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精品课件
图画四
浣洗晚归图
竹喧归浣女
❖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 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 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 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 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图画五
月夜采莲图
莲动下渔舟
❖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 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 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 破了大山的宁静。
近 句成一联,八句律诗
体 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计四联,依次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
知 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
地点、事件、季节、时间。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试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 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把握线索,抓住意象,分析诗歌主要 内容,找出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时间
、地点、天气(背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景物:月、松、泉、石(主体)
拓展:其他表达清静的诗句还有——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美在哪里? 诗句中蕴含了哪几组对比? 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
相对、对比中,景是和谐的,主要 特点:幽清、明净。
上
★深入鉴赏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
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 民风淳厚。
讨论:本诗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愿望。尽 管这时春芳已歇,为什么诗人还愿意在 这里流连?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诗人?
★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淳 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他又深受佛 道思想影响,所以选择隐居。后人称之 为“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憩居”。
由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到 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图画一
雨后初晴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 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 静,宛若世外桃源。
图画二
明月松林图
明月松间照
❖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 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图画三
清泉印月图
清泉石上流
❖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 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 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 么幽美的意境啊!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 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朗读
★初步感知:
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 思诗?题中四个字,分别点出
对偶;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用“喧”和“动”衬托 “静”) 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以 动衬静”的诗句?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景是和谐的,那么人加入又如何 呢?
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 景、人和谐统一。(天人合一)
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 石、翠竹、青莲 ——清新、宁静 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 和平安乐
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 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 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
崎岖见王侯。
——王维
了解背景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统治阶级提倡佛老,既 为王维等一批诗人提供了悠闲生活的物质条件,又 为他们隐逸思想的形成创造了特殊的政治氛围。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 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意境
❖ 何谓“意境”? ❖ 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 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 ❖ 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 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 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王维本人仕途坎坷,其思想,以四十岁为限, 分为前后两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 二十一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 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 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 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 活的一个篇章。
1.近体诗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诗人愿望(抒情)
苏轼云: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发挥想象,联想意境,再 现画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 图。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 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 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 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 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 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前期 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 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 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 右丞集》。
近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体
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
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知 识
其句数、字数、 平仄、对仗、用韵等都 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
律诗和绝句。
近 体
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 言和七言(简称五律、
诗
七律)。
知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
识
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 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
画面总合
❖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 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 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 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 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 生活图景。
★深入鉴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一词如何理解?
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
山居秋暝
王维
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 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朓),盛于 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 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诗人
•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生活闲适,悠然自得 等思想感情。
★走近王维——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