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这体现了教育完全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
过去实行应试教育,注意分数,不注重能力的培养。
现在实施素质教育,则注重发展,关注长远,通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为学生日后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实现教育观的转变是领会教学大纲的前提,更是胜任语文教学、改进语文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首要条件。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和中华优秀文化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的特定目的。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使他们不仅听别人的话能领会主要内容,而且更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分,有礼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刻领会大纲的要
点,注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利用语文课内课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鼓励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
交际能力。
二、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实现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是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
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状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要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语言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第一,教师首先要规范自身的语言,正确运用普通话。
(教学论文
三、创设乐学情景,激发学生交际兴趣
创设乐学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有效途径。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话题中产生的语言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活动的交际情景,能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如怎样过“六一”儿童节,“秋游”“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等口语交际训练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
交际时,人人都有话可说。
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较多,通过情景的创设,抓好这些训练,就可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四、采取多种实践形式,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开展多种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多种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学会交际,提高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上的作用。
重视“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上好口语交际课,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交际实践,熟练地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
如“过生日,请同学们吃饭好不好”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如果说好,好在哪里,如果说不好,说出不好的理由。
人人都可以发言,个人都可以得到训练。
坚持把口语交际的训练贯穿于教学之中,如阅读课《晏子使楚》一文,让学生熟读课文后,说说晏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是怎样进行反驳的。
还可以分角色进行扮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口语交际”课程资源,只要教师认真挖掘这些资源,从中寻找口语交际话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交际。
如环境污染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保护环境。
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应对、学会合作,从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实现“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教师要吃透大纲,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口语训练,规范学生口头语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通过课内课外训练,反复实践,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558300贵州省平塘县甘寨乡磨刀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