产品通过适当的 改造,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 (四)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大力进行文化产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同 时,注意避免文化产品过多迎合通俗文化和流行艺术的需求,过分应用技术来
concept of
develop-
new growth point of the economic
power.We shall
combine the moral construction with the market principles,careful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iz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work
三.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文化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中国来说,一方面,庞大的 世界文化市场和国内市场,提供了一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着力点;另一方 面,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资本和产品涌入 国内市场,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社会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等广泛传播。因此,文 化发展成为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课题,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自 然资源行业缺乏后劲、生态环境薄弱、污染严重的中国,文化产业是一个潜力 巨大和值得关注的行业。中国几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 国还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迅速成长的文化消费市场。这都为未来文化产业的 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将思想道德建设与市场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美国文化产业看似 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同时,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法律规范,鼓励那些宣传美国文 化理念、价值观念和历史传统的产品。而目前我们的文化产业有一种被割裂的 感觉。一方面,一部分“主旋律题材”产品强调思想性而忽视艺术性,靠政府 资金生存,没有市场效益,反过来削弱其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大量粗制滥造 的产品充斥市场,既浪费资金、又无法在全球化的潮流下抵御外来文化的冲 击,特别是腐朽文化的侵蚀。要改变西方文化产品对我国“单向输入”的局面,
圜篙蓁主:一麒霎呈黛善墨鬻
的国外票房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国内票房收入。 (四)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 由于本土制作成本高,美国很多文化企业在本土创作的同时,将录像制品 秀文化制作人才,并将各国优秀的题材“为美所用”,进行美国化的处理;在 市场销售方面,一些大制作的影视作品往往都是面向全球的,在经营主体方 面,多由跨国公司唱主角,运作美国以及外国的资本、人才及其他资源。 (五)思想意识形态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相对于一般产业,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 意识形态,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而作为一种产业,它又必然带有市场 经济的特质。文化产品在进入一国市场的同时,还可能产生意识形态上的影响 力。美国依靠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优势,大力推动其文化产业的全球化, 政府也有意识地扶持美国的文化商品进入并占领外国市场。反过来,美国的强 势文化又扩大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因此,有人直言不讳地说,“如果 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趋向共同的电信、安全和 质量标准,那么,它们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