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以山水来 讲,山为实, 水为虚,山 环水抱其实 也就是虚实 的的结合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墙垣,作为实的部分在园林建筑的立面处理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 廊或其他完全透空的部分,作为虚的要素可与实的墙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关 系。而隔扇、漏窗等虚实参半的要素则可起到调和或过度的作用
空间对比: 将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的安排在一起,可借两者的对比而突 出各自的特点。 例如,大、小悬殊的两个空间相连。 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因为小空间的 对比,会使大空间给人以更大的幻觉。
南京瞻园入口部分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图为 拙政 园中、 西部 分平 面图
分 析 图 中部景区示意图
而在中部又以南轩及其 以西的水景最佳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采用集锦式布局的大型或特大型的皇家苑囿,常采用的是突出某个 景区或风景点的方法控制全园。比如北海琼华岛上的白塔。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与爬山廊一样用以连接地处高低 不同建筑的 跌落游廊
独特的韵律美和优美的外轮廓线
以跌 落游 廊连 接的 北海 琼华 岛某 园林 小景
以跌 落游 廊连 接使 建筑 本身 顺势 而下
承德离宫梨花伴月建筑群,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当建筑延园的四周排列,人处于园内,可环顾周边上的建筑因此为了破 除单调寻求变化,这几个面上的建筑排列要疏密相见,显得生动又有活力。 只是在排列是注意三五成群的疏密相见形成韵律和节奏感
A-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我们先从建筑布局来看,如果说前面的空间对比有告诉我们建筑要有大 小对比、转折的排列,那么这里就是告诉我们建筑要有疏密、节奏的排列。
图 为 留 园 平 面 图
平面布局上的空间变化反映在立面上则富有一种忽张忽池、具有起伏变化的节奏感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而在园林中仅是单一的用内向布局或是外向布局容易显得单调而沉闷, 因此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最常采用的是将两种布局方式相结合。
=
左图为颐和园万寿山前的 云松巢。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龙湖睿城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蜿蜒曲折(从平面的角度看):
与为追求庄严肃穆的的宫殿或寺院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求的是景的 瞬息万变,是意境的幽深,因此,在布局上则是极尽蜿蜒曲折。而要把 每个独立的建筑连成曲折又富有变化的建筑群,则需要用的一些元素的 组合。 廊 一种专供连接建筑的要素,可长可短可曲可直 而廊的曲折,也意味着曲折,即可引导人流,又可分隔空间,而被 廊分隔开的空间本身也就带有了曲折性。
走 向
为什么读 讲了什么 学到了什么
为什么读
为什么分析古典园林,就如同我们要清楚的了 解我们的历史,知道我不断进化而来的理论源自于 哪里,知道我们依赖的理论核心是什么,当我们在 欣赏优秀作品的时候,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彭一刚先生的经典之 作,不同于用优美语言赞美中国古典园林的书, 而是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 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还用适 当篇幅来阐述南、北造园风格的差异,过程中, 通过对比讲解,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皇家园林和私 家园林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所处地理、气候及环 境条件不同而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故宫乾隆花园南入口
狮子林卧云室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北京泰禾江阴院子
广州华清坊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引导与暗示
如何把藏得很深的景露出来,那么就要借助于引导和暗示了。比如 游廊,道路等呈极细长的空间形式,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苏州怡园,以曲折狭小的游廊作为到达主要景区的必经之路。
全部展现在眼前的主要景区
从前院可窥见主要景区
狭而窄的小院和游廊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除了大小空间的对比外,还有严 整的空间和自然情趣的空间做对 比。
主要景 区
严肃的静心斋主要厅堂
苏州博物馆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高低错落
如果说起伏与层次是告诉了我们建筑要有起伏、层次,那么高低错 落则告诉了我们建筑要起伏得有韵律、节奏感。而连接两个高低错落的 建筑,常用爬山廊或者跌落游廊等。
爬山廊
顺应地势
万寿山前的颐和园画中游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疏与密
在我们的空间处理上除了用对比突出各自特点的方法外,还会相辅相 成的运用一些对比手法——疏与密、虚与实、藏与露。 在园林建筑的布置上,就如同绘画一般,要疏密有致且不可平均分布。 这种手法的主要表现就体现在园林建筑的布局以及山石、水面和花木的配 置等四个方面。 而如何在山石、林木上体现这种疏密感,其实也就是以集中和分散的 方法来排列.其中尤以留园为最,不仅在山石、林木的处理上,同时还 在建筑的布局上采用大量的疏密对比。
无锡寄 畅园立 面片段
留园中部 景区南立 面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北京保利东郡居住区
颐和安曼居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北京宣颐家园
北京天伦随园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北京泰禾江阴院子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之子曲者,指可以任意角度的曲折, 多见于江南私家园林,显得更加的自由 灵活和幽深曲折。
万 壑 松 风 建 筑 群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北京香山别墅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内外向的结合
昆山锦溪岛尚项目
临水而筑的现 代中式纯别墅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北海画舫斋东北部的古柯庭
杭州黄龙洞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留园,半露的梧竹幽居 亭
掩映在枝叶间的虎丘塔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北京泰禾江阴院子
以游廊和水榭形成的中景层次,住宅 部分侧墙形成背景层,临空的建筑形 成近景层次
苏州东立面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北京天伦园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龙湖睿城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起伏与层次
如果说之前分析的引导与暗示或者蜿蜒曲折是从平面来分析的话, 那么起伏与高低就是从里面来分析园林建筑的节奏感。这种起伏是借建 筑物的高低错落的外轮廓线来表现的。 比如常见的私家园林,多 依附于住宅的侧墙来建造亭、 榭、游廊,而侧墙本身的外 轮廓线就充满了起伏变化。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当地势较为平坦时,为了形成高低错落感,常以人为的方法堆山叠 石,再建以亭台楼阁,使之不流于平坦。
堆 山 叠 石 , 建 亭 一 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