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被皮系统

9被皮系统


1.乳头层(papillary layer)
• 与表皮的基膜相 接壤,较薄,形 成许多向表皮内 伸入的乳头状突 起。乳头层的结 缔组织中主要为 细的胶原纤维和 弹性纤维及较多 的细胞成分。
• 乳头的高低与皮肤的厚度有关:表皮较厚 的无毛或少毛皮肤,乳头高而细;多毛或 薄的皮肤(如羊皮),乳头很小,甚至没 有。
• 毛母基内散在的黑色素细胞可产生黑色素 并由细胞突起传递到毛的角质细胞内,决 定毛的颜色。毛乳头内的毛细血管对毛有 营养作用。
三.毛囊
• 1.毛囊结构 • 毛囊为一管状鞘,包裹着毛根。它分两层,内层 称上皮根鞘,外层为结缔组织根鞘。 • 1)上皮根鞘(epidermal root sheath)也叫上 皮毛鞘,又分为内根鞘和外根鞘两层。内根鞘仅 达皮脂腺开口处,由最外侧的毛母基细胞向上生 长而产生。外根鞘由表皮向下生长而形成。在接 近体表处,外根鞘具有表皮的所有各层细胞,但 在靠近毛乳头处,其细胞成分减少到与表皮的生 发层相同。
复合毛囊和毛囊群
• 2)复合毛囊 数根毛由同一皮肤开口伸出体表 的毛囊,叫复合毛囊。其中的每一根毛都有其 各自的毛囊和毛乳头。 • 3)毛囊群 牛和马的被毛均匀分布,多为初级 毛囊。而猪和羊的被毛则成群分布,其毛囊形 成毛囊群,每个毛囊群由结缔组织包绕着。绵 羊的每个毛囊群一般由三个初级毛囊和数量不 等的次级毛囊所组成。粗毛羊的次级毛囊少, 细毛羊的次级毛囊数量多。
乳腺实质
• 3.实质 • 乳腺的实质是复管泡状 腺的分泌部和导管部。 • 1)分泌部 由腺管和腺 泡组成。腺上皮为单层 柱状或立方上皮,在腺 上皮与基膜之间有肌上 皮细胞。
• 2)导管部 由多个腺泡汇集成小叶内导管, 多个小叶内导管汇集成小叶间导管,由小 叶间导管汇集成输乳管,输乳管膨大成乳 池并经乳头管开口于乳头。每个输乳管收 集来自一个腺叶的乳汁。小叶内导管的管 壁为单层立方上皮,也有肌上皮细胞;小 叶间导管和输乳管的管壁为双层矮柱状上 皮细胞构成;乳池和乳头管的管壁为复层 扁平上皮。
• 毛球的底面内陷,由含血管和神经的结缔 组织打入,构成毛乳头(hair papilla)。 • 覆盖着毛乳头的上皮细胞叫毛母基(hair matrix),其细胞不断增生,并向上移动和 角化,形成毛的角质细胞。
图 毛 及 毛 囊 结 构
毛 小 皮
10-3
毛 及 毛 囊 结 构 HE 染 色
毛母基
皮下组织
• 2.网状层(reticular layer)在乳头层下面, 较厚,细胞成分较乳头层少,主要由粗大的胶 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交织而成。 • 三.皮下组织 • 皮下组织(hypodermis)位于真皮的网状层下 面,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主要机能是使皮肤 可一定范围地滑动,减少机械性的损伤。内含 有脂肪细胞,形成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fat)。猪的皮下组织极为发达,形成一层肥膘 。
• 在鼻镜和乳头等无 毛的厚皮肤处,表 皮由深至表可分为 五层:基底层、棘 层、颗粒层、透明 层和角质层。有毛 的皮肤无透明层, 且颗粒层和角质层 也都很薄。
基底层
• 1.基底层(stratum basale)位于表皮的最深层 ,借基膜与真皮相连。由一层低柱状细胞组成, 细胞增殖能力强,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细胞核为 卵圆形;胞质少,嗜碱性,含有由张力细丝组成 的张力原纤维(tonofibril)。 • 相邻细胞间有桥粒相连,基底面有半桥粒与基膜 相连。
动物组织胚胎学
第九讲
主讲人
被皮系统
周佳勃
Grus vipio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
• 皮肤( skin )覆盖在动物体的外表面。皮肤的衍 生结构,有的存在于皮肤内,有的突出于皮肤表 面。皮肤及其附属结构具有保护内部组织、排泄 废物、调节体温和感觉等功能。
• 皮肤不论厚薄,一般都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构成。
• 2)结缔组织根鞘(connective tissue sheath) 也叫真皮毛鞘,为真皮致密结缔组织的延续。在 上皮根鞘与结缔组织根鞘之间有一层均质的玻璃 膜,它是表皮基膜的延续 。 2.毛囊分类
1)初级与次级毛囊 根据形态和发生时间,可把毛囊分为 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初级毛囊发生早,粗而长;次级毛 囊发生晚,细而短。初级毛囊的附近伴有皮脂腺、汗腺和 立毛肌;而次级毛囊附近一般只有皮脂腺。
棘层
• 2.棘层(stratum spinosum)由数层大的多角形 细胞构成,细胞伸出许多短的突起,彼此以桥粒 相连,形成所谓的细胞间桥(intercellular bridge )。细胞核圆形,胞质嗜碱性,含有张力丝。 • 棘层之深层的细胞也具有增殖能力。因此,一般 把基底层和棘层深层的有增殖能力的细胞统称为 生发层(stratum germinativum)或马氏层。
图 皮 肤 及 其 衍 生 物 10-4
三.乳腺
• 乳腺( mammary gland )由被膜、间质和实质 三部分组成。
• 1.被膜 被膜覆盖在乳腺的表面上,是富有 脂肪的结缔组织膜。 • 2.间质 由被膜分出发达的疏松结缔组织间 质,将乳腺分割成许多个腺叶。每个腺叶 就是一个复管泡状腺。叶间结缔组织伸入 到腺叶内,将其分为若干个小叶并包围在 腺泡的周围。在间质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 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图10-1 皮肤构造模式图
角质层
(透明层) 表皮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被 皮 系 统
皮 肤
真皮 皮下组织 毛 皮脂腺 汗腺 指(趾)甲
乳头层 网织层
附属器
皮肤结构立体模式图
一. 表 皮
• 表皮(epidermis)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
• 表皮的细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断角化细胞 (kera-tinizing cell),构成表皮的主体;另一类 是不角化细胞或叫树状突细胞(dendrite cell), 包括黑色素细胞、朗格罕细胞和梅克尔细胞。
颗粒层和透明层
•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由2~3层的扁 平细胞组成。细胞之最明显的特点是胞质内有许 多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alin granule)。颗粒层的细胞核渐趋退化。
•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由2~3 层扁平细 胞构成。细胞质为均质透明状,嗜酸性。细胞界 限不清,细胞核和细胞器都已退化消失,胞质中 主要含有由透明角质颗粒来的透明角质( keratohyalin)。
汗 孔
二.皮脂腺
• 皮脂腺(sebaceous gland)多位于毛囊和立毛 肌之间,为分支泡状腺。
• 1 .分泌部 几乎没有腺腔,为全浆分泌型腺体。 管壁的外周为小的基细胞,是一种干细胞,不断 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并向管腔内推移而逐渐变成多 角形、含有大量脂肪滴的细胞。最后,细胞核固 缩或溶解,腺细胞解体,以全浆分泌的方式排除 ,成为皮脂。 • 2 .导管部 很短,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在有毛 皮肤处,导管直接通入毛囊颈部;在无毛皮肤, 则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
• 在毛的生长期,毛母基中部(毛乳头顶尖上方 )的细胞产生大的含空泡、角化程度中等的细 胞,构成毛的髓质(hair medulla)。近中部 的毛母基细胞增殖分化成为高度角化、紧密排 列的梭形细胞,构成毛的皮质(hair cortex) 。再往外的毛母基细胞增殖分化成毛小皮( hair cuticle)细胞。毛的这三层细胞都是,越 靠近毛尖,角化程度越高。
静 止 期 乳 腺
妊 娠 期 乳 腺
哺 乳 期 乳 腺 腺 细 胞 超 微 结 构 模 式 图
课后习题
• 1.被皮系统的组成。 • 2.表皮的细胞类型组成和分层。 • 3. 毛的结构。
黑色素细胞
• 2)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 cell) 散在 于基底层和棘层内。能吞噬表皮内的异物 ,并与免疫反应有关。
• 3)梅克尔细胞(Merker cell) 分布在基底 层中,细胞基部分布有神经轴突的末稍, 可能与机械感受有关。
二.真 皮
• 真皮( dermis )位于表皮下面,由致密结缔组织 构成,内分布有毛根、皮肤腺、脉管和神经。真 皮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
第二节 毛
• 动物体表面大部都长有毛(hair)。 • 一.毛的分布 • 毛的分布随动物种类而异。马和牛的被毛均匀 分布;猪、羊和狗的被毛则成群分布,通常是 由三根粗毛和周围的若干细毛组成一个毛群。
二.毛的结构
• 毛由角化的上皮细胞构 成,分毛干(hair shaft)和毛根(hair root)两部分。露在皮 肤外面的部分叫毛干, 埋在真皮和皮下组织内 的部分叫毛根。 • 毛根外包着毛囊(hair follicle)。毛根及毛囊 的末端膨大为毛球( hair bulb)。
图 10-5 乳 腺 实 质 部 模 式 图 1
图 乳 腺 模 式 图 10-6
4.静止期和泌乳期乳腺
• 静止期和泌乳期乳腺的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分泌 部的增生或吸收,间质的增多或减少。在性成熟 之前和静止期,乳腺的间质增生,结缔组织特别 多。腺泡和腺管数量少,萎缩、塌陷或变成实体 细胞索,均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 • 在妊娠和泌乳期,间质萎缩,结缔组织减少。腺 泡数量增多,泡体变大,腺上皮为单层柱状或高 立方状。腺细胞发生顶浆分泌后,细胞变为低立 方形,腺泡腔变大,充满分泌物。
角化层
图10-2 表皮分层模式图。
不角化细胞
• 6 .不角化细胞 因胞体具有树状突起,故也称树 突状细胞。主要有三种。 • 1)黑色素细胞( melanocyte ) 散在于基底层细 胞之间,突起可伸达棘层细胞之间。合成的黑色 素颗粒(melanin granule )经突起排到不断角化 细胞之间并被后者吸收为黑色素(melanin)。黑 色素决定不同个体和不同部位的皮肤颜色。
• 5.角化层(stratum corneum)由多层角化的扁 平细胞组成。细胞质内充满角蛋白(keratin), 呈嗜酸性着色。角化细胞相互重叠,彼此间仍有 桥粒连接。最表层细胞间的桥粒消失,细胞死亡 ,成片脱落,形成皮屑。 • 从基底层到角质层,是不断角化细胞增殖、分化 、逐渐产生角蛋白和逐渐向表面推移而最终脱落 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