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第四章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学习要求]学习本章,了解17世纪文学特点,重点掌握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概况•17世纪,欧洲进入近代史时期;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明显;•英、法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成为头等强国;二、三种文学并置,古典主义文学主宰•清教徒文学生成:•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紧密相联;代表作家弥尔顿;•巴洛克文学出现;•富丽繁复,精雕细刻,文辞绚烂•古典主义文学形成;•主要体现在戏剧、散文上;(一)英国清教徒文学一、时代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王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召开国会,新国会在选举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胜,这届国会存在到1653年4月,长达13年,史称“长期国会”,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史称“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了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因而历史界通常把1640年作为世界史的开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出现的,它的思想体系就是清教主义,它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宗教形式。

因此,它又被称为清教徒革命。

二、主要作家1、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是英国小说家,青年时代正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参加过议会军队,接触了克伦威尔军队中左翼教派的宗教生活和清教徒生活,影响了他以后的创作。

因反对王政复辟,宣扬清教徒信仰,曾被囚禁12年,在狱中写作《天路历程》。

2、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和革命文学的代表。

40多岁双目失明,由他口述,女儿记录,写出了他一生的三部杰作:史诗《失乐园》、《复乐园》、悲剧《力士参孙》。

(二)巴洛克文学一、“巴洛克艺术”“巴洛克”(Baroque)是16世纪中叶在欧洲一些国家(首先是意大利)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的总称。

“巴洛克”(Baroque)一词的原义是指不规则的珍珠,最初是18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家用来讥讽17世纪意大利建筑、雕刻、绘画等作品奇形怪状的风格违背了古典艺术的规范,此后就成为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总称。

巴洛克风格最主要的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动感强烈,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

巴洛克艺术发源于意大利,与教会势力有关。

天主教会为了显示教会的富有,在教堂内制造神秘莫测的气氛,提倡建造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建筑。

巴洛克风格在17世纪风行欧洲各国,在建筑、美术、音乐方面都有表现。

1、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采用波浪形曲线和曲面,以断檐、山花、柱子的疏密排列来突出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利用透视的幻觉,光影变化,不稳定的形体组合造成虚幻与动荡的气氛。

贝尼尼(1598-1680)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的首席代表。

1655年,他受教皇之托,在圣彼得大教堂前修建一个与教堂雄伟气势相称的广场。

广场由两个四列柱子的柱廊围成,造型奔放而具有动感,彷佛环抱着的手臂,象征天主教对信徒的庇护。

气势恢弘,光影效果强烈。

2、巴洛克美术巴洛克美术的杰出代表并非是意大利画家,而是弗兰德斯的鲁本斯。

鲁本斯(1577-1640)是17世纪欧洲绘画大师,擅长表现人体运动,他将华丽的巴洛克艺术与尼德兰艺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独特画风。

《土与水》具有强烈的运动感,线条流畅,色彩明亮,造型完美,是人体绘画的典范。

3、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是指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并流传于欧洲以及拉丁美洲的一种音乐风格,它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流派。

巴洛克音乐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代表作曲家是巴赫(音乐之父)、韩德尔、拉摩。

巴洛克音乐的巨大成就是创造了歌剧。

歌剧诞生于意大利,159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私人集会上演出了最早的歌剧《达夫内》。

现存最早的歌剧作品是作曲家佩里和普契尼创作的《尤丽迪西》(1600)。

二、巴洛克文学巴洛克文学的名字是从巴洛克艺术而来。

它与巴洛克艺术风格一致,内容上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艺术上借鉴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语言雕琢,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巴洛克文学属于贵族文学,它在各国文学中都有反映。

1、意大利巴洛克文学:马里诺诗派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成名作长诗《阿多尼斯》。

2、西班牙贡戈拉诗派:由西班牙诗人路易斯·德·贡戈拉开创,代表作是长诗《孤独》。

3、法国贵族沙龙文学:代表作家是杜尔菲(1568-1625),代表作是长篇田园体小说《阿丝特莱》,描写贵族的风流韵事和悲欢离合。

4、英国玄学派诗歌:玄学派诗人的代表是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他的诗歌从科学、哲学、神学中摄取意象,充满奇喻,格律多变。

多恩长期受人争议,直到20世纪才被公认为大师。

5、德国巴洛克文学:德国马丁·奥毕茨、格吕菲乌斯等的作品也属于巴洛克文学。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的含义“古典主义”,按其基本特征而言,指的是提倡学习古代作品和发扬古代理论。

自从古罗马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和朗吉努斯提出向古希腊借鉴的原则之后,后世的文学史家便用“古典主义”这个名词来表明向古代学习的含义。

古典主义不仅具有“学古”的意义,还有“法上”的含义。

比喻“上流作家”和“末流作家”。

英语classicism(古典主义)从classis派生,因此,后世的“古典作家”不仅指古代作家,也指上流作家。

二、产生的历史条件•政治基础:适应当时法国王权高度集中的要求•哲学基础;笛卡尔唯理主义•文学传统、民族传统和人们的审美趣味、社会心理三、古典主义美学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是布瓦洛(1636—1711)。

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总结者和立法者,他是古典主义悲剧作家高乃依、拉辛和喜剧家莫里哀的好朋友,他在文艺理论方面总结了古典主义作家的经验,写成了诗体的理论著作《诗的艺术》(1647)。

这本书经路易十四亲自过目,成为古典主义的法典。

•布瓦洛的美学原则:1、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情节要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

2、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格要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恶。

3、古典原则:必须以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为典范。

4、道德原则:要求文艺必须有社会教育意义。

四、古典主义艺术1、古典主义绘画:在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思潮影响了整个欧洲艺术。

古典主义绘画只重视纯客观的描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热衷于表现古典题材,排斥想象。

2、古典主义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力图表现封建王权,政治色彩浓厚。

1671年巴黎设立建筑学院,崇尚古典主义。

路易十四经常召集艺术家在王宫讨论设计方案,最后由他作出决定。

巴黎的凡尔赛宫、卢浮宫、残废军人新教堂、旺多姆广场,都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

古典主义建筑采用古罗马的柱式为构图基础,造型严谨,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

表达理性和王权的力量是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审美标准。

五、发展概况1、第一阶段:17世纪初至60年代马莱伯(1555——1628):古典主义的先驱,布瓦洛奉他为“诗宗”。

巴尔什克(1595——1654)的书信沃日拉(1585——1650)的《法律刍议》高乃依(1606—1684)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出身律师家庭,长期从事律师事务。

1629年开始创作。

代表悲剧《熙德》(1636),其他重要悲剧《贺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

作品充满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热情。

悲剧调子是理性战胜情感。

人物多采用罗马史上的英雄。

气势悲壮激越。

《熙德》描写了强烈的爱情与家庭利益之间的激烈冲突,最终这一冲突中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都原则下得到协调。

体现了崇尚理性、歌颂贤君、效忠国家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态度。

•2、第二阶段:17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①拉辛(1639—1699)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家,出身财政官家庭,本人做过路易十四的史官。

写作11部悲剧,一部喜剧。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和《费德尔》。

悲剧调子是情感战胜理性,人物常常采用希腊史上的美人,多缠绵悱恻的艳史。

情调阴柔平淡。

《安德洛玛克》展示了为满足情欲而置国家利益和义务于不顾的人物,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情欲横流。

②拉封丹(1621——1695)古典主义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善于借用现成的民间故事情节,运用诗的语言对之进行再创造。

他的寓言诗对17世纪法国社会上的丑陋现象进行了大胆的讽刺。

拉封丹的寓言诗,与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诗一起,构成了世界寓言作品中最高的三座丰碑。

恋爱的狮子──致塞维妮娅小姐塞维妮娅,你迷人美貌,是神赐天赋,如幽兰静放,你风情万种.与众不同。

愿你能接受寓言中无伤大雅的游戏,看到狮子坠入爱河而不要吃惊恐慌。

爱情是个奇怪的大师,那些只是在故事中听过。

而没被爱情之箭射中的人真是幸运!如果人们口中的爱情,会让你觉得生气,至少在寓言可以接受:它满怀着热情和感激自愿地匍匐在你的脚下。

在动物会说话的年代,狮子曾想和人类联姻。

为什么不?在那个时代,这对人类非常重要,除了脸长得难看,它们聪明又勇敢。

故事就这样发生。

请允许把你每一个爪尖让人磨磨并把牙齿锉锉。

这一来,你的亲吻将不那么厉害,你也会感觉更加甜蜜,因为没有了这些顾虑,我女儿会更好地回应你。

狮子一切照办,他已经失去理智!他现在无齿也无爪,就这样被人卸掉武装。

人们放出几条恶狗:他都几乎无法抵抗。

爱情啊,爱情!一旦人们成了你的俘虏,戒心就会踪影全无。

3、第三阶段:17世纪80年代以后80年代末的“古今之争”,预示了古典主义的衰颓的前景。

沙尔·贝洛等人认为今人应该胜过古人,他们从文学需要发展的观点出发,要求变革和摆脱桎梏。

布瓦洛则充当了维护古典主义原则的角色,坚持厚古薄今。

这个阶段文学的主要成就,集中在散文、小说领域。

七、主要特征1.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2.崇尚理性原则,遵守公民义务3.摹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创作题材:古典主义悲剧大都取材古希腊罗马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

文学体裁:古典主义理论家把戏剧体裁分为高雅的和卑俗的两种。

悲剧是高雅艺术,语言高尚典雅,喜剧是卑俗艺术,语言俚俗。

创作规则:强调服从古代的法则,戏剧必须遵从“三一律”。

第二节莫里哀歌德评价“莫里哀如此伟大,每次读他的作品,每次都重新感到惊奇。

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他。

”——《歌德谈话录》一、生平莫里哀(1622-1673)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剧作家,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

出生富商家庭,10岁丧母。

外祖父常常带他看戏。

莫里哀酷爱戏剧,自愿放弃继承权,21岁参加了剧团,取艺名莫里哀。

从当喜剧演员到做剧团领导人,自己动手创作剧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