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17世纪法国唯理主义的奠基人是()。

A.霍布斯B.伽桑迪C.笛卡尔D.狄德罗2.意大利的巴洛克文学代表人物是()。

A.马里诺B.贡哥拉C.约翰·多恩D.格里美尔斯豪森3.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革命诗人是()。

A.屈莱顿B.弥尔顿C.班扬D.本·琼生4.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

A.拉辛B.莫里哀C.高乃依D.拉封丹5.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的作品是()。

A.《伪君子》B.《熙德》C.《费得尔》D.《安德洛玛克》6.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家是()。

A.笛卡尔B.伽桑迪C.布瓦洛D.黎塞留7.拉封丹是一位以写寓言诗著称的诗人,其代表作是()。

A.《拉封丹寓言》B.《丹麦寓言》C.《寓言诗》D.《寓言故事》8.1659年,莫里哀演出他到巴黎后的第一部作品是()。

A.《妇人学堂》B.《可笑的女才子》C.《冒失鬼》D.《情敌》9.莫里哀标志着古典主义喜剧形成,同时又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的剧本是()。

A.《可笑的女才子》B.《妇人学堂》C.《吝啬鬼》D.《恨世者》10.莫里哀鞭挞贵族恶习败俗的作品是()。

A.《恨世者》B.《吝啬鬼》C.《堂·璜》D.《乔治·唐丹》11.歌德所说的:“像他那样的开场是现存最伟大的最好的开场”,是指莫里哀的作品是()。

A.《吝啬鬼》B.《伪君子》C.《可笑的女才子》D.《妇人学堂》12.莫里哀的《可笑的女才子》所表现的是()。

A.青年人冲破金钱与宗教的阻力,追求爱情自由的胜利B.贵族沙龙咬文嚼字、故作风雅的丑态C.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D.没落阶级腐朽堕落和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恶二、多项选择题1.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B.法国古典主义文学C.巴洛克文学D.市民世俗文学E.教会文学2.17世纪欧洲文学产生的背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专制王权的兴隆C.唯物主义和唯理主义思潮的出现D.对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反拨E.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3.弥尔顿取材于《圣经》的几部杰作是()。

A.《伊甸园》B.《失乐园》C.《复乐园》D.《力士参孙》E.《天路历程》4.古典主义的基本有()。

A.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B.思想上崇尚理性C.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D.形式上采用民间文学风格E.重视主观想象5.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有()。

A.莫里哀B.高乃依C.拉辛D.拉封丹E.布瓦洛6.《熙德》中的主要人物有()。

A.高迈斯B.杰葛C.罗狄克D.施曼娜E.阿巴贡7.《安德洛玛克》的主要人物有()。

A.赫克托耳的寡妻B.皮洛斯C.爱弥奥娜D.阿喀琉斯E.答尔丢夫8.莫里哀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时期所写的一系列杰出的讽刺喜剧,主要有()。

A.《伪君子》B.《堂·璜》C.《恨世者》D.《吝啬鬼》E.《情仇》9.《吝啬鬼》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有()。

A.奥尔贡B.阿巴贡C.答尔丢夫D.玛丽亚娜E.大密斯10.莫里哀晚期作品主要有()。

A.《乔治·唐丹》B.《史嘉本的诡计》C.《无病呻吟》D.《醉心贵族的小市民》E.《妇人学堂》11.《伪君子》的主要人物有()。

A.艾尔密尔B.阿巴贡C.答尔丢夫D.奥尔贡E.道丽娜12.《伪君子》中答尔丢夫的语言特点是()。

A.矫揉造作B.堆砌词藻C.长篇大论地玩弄教义D.犀利、明快、生动、朴素E.简洁、清楚三、专用术语解释1.古典主义2.“三一律”3.巴洛克文学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四、理解简答题1.17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

2.弥尔顿的长诗《复乐园》的思想内容。

3.弥尔顿的悲剧《力士参孙》的思想内容。

4.高乃依的悲剧《熙德》的思想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为什么说拉辛的《安德洛玛克》是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6.为什么布瓦洛《诗的艺术》被称作法国古典主义的文艺法典?它提出了哪些理性原则?7.拉封丹的《寓言诗》的主要内容。

8.莫里哀的创作分期与创作特点。

9.古典主义艺术得失。

五、分析比较题试比较古典主义文学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异同。

六、综合论述题1.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

2.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3.守财奴阿巴贡的形象。

4.答尔丢夫形象。

5.弥尔顿长诗《失乐园》的思想内容。

6.《伪君子》主题和艺术特点。

第四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B 4.C 5.B6.C 7.C 8.B 9.B 10.C11.B 12.B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 3.BCD 4.ABC 5.BC6.ABCD 7.ABC 8.ABCD 9.BD 10.BCD11.ACD 12.ABC三、专用术语解释1.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被称为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作家、理论家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和个性差异,他们的创作也各有侧重。

法国古典主义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戏剧最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和拉辛为代表的悲剧作家,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作家,以及文艺理论家布拉洛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等。

2.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

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内完成。

3.巴洛克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

随着航海业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中国的瓷器、刺绣传入欧洲,西方人惊叹中国的雕金镂玉和珠光宝气,认为这太“巴洛克”!于是,在西方建筑、音乐、文学等领域,巴洛克风格盛行一时。

巴洛克艺术从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又传到英、法,成为欧洲的一种重要艺术风格。

巴洛克文学是巴洛克艺术在文学上的表现。

巴洛克文学在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

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英国的约翰·多恩等。

4.17世纪的英国文学,由于受到人文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

40年代革命时期,出现了革命诗人弥尔顿,其创作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情绪。

60年代王政复辟时期,出现了来自下层的清教徒作家班扬,在创作中继续坚持民主倾向。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有着血肉关系,它对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有直接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四、理解简答题1.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又称清教徒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此外,还有巴洛克文学、市民世俗文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人物有约翰·屈莱顿,代表组是理论著作《论剧体诗》;约翰·班扬,代表作是梦幻寓意小说《天路历程》;约翰·弥尔顿,重要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代表作《失乐园》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一。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戏剧最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和拉辛为代表的悲剧家,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家,以及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等。

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熙德》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

拉辛是法国古典主义繁荣时期的悲剧家。

代表组是《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

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他的最大成就是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

拉封丹是一位以写寓言诗著称的诗人,其代表作是收有239篇寓言故事的《寓言诗》。

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和卡尔德隆,德国的格里美尔斯豪森、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

代表作品有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等。

市民世俗文学其风格粗犷俚俗,艺术上尚不成熟。

主要成就是市民世俗小说。

2.《复乐园》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长诗叙述耶稣不为撒旦所诱惑的故事。

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经受不住诱惑,而失掉了乐园;始祖犯罪,人类处于灾难中。

人子耶稣,抗拒了撒旦的财富、肉欲、权力、荣誉的诱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从而得以布道,为人类恢复了乐园。

通过耶稣这一坚贞不屈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资产阶级革命者坚定的意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3.《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士师记》,是弥尔顿的一部诗剧。

以色列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曾多次战胜敌人,他的力大无穷的秘密被情人出卖给了非利士人。

敌人将其俘获,挖掉双眼,囚于地牢之中。

参孙时刻不忘复仇,待他恢复力量后,在敌人避他演武时,他撼倒演武大厅的支柱,与三千非利士人同归于尽。

这一悲壮的史诗,表现了敌人在复辟时期所受迫害的悲愤心情,以及宁死不向复辟势力妥协的决心。

4.悲剧《熙德》主要塑造具有爱国主义倾向的理想英雄人物,表现理性对感情的胜利这一中心主题。

悲剧主人公罗狄克为维护家族荣誉,向未婚妻施曼娜之父挑起决斗并误杀了他,施曼娜请求国王惩处罗狄克以报父仇。

这时,摩尔人入侵,罗狄克受命出征,并获“熙德”(大将军)称号而荣归。

最后,在国王的精心安排下,这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当个人感情一封建家族义务发生冲突时,个人感情服从于封建义务;当封建义务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封建义务让位于国家利益。

作品通过写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熙德》一公演,即轰动巴黎,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法国第一部典范性的作品。

5.《安德洛玛克》取材于古希腊悲剧。

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是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的寡妻,城破家亡之后,她成了爱庇尔国王——阿喀琉斯之子皮洛斯的女俘。

皮洛斯爱上了她,迟迟不和未婚妻爱弥奥娜(海伦之女)结婚。

这时,爱着爱弥奥娜的希腊使者奥雷斯(阿伽门农之子)来到爱庇尔,要皮洛斯命安德洛玛克交出赫克托耳的儿子,以绝后患。

安德洛玛克为保全儿子的生命,被迫答应与皮洛斯结婚,条件是要在结婚之前皮洛斯必须在神庙发誓保全她儿子并帮助儿子复国。

爱弥奥娜问询后妒恨交加,唆使奥雷斯去神庙杀了皮洛斯,随即自尽。

奥雷斯也因失去爱弥奥娜而发疯。

作品通过四个人物在国家利益与个人欲望冲突中的表现,谴责了情欲横流、反抗强暴尽忠于祖国的安德洛玛克。

由于理性与感情的高度统一,使她既保全了儿子的姓名,又保住了自己的名节。

悲剧故事情节单一集中,全部情节在希腊使者到来的一天中完成,全剧只有爱庇尔王宫一个场景,完全符合“三一律”原则。

所以这是一出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6.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他的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在总结了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作家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写成,并经国王路易十四审阅钦定,因而,这部著作被视为法国古典主义的美学经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