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摘要: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因而教师要遵循口语交际的原则,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关键词:口语交际激发兴趣说话训练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
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一、立足课堂,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兴趣,便有了自觉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如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激发了学生的自觉性,这便成功了一半。
1、展实物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因此,在教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
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
如第二册语文课本中有“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的要求,教师如果把一只真正的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小兔子的样子,再加上老师的相机点拨,学生一定会纷纷举手发言,气氛一定会非常热烈,学生也一定会说的真实、生动、具体。
再如第六册语文课本中有口语交际“说家乡”,老师把一幅幅家乡的山水画、果园、田野、建筑、风情世俗等熟悉的画面呈现与学生的面前,学生个个眼睛一亮,随着教师的相机点拨,人人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话题到“家乡的景”“家乡的人"“家乡的建筑”“家乡的风情"小组中交流,然后每小组留下一人,其他成员带着本小组交流成果分别到其他小组分享,这样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创新的火花,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2、重表演儿童是用形象、色彩来思维的,儿童只有通过表演,再现生活情景,从中感受、体验形象,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教学中,根据课本的特点,创设情境,安排适量的表演,为学生构建一个交际舞台,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益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如:我在教《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时,请同学们分别扮演船夫和坐船的游客。
船夫要通过自己的介绍让游客心甘情愿的座上你的小艇,看谁载的客人多.于是教师霎时间变成了威尼斯的街道,讨价还价声,“船夫”的吆喝声、介绍声从满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通过表演,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第三册看图说话《小鸭子得救了》,在教学时,让学生分别带头饰表演提着水桶的小熊、扛着竹竿的小猴、长鼻子大象救助小鸭子。
这样创设情境,步步引人入胜,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地发挥。
3、巧设问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典范,也可以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内容。
课堂中设计巧妙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有效途径。
我在教四年级《猫》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上课前几分钟,我便和学生聊了起来:“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呀?”“它有什么特点呢?”“你跟他有什么趣事要告诉给同学们呢?”在这种充满生活情趣的情境中,学生的话匣子不知不觉打开了。
而小动物又是学生所喜爱的东西,便争先恐后地要告诉我,连一向不吭声的同学也被感染了,也快乐地自信地举起了小手。
“我家的小猫很可爱,它喜欢爬到桌子上看我做作业。
”“我家小猫那双眼睛炯炯有神,我特别喜欢它。
"“我家的小猫捉老鼠可真是个能手,家里的老鼠都被它捉光了。
我们管它叫‘捉鼠大王’”!当有不少学生兴致勃勃地谈到自己家小猫的时候,我便顺势导入新课:“老舍先生生前也非常喜欢猫。
由于长期细致的观察,他笔下的猫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那么,老舍先生是怎样观察小猫,又是怎样描写小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猫》这篇课文。
”学生马上兴味盎然地学起来,整节课都是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自己去讨论、提问,自己找答案,直到下课,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还意犹未尽。
又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鲁滨逊可能想到了哪些对付野人的方法?《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在课文结束时我问学生:假如小女孩来到你身边你准备怎样做?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着眼课外,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学中要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1、联系生活现实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课堂。
老师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你是怎样认识新朋友的;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请求帮助的,购物时你是怎样讲价的……。
诸如此类,都是生活中的小镜头,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再现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如教学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朋友带到自己家中,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的年龄、家庭住址、兴趣爱好、学习、特长等情况,通过这种生活实践式的说话训练,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2、开展活动口语交际训练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
比如,有些学校每年都举办朗诵比赛、读书月活动,这些都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很好的平台。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演讲、故事比赛等,还可以组织小采访,就是让学生充当小记者对周围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有目的的了解,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形式。
采访的内容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走上社会。
还可以组织辩论.辩论会的选题应来源于生活实际,如“怎样使用零花钱?”“过生日应不应该请同学吃饭?”等。
教师应教会学生辩论的开头语:“我认为……”,“我的看法是……”,“我方的观点是……”.让学生明白辩论的一般格式,教师还要在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和矛盾的焦点展开辩论。
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3、他山之石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教师可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
如《西游记》是人人喜欢看的电视剧,在学生观看后,我组织他们说说剧中的精彩情节,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剧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有时让学生转述节目的主要内容;我还组织了一次“《西游记》人物评论会”,学生的说话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层次性,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此外,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电影,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
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的储备,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4、因势利导在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如我班学生小李捡了同学的尺子,据为己有,别人索取时他还振振有词。
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
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小李进行了批评,这既使大家收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优化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教给方法:1、教给说的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
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口语交际具有即使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
有学生在口语交际《打电话》一课中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祝福语送给过生日的同学就是不恰当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时地引导。
口语交际中的姿势、态度自然,礼貌,大方也十分重要,低年级孩子有多动的特点,这就要靠教师适时的提醒和恰当到位的指导,变幻多样的形式,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纠正,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
2、教给倾听的方法。
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低年级孩子大多敢说,爱说,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所以就很需要教师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3、教给评价的方法低年级孩子同样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
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
但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语言、评仪态。
教师可带着学生评所说内容的有序性和思路。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应是长期的,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应渗透学生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环节,经过“细水长流"的口语交际训练,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生活交际能力锻炼,新一代的公民必将具备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口语交际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定制2、《开启心灵之门——-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郭新微3、《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思考与尝试》哈艳4、《如何设计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王慧珍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