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一、骨关节定义:骨关节由相邻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

相对的骨面之间有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

它的活动幅度较大,每个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某些关节还有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辅助结构。

二、骨关节发病原因及易发病人群:2.1:发病原因:(1)年龄大(60岁以上、骨质退化)、(2)肥胖、(3)气候、(4)环境、(5)遗传、(6)重复劳动、(7)关节负重过大等。

2.2:发病人群:(1)60岁以上老年人、中老年人、(2)、更年期妇女、(3)久坐族、(4)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4)有遗传史的人群、(6)肥胖的人、(7)长期居住在潮湿、寒冷环境中的人。

三、骨关节常见疾病——骨折3.1:骨折(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

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

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

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3.2: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

(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

3.3:骨折的临床表现:(1)休克(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2)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

(33.4:骨折的治疗:四、骨关节常见疾病——骨关节炎4.1: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

)4.2:骨关节炎病因:(1):原发性骨关节炎: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高龄、女性、肥胖、职业性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

(2)继发性骨关节炎:4.3:骨关节炎临床表现:(1)关节疼痛,常发生于晨间,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如活动过多,疼痛又可加重。

(2)关节僵硬(活动时有摩擦感或“咔嗒”声)。

(3)病情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4.4:骨关节炎常用药物及副作用:(1)上瘾、依赖、危害身体。

(2)非甾体类抗炎药(消炎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奇诺力、优妥、诺德胃肠道副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

(3)肾上腺皮质激素糖尿病、肌萎缩和骨质疏松、诱发眼病和精神症状。

(4)(5)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减少关节的负重和过度的大幅度活动,以延缓病变的进程。

五、骨关节常见疾病——类风湿关节炎5.1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

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5.2:类风湿关节炎病因:(1)RA 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

5.3: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1)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

)(2)关节受累(3)关节外表现:(4)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

(5)成人Still病((AOSD)以高热、关节炎、皮疹等的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一种少见的RA类型。

)(6)老年发病的RA(以手足水肿、腕管和跗管综合征及多肌痛为突出表现、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肾功能受损等合并症而死亡。

)5.4: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1)患者教育(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和耐心,能够与医生配合治疗。

)(2)一般治疗(休息及关节制动、理疗、外用药等。

)(3)药物(4)免疫净化。

(5)功能锻炼。

(6)外科治疗。

六、骨关节常见疾病——骨质增生(骨刺)6.1增生性骨关节病(骨质增生)(增生性骨关节病是指由于关节退行性变,以致关节软骨被破坏而引起的慢性关节病。

又称退化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肥大性关节炎等。

)6.2:骨质增生的病因:(1)原发性骨关节病的基本病因是,人体成熟后的逐渐老化及退行性变,在骨关节方面的表现。

(2)继发性骨关节病是指因某种已知原因、例如外伤、手术或其他明显因素而导致的软骨破坏,或关节结构改变。

由于关节面摩擦或压力不平衡等因素,造成关节面的退行性变。

6.3:骨质增生的特征及临床表现:(1)本病起病缓慢,无全身症状,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

(2)常为多关节发病,也有单关节发病者。

(3)受累关节可有持续性隐痛,活动增加时加重,休息后好转。

(4)疼痛常不严重,气压降低时加重,与气候变化有关。

(5)有时可有急性疼痛发作,同时有关节僵硬感,偶尔可发现关节内有磨擦音。

(6)久坐后关节僵硬加重,稍活动后好转,有人称之为“休息痛”。

(7)后期关节肿胀、增大及运动受限,很少完全强直,一般表现为骨阻滞征。

6.4:骨质增生的鉴别诊断:(1)急性风湿热(发病急,全身症状重,持续时间短、关节表面皮肤呈红热。

受累关节疼痛、压痛,为游走性,无关节功能障碍。

多伴发心脏病变。

)(2)类风湿关节炎(多发在20~50岁。

急性发作,全身症状较轻,持续时间长、受累关节多对称或多发,不侵犯远端指间关节。

)(3)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15~30岁男性青壮年。

发病缓慢,间歇疼痛,多关节受累。

脊柱活动受限,关节畸形。

)6.5:骨质增生的并发症:(1)可并发关节内游离体及创伤性滑膜炎。

6.6:骨质增生常用药物及副作用:(1)非甾类消炎止痛药(布洛芬,优布芬,刺激肠胃。

(2)正骨水,红花油等药擦剂。

(3)服用部分钙片补钙。

6.7:骨质增生的日常预防及保健:(1)老年人应节制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 。

(2)鞋子、足跟骨质增生骨刺患者选穿轻软合适的鞋子。

(3)泡脚 、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 30 分钟左右,或者给足部做简单的按摩。

(4)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操劳 。

(5)避免长时间步行、久站、走路不要太快。

(6)避免加重足跟负担的运动。

(7)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 。

(8)尽量少吸烟或者戒烟;避免酗酒。

七、骨关节常见疾病——肩周炎7.1:肩周炎(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

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7.2:肩周炎的病因:(1(2)肩外因素:(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7.3:肩周炎的临床表现:(1)肩部疼痛(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

)(3)怕冷(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

7.4:肩周炎的治疗、保守治疗:(1)口服消炎镇痛药→副作用大、依赖、抵抗力下降、损伤肾脏。

(2)物理治疗,痛点局部封闭,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综合疗法。

(3)关节功能练习,包括主动与被动外展、旋转、伸屈及环转运动。

八、骨关节常见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8.1: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退行性改变后、外力因素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8.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髓核含水量低、纤维环坚韧度降低。

)(2)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

)(4)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5)腰骶先天异常(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6)诱发因素(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

)8.3:腰椎间盘突症出的临床表现:(1)(2):特征:2.12.22.3:神经系统表现:8.4: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8.4.1:非手术治疗:(1)绝对卧床休息、(2)牵引治疗(采用骨盆牵引)、(3)理疗和推拿、按摩。

(4)支持治疗(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进行支持治疗。

)(5)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长效抗炎剂、副作用:肾上腺综合症、消化系统并发症、心脑血管并发症、骨质疏松肌肉萎缩。

)、(6)髓核化学溶解法(利用胶原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注入椎间盘内或硬脊膜与突出的髓核之间)。

8.4.2:经皮髓核切吸术/髓核激光气化术(通过特殊器械在X线监视下进入椎间隙,将部分髓核绞碎吸出或激光气化、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达到缓解症状目的。

)8.4.3:手术九、骨关节常见疾病——骨质疏松9.1: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9.2:骨质疏松病因:(1)特发性(原发性)(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2)继发性9.3: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1)疼痛(腰背痛、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等)。

(2)身长缩短、驼背(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

(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9.4:骨质疏松的治疗:(1)运动(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

)(2)营养(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 、维生素C 以及蛋白质。

)(3)预防摔跤(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

)(4)药物治疗:(5)外科治疗(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