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产业
这个阶段,美国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大力支持美 国文化产业向海外市场扩张,其中以1996年的 《电子通讯法令》最为典型:该法令取消对文化 生产的一切管制,使得1980年美国文化企业并购、 吞并现象达到高潮。
04
集群化发展阶段 (21世纪初至今)战结 束~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也因此迎来黄金时期。这个阶段 中,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是产业集群化已 经形成,大规模文化产业集团主导着世界整个文化 体的重组,并跨产业、跨国界运作。在这个阶段, 美国政府继续支持美国文化企业的海外市场扩张行 动一直以来,美国都在积极推动包括文化商品在内 的所谓贸易和投资领域自由化,为其文化商品输出 提供保障。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谈判中,美 国坚决要求中国开放文化市场,要求中国在视听服 务行业允许设立外资企业,让外资企业从事视听产 品的制作和发行,并强烈要求中国取消进口配额, 接纳美国各类影视制品。
影视业
美国的电影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洛杉矶市的好莱坞地区,好莱坞已成为美国 影片的代名词。为追求票房价值,好莱坞大公司不惜投入巨资制作影片,以吸 引观众。从全球市场范围看,美国影视产品已取得绝对优势地位。美国电影在 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现已占有欧洲票房收入的70%,在加拿大、拉丁美 洲、大洋洲和亚洲,美国影片的优势地位也日趋明显。美国电视节目在世界125 个主要市场播出,在欧洲电视播 放的电影中,美国电影占70%以上,全球销售 的各类影视录像制品大多数都是美国公司生产。
社会办文化。政府不直接控制文化产业和文化单 位;各类文化单位多为私人所有,自主经营,自 主管理;政府不干预文化发展的方向,各类文化 形式和文化流派都能自由发展,一般没有政策限 制;依靠各种民间文化机构开展文化活动,通过 各种文化组织、协会的活动沟通与文化界联系, 调节文化与公众的关系,从而丰富了美国的文化 生活。
美国 American
组员: 岳虹言 周维玲 孙一沙 何思韵 陈露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背景
01 萌芽阶段(1920年~1950年) 02 初步发展阶段(1950年~冷战结束)
03 快速发展阶段(冷战结束~1990年)
04 集群化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今)
萌芽阶段(1920年~1950年)
01
在这个阶段,由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使得电报、 无线电、电视等电子媒体广泛进入美国人的生活, 传媒业成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领头羊。1920年, 美国历史上最早的KDKA电台开始运作,并成功成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文化产业的龙头。随后,大 量影视企业开始出现,并最终为“五大影视巨头” 所掌控。这五大影视巨头垄断好莱坞长达半个世纪, 发行电影占美国电影市场的90%,并成功占据全球影 视市场。 在这个阶段中,美国出台了世界上最早的以文化 产业为中心的一系列政府法令,取消了对文化产业 的一切政府管制,强调其自由发展,如1927年的广 播法和1934年的通信法案。这些法令授予美国联邦 通信委员会独立管理美国通讯业的权力。
对文化企业,政府采取市场调节政策。文化企业通过 文化市场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政府一般不予以资助, 这些单位业不能享受免税待遇。 对非营利组织,政府采取有限干预政策向他们提供 一定数额的资助。美国不设文化管理机构,没有文化 部之类的行政管理部门,向非营利性文化单位提供资 助的是国家艺术拨款委员会和国家人文拨款委员会, 该委员会是1965年根据国会的法令建立的。
法律法规全
直至今日,美国已经建立起以《专利 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为主的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知 识产权保护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美国这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法 律体系很好地保护和促进其文化产业的崛 起与发展。
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
(一)加快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立法进程 (二)拓宽文化投融资渠道 (三)培育和发展主导文化产业 (四)运用竞争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五)开发文化的休闲娱乐功能 (六)培养高素质的文化经营队伍
THANK YOU
图书业
美国现有图书出版社约1000家,主要包括大众类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和 美国政府下属的少量专业性出版社,其中约20家大公司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美国出版社的稿件来源,一种是接受作者投稿,另一种途径是通过“代理人” 获得稿件。“代理人”负责物色高水平的作者,向出版社推荐。图书发行的 主要渠道是,出版社通过批发商将图书发行给零售商,而在零售商中,大型 图书零售的连锁店和图书俱乐部在大众类图书的发行中占主导地位。20世纪 90年代后,一些图书出版公司将资料储存在电脑内,根据读者的需要运用先 进的印刷和装订设备印制相应数量的书籍。
03
快速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冷战结束~1990年)战结 束~
冷战结束之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美国 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相匹敌。这个阶段, 美国文化产业开始开拓海外市场。经历了半个世 纪的快速发展,美国文化企业间开始积聚力量进 行激烈的竞争,并购或吞并弱势企业,形成更强 大的合力,扩展国外市场。
科技转化快
目前,文化产业已 经成为美国经济的 支柱产业,并占出 口总量的很大份额。 技术得以成功转化 并加以有效利用是 美国文化产业取得 巨大进步的重要原 因。
营销策略新
美国一直奉行的自由市场经济使他一 直在市场开拓中独占鳌头。其“海外市场 开拓”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起初,美国文 化产品主要是拉动国内消费,满足消费需 求。当国内市场竞争日渐白热化,美国扩 展海外市场以求获得更大的利润。极度的 反差让消费者容易产生兴趣与购买的冲动。
THE
CLEA N
TEMPLAT E
美国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社会调节型
美国在中央没有正规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地方 各级政府一般也没有;从中央到地方没有垂直系统的 文化行政管理机构,各级政府也不直接管辖各类文化 艺术团体;各类文化艺术团体都是以民间形式存在, 并且都是各自独立的;政府对各类文化艺术团体只在 政策上进行有选择、有限额的经费资助,鼓励其自创 收入,字符盈亏。 其文化产业管理的特点有:第一,社会办文化;第 二,对文化企业,政府采取市场调节政策;第三,对 非营利组织,政府采取有限干预政策向他们提供一定 数额的资助;第四,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文化行政发 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创新意识强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 灵魂,更是一个企业得以长存的保证。 美国借助其他国家的悠久历史,靠着 创新,打造出一个个新的形象,抓住 市场机会。
政策很宽松
美国倡导的自由经济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比 拟的“无为”和“零管制”是美国政府特别是 联邦政府的执政原则。美国联邦政府的支持下, 一些重要的独立政府机构,如人文与艺术国家 基金会、人文与艺术联邦委员会、博物图书馆 协会纷纷成立,直接出台各种支持性政策,为 文化活动或生产提供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服务。
资金来源广
美国文化产业的资金 来源渠道广,包括个 人、私营企业和政府 三个方面。由于联邦 政府、州政府、地方 政府和私人、企业等 多种资金渠道,美国 文化产业资金来源广, 产业发展更具活力、 更显多样化。
文化资源转化率高
美国通过影视、音乐 等媒介形成一定的 “文化印象”后会很 快地发展其配套的附 加产品及服务。比如, 美国好莱坞大片给我 们带来了耳熟能详的 一些电影人物、电影 场景。针对这些电影 人物、电影场景,美 国能够推出众多的玩 具,生活用品,甚至 旅游景点。
美国文化产业概况
文化艺术业
Culture and art
影视业
Film and TV industry
图书业
Book industry
唱片业
Music industry
文化艺术业
自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1965年成立以来,美国文化艺术业获得了长足 发展。美国文化艺术业中除了了百老汇的音乐剧团等少量团体属于商业机 构外,美国文化艺术业大都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据统计,美国非营利性文 化艺术产业每年直接或间接拉动的经济效益为369亿美元,提供130万个就 业机会。
初步发展阶段 (1950年~冷战结束)
0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 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进一步推动 了美国通讯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继印刷、 无线电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通讯媒介。1972年, 美国电视台激增,美国的电视频道覆盖率高达80%, 美国成为当时拥有最多电视数量的国家美国正如 火如荼地垄断全球文化市场的同时,欧洲文化产 业开始崛起,成为美国文化产业的一大威胁。 在这个阶段中,美国国家基金会于1965年出 台《人文艺术法令》,标志着美国政府第一次介 入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以间接方式加大了对文 化产业的经费支持。另外,2005年颁布的《版权 法令》也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音乐唱片业
Music
全美有约1000家唱片发行公司,主宰唱片 业的主要是华纳兄弟公司、索尼音乐娱乐公司、 BMG娱乐公司等十几家。美国音乐唱片业(泛指 所有音乐录音产品)的主要参与者是唱片公司、 制作人和音乐家。他们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 公司与音乐家可直接签订合同,由本公司制作 人制作,制作人除工资外,提成一定比例的版 税;也可由独立音乐家与独立制作人合作出母 带,卖给某个唱片公司,取得版税;如果音乐 家已经签约某公司,可由该公司物色独立制片 人,该制片人按公司的预算制作出母带,获取 制作费,并从唱片销售中提取版税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成功的原因
• 产业意识高 • 资金来源广
• 科技转化快 • 文化资源转 化率高
• 营销策略新 • 创新意识强
• 政策很宽松 • 法律法规全
产业意识高
早在20世纪20年代, 美国就洞察到文化 所蕴含的潜在价值 创造力,利用科学 技术的革新和进步, 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法令,为文化产业 发展创造优越的政 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