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起伏与层次:起伏是借高低错落的外轮廓线来表现的。
虚与实:这种手法与疏与密、藏与露、浅与深相互联系。
蜿蜒曲折、高低错落:“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道出了我国传统造园艺术最基本的特点。通过曲廊、山石、洞壑、水、驳岸和建筑物的直接衔接,特别是使其空间互相交错穿插营造一种曲折迴环和不可穷尽的感觉。利用自然地形、人工堆叠山石的方式在纵向上有高低错落的变化,而不至于流于平板。
空间序列:空间序列是关系到园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问题。它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
堆山叠石:有人认为建筑、山石、水、花木为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这足以说明山石在园林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对于大型园林空间来讲,为避免空旷、单调和一览无余,可借山石把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为若干个较小的空间。
庭园理水: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园林用水,大体可以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处理手法。用化零为整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若干互相连通的小块,则可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为了求得变化,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宽窄对比:借窄的地方起收束视野的作用,至于宽的地方便顿觉开朗。
主从与重点:无论是西方古典建筑抑或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寺院建筑,都十分明确地变现为一种人工创造,它们都毫无顾及地通过轴线对称、排偶以及体量上的悬殊、对比等方法以求得主次分明,然而这些方法与再现自然的原则都是格格不入的。园林建筑则为突出主题,必使其中的一个空间或由于面积显著地大于其它空间;或由于位置比较突出;或由于景观内容比较丰富;或由于布局上的向心作用,从而成为全园独一无二的重点景区。
仰视与俯视:《园冶》所讲的“高方欲就亭台”极其深刻地把仰视与俯视这两种观赏效果统一起来考虑,并成为亭台立基定位的重要知道原则之一。除亭台外,园林中一切制高点如假山、楼阁、刹宇等,凡是人可以到达并登临其上者,只要位置选择巧妙,均可借以获得良好的俯视效果。
渗透与层次:利用空间的渗透也可借丰富的层次变化而极大地加强景的深远感,造成一种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感觉。园林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的分割与联系、不同形状的窗口的组织和对景、借景、框景等处理所造成的。
内向与外向:内向布局多用于住宅建筑、寺院建筑以及宫殿建筑,内向布局形式虽然有不少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规模不宜过大,容易造成空旷单调,得不到应有的空间感。中型,特别是大型的园林建筑只适用于在其中的某个局部景区采用内向布局的形式,而就整体来讲不宜采用这种布局形式。
看与被看: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绝大数风景点——包括建筑、山石在内,都必须同时兼顾到看与被看这两方面的要求,但这两者却并非等量齐观地体现在每一幢建筑之中。这就是说针对不同建筑特点,而可能有所侧重。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我国造园艺术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的,这之中虽然有起伏和曲折,但总的来讲还是有粗陋而发展到精巧,由不成熟而趋向于成熟的。
彭一刚老先生《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区别于其他人的文章,在研究方法上突出地强调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传统造园的手法,将研究与设计创作结合的更加紧密;并且提出理应借助于科学的认识论—辩证唯物论—对遗产做一番新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在配图的选择上彭一刚老先生没有使用照片而是选择了手绘的方式;整本书分成了两大部分,两部分相互参照、前后对应,前半分主要采用文字叙述的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后半部分则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园林发展、分布、形式、特点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
空间的对比:在古典园林中,以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的最普遍,形式最多样,也最富有成效。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地安排在一起,将可借两者的对比作用用,还因其内部处理不同,也可以构成极强烈的对比关系。
蔵与露:由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其倾向性也不尽相同,大体上讲来西方人多倾向于率直地、无保留地和盘托出;中国人则多倾向于含蓄隐晦的方法使其引而不发,显而不露。传统的造园艺术也往往认为“露则浅而藏则深”,为忌浅露而求得意境之深邃。
引导与暗示:在古典园林中,凡借欲露而先藏,欲显而先隐的手法以求得含蓄、深沉的效果,比相应地采取措施加以引导与暗示,使人们能够循着一定的方向与途径能够发现景之所在处。
疏与密:园林建筑虽然不同于绘画,但在总体布局和位置经营方面也毫无例外地遵循疏密相间的原则。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布局以及山石、水面和花木的配置等四个方面,其中以建筑布局体现的最明显。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的阅读我学习到了以下的内容:
中国造园艺术的历史、园林建筑的分布。
两种园林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受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杜勒等人的影响,注重比例、和几何图形的美;中国古典园林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艺术的影响,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对于意境的需求: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区别于西方古典园林与古典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强烈对比的关系,不是以协调一致以求的整体的统一,而是以相反相成,也就是通过对比的方法以求得整体的统一。传统建筑如寺院、宫殿、陵墓乃至一般的民居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园林建筑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情景交融;小中见大;迂回曲折;幽邃深远,与其它类型建筑相比,它所抒发的的则是另外一种情趣。
两类活动、两种要求:形象的将人类活动的空间分为两大类,内部空间及外部空间,并且分析了处理内外空间关系的三个形式:西方的以建筑为中心,以外庭院包围建筑;内外空间交错穿插;我国传统的四合院形式,以庭院为中心,以建筑包围庭院。
从庭到苑囿:私家园林的庭、院、园,其中园与庭、院的区别并不是从尺寸的大小来判断,而是在于是否赋予了其景观价值;对于皇家园林来说单纯利用人工方法虽然可以局部地形成一些空间环境,但就整体而言,则非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与变化便不足以形成气氛。为此大型皇家苑囿一般均选择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山林湖沼地带。皇家苑囿的另一个特点是采用集锦式的布局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