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 136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 136页)


饲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时,有关质量方面的信息明显偏
向供给一方,农户缺乏影响供给的能力,他们往往是价
格的接受者。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农户同样处于不利地
位,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农户的预见能力和信息收集
追逐高额利润的机会;企业会因为参与农业
产业化经营组织而不得不做出部分牺牲,向
农户提供各种服务和优惠。但从长远来看,
双方的联合会增强各自的抗风险能力。 16
17
• (1)从农户角度的分析

首先,从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所涉及到的
生产环节来看,中国的广大农户在目前的经济技术
水平下,大多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规模经济。
力;

三是通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产品的集体销
售或者再加工。总之,降低和分散风险的需要使农户产
生了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愿望。
13

其次,对企业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大型农
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产生了通过适当方式规避市场风
险的需要。

由于中国农业生产者的特殊结构,使农产品市场
经常出现过度的波动,生产起伏较大,这对农产品的
从农业分工与协作原理来分析,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农业产业
化经营的重要成因之一,从实践经验角度考察,农业生产专
业化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特征之一。由农业生产专业
化带动形成的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群、农产品商品基地,为
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3

2.企业规模化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效率是通过大生产的优
越性表现出来的,因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
(1984—1989年) • 第二阶段,农业产业化示范带动、推广
阶段(1990—1995) • 第三阶段,迅速发展壮大阶段(1996—
目前) 7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
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
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政府对农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带动农户
59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4,平均
每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900元。
9
• (四)、农业生产化经营的成因 • 1、是人类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农业发展的弱质性,需要对农业发展进行广度拓 展和深度开发,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 2、是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的客 观要求
如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病虫害的防治、农产品的
初加工等靠自身无法有效实现。如果将这些经营活
动都纳入农户经营组织内部,就要承担巨额组织费
用,造成农户“组织失灵”。
18

其次,从流通环节或者农户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无
论是产前的生产资料购买,还是产后的产品销售,单靠
农户自己去交涉,交易费用相当高。农户在购入种子、
产业化予以大力的支持和保护。

2001年7月,农业部、国家计委、等9部委
(局)联合发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
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对经国家
资格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按 国家有关规定可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
8
• 截至2000年底,全国已有农业产业 化组织66000多个,各类龙头企业固定 资产总值达3000多亿元,销售收入5900 亿元,利税总额709亿元。
差别。对于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存在着很
大的争议。 1
2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1.生产专业化

围绕主导产品或支柱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把农业生产
的产前、产中、产后作为一个系统来运行,做到每个环节的
专业化与产业一体化协同相结合。

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农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使农业服务向规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即将
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服务统一起来,形成
综合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农业生产者一般只从
事一项或几项农业生产作业,而其他工作均由
综合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使得农业的微观和
宏观效益都得到了提高。
6
•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阶段 • 第一阶段,农业产业化的起步探索阶段
• 3、是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
4、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0
11

首先,随着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的
提高,农户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从
而使回避市场风险、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变得
越来越重要。加之中国农户多是小规模的分
散经营,风险承担能力很弱,他们不可能投
入太多的资源去研究市场,这使降低风险更
加重要。

12
• 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通过事先签订的合同,规定农产品的数量、质
量、交货时间、存款方式等,待农产品生产出来以后,
再按合同的事先规定直接交付给收购者,以此使农户回
避了因供求关系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农产品销售
风险;

二是通过纵向一体化组织将生产面对的市场风险内
部化,通过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长增强风险抵御能

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市
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贸工
农一体化经营体制,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
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在
实践中有不同形式的经营一体化,例如,产
销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和资产经营一体化。
5

4.服务社会化

它一般表现为通过合同稳定内部一系列非
市场安排,而且无论是公司还是合作社,都在
大,有利于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降低农
业生产成本,为农产品的批量生产、加工、销
售奠定条件。

企业规模化虽然包含有生产经营规模扩
大意思,但更重要的是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
运销的农户和企业其生产要素的组成比例要匹
配,要避免或减少某种生产要素的不足或浪费,
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4

3.经营一体化
•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成因
•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缘起于20世纪
90年代初,是中国的一种独特叫法,是“农商
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的简称。它与20
世纪50年代初发达国家开始的农业一体化过程
中形成的农业综合经营本质上很相似,只是缘
起的背景条件、历史作用、具体形式等存在着
加工、流通企业来说,同样十分不利。加工企业收购
原料成本难以预测,波动过大,生产经营计划难以安
排,难以实现稳定的经营;

14
15

农户和企业等参与主体在参与农业产业
化经营组织时都会有一定的机会成本,农户
会因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而失去一定
的经营自主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的内
部车间,同时也失去了利用市场价格波动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