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收入分配差距调节中税收调节机制的完善【摘要】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对整个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在现今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税收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从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而就当前税收调节机制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现状而言,不仅存在税收结构的不合理,而且还存在税收调节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以收入分配差距口调节中的税收调节机制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中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税收调节机制的完善,以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收入分配;税收调节机制;个人所得税;税制结构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
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看到各种新问题、新情况逐渐凸显出来,成为经济发展中所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收入差距增大作为当下典型社会矛盾中的一种,不仅存在城乡居民之间,而且存在行业之间、城镇居民之间、地区之间,是当下和谐社会构建所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由此,本文从税收调节机制本身出发,对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机制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收入分配差距调节中税收机制的完善。
一、税收调节机制的内涵与作用条件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对政府调节职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而就税收调节机制本身来说,是指在居民收入分配过程中,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使用、财富积累及转让等方面实施全面调节的制度。
当前,我们可将税收调节机制分为直接调节机制与间接调节机制。
其中,直接调节机制是指通过居民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等形式对居民收入进行调节,间接调节机制是说通过营业税、增值税、资源税等商品税对居民收入进行调节基于上文分析,税收调节机制主要是通过各种税种来实现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
其作用功能发挥应该具备以下两项条件:其一,拥有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在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公民个人收入才能实现一定意义上的公平与合理,此时税收调节机制才能发挥充分的作用。
相反,在不健全的经济体制之下,由市场主导的第一次分配中必然面临公民个人收入不合法、不合理等问题,从而便无法发挥税收调剂机制应有的功能。
其二,完善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就传统的税收调节体制中,只有在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种的主导之下,税收调节机制才能发挥作用;而在增值税、营业税等间接税种的调节之下,税收调节机制的作用发挥是有限的。
可见,在现代税制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建立以所得税、财产税等为主的直接税种体系,从而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其三,在完善直接税税种体系的基础上,调整征税起点和实行较为适当的超额累进税率,即我们在建立以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车船税等为主的直接税体系之下,应该建立其适当的税收起征点和适当的最高边际税率,从而充分发挥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
其四,建立其科学、合理的征税方式。
例如,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是综合所得征税还是分类所得征税,税务主管部门的征税手段是否科学,征收管理体制是否健全,等等。
其五,公民本身的纳税意识是否建立。
公民纳税意识的提高,不仅能降低行政机关征税成本,而且能有效提高征税效率,减少纳税过程中逃税、漏税现象,从而真正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调节中征税调节体制存在的问题自1980年《个人所得税法》出台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的税收调节机制。
而就当前税收调节机制的功能发挥而言,不仅存在税收调节功能难以发挥的问题,而且存在税收调节机制本身不完善等问题,成为收入分配差距调节中税收调节机制完善的重要阻碍。
就当前税收调节机制的问题而言,作者结合当下的税制体系做如下分析:首先,税制结构不合理,间接税比重较大,直接税比重小。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就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的税收征收体系。
在2012年全国普遍实现“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我国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占的比重达到了税收总收入的60%左右,成为税收收入的主要部分。
这相对于发达国家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来说,我国存在间接税比重较大的问题,成为税收调节体制功能发挥的重大障碍。
其次,我国税制结构中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税种体系不完善,致使税收调节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当前,我国税制结构中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税种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得税。
而发挥作用巨大的社会保障税、遗产税、赠与税等并没有建立,消费税与财产税等税收体系并不完善,导致税收调节机制功能难以发挥。
例如,就消费税而言,相对于其他国家开征的消费税而言,我国开征的消费税种类较少,即只针对14中应税项目征税,数目较少。
而就相关部门统计,在实行消费税的国家,有将近50%的国家消费税征税项目在10到15种之间,30%的国家消费税征税项目在15到30中之间。
①同时,财产税作为税收调节机制中的又一重大税种,在我国主要在于筹集财政收入,并没有重视其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各种税种几乎都是针对经营性的纳税人,没有针对个人纳税人。
可见,就当前我国税收调节机制之下,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税种体系不完善,导致税收调节机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再次,以个人所得税为主的直接税缺乏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国个人所得税在经过数次调整之后,相应的免征额提高到了3500元,相对于曾经的1600元、2500元来说,我国个人所得税取得了长效的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很大一部分中低收入者排除在纳入范围之外,纠正了曾经穷人多纳税的问题,有利于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
当就当下3500元的基数来看,我国税制并非能够真正发挥对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功能。
以四川省为例,2012年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36138元,平均每月将近3000元。
可见,按照当前个人所得税缴费规定,四川省有很大一部分收入者将纳入到纳税的范围,从而使得个人所得税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同时,就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机制而言,仍然实行分类的所得税征收机制,具有自身的不合理之处。
其对纳税人来说,在收入总额一定时,收入种类越多,应纳税额则越少。
这就导致实践中纳税人以增加收入种类来规避行政机关的征税,从而便不能切实发挥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
可见,就当前我国税收调节机制对收入分配制度的调节现状而言,不仅存在税制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而且存在税种体系、征税技术等方面不健全的问题,从而阻碍税收调节机制的作用发挥。
三、我国税收调节机制的完善基于上文对我国税收调节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在结合相关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从而促进我国税收调节机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
首先,健全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保障税收调节机制功能的发挥。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点,具有调节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三大功能。
一个国家到底是采用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还是采用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
而就我国当下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当下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在逐渐减弱,成为经济发展中所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文中税收调节机制的结构问题,作者提出除完善个人所得税之外,我们还应该建立健全以下税种:其一,征收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税作为一种直接税种,不仅具有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稳定,从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在现阶段居民已经负担社会保险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代扣代缴的形式对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税予以征收;同时,建立职工与单位共同缴纳的形式;征收标准上,职工的社会保障税主要是依据工资额进行,其标准应该高于个人所得税的标准,单位社会保障税的征收应该建立在单位基本利润的基础上进行,从而有效发挥税收调节机制的作用。
其二,对公民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
随着个人财产的逐步增加,我国有必要通过征收遗产税的形式对公民进行遗产税征收,以增强税收调节机制功能的发挥。
征税模式上,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我国可以通过总遗产税制的方式进行征收。
总遗产税制,即以被继承人死亡后的遗产总额作为课税对象,遗产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为纳税义务人,实行“先税后分”的征收机制。
同时在具体的税率方式上,作者建议采用国际通行做法,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进行征收,税率最好设计在15%到55%之间,实行5级超额累进税率。
其三,完善财产税与消费税。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住房作为公民日用的必须品,自然应当纳入到税收征收的范围中。
而从当前房产税的实施情况来看,应该在坚持低税率的前提下进行,从而防止对刚性买房公民造成过重的负担,特别是公民对二手房的买卖中。
消费税作为收入分配差距调解中重要的调节机制,应该有效发挥其调节作用,除对扩大消费品的征收范围与税基之外,还应该将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其中,如高级皮毛、高级工艺品、高档消费行为等,从而体现“高收入者多纳税”的基本原则,从而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其次,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基于上文的问题分析,为有效发挥个人所得税制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我们应该继续对个人所得税制进行改革,从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其一,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基点。
就2011年对个人所得税基点提高到3500元之后,个人所得税的基点在暂时合理之后,仍有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扩大对中高收入者的征收比重,以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具体基点的设计上,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我们应该将其设置在5000元以上,从而缩小对中低收入者的增税范围。
其二,完善对个人所得税税率的改革。
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机制实行的个人薪资、工商生产经营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分类征收,分别计算的各自的征税率。
对此,笔者建议可以继续采用分类征收方式,而对于分别计算可采用统一的征收机制,将上述三者的征税比例统一设置为5%、12%、20%、29%与37%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并调整各税级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促进个人所得税征税体制的完善。
最后,改进征税技术,严格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的征税理念。
今年来,随着电子政府应用的广泛化,税务系统的电子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成为税务征收技术提高的关键。
对此,作者提出我们应该加强计算机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发票管理等环节中的应用,不断提高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加快税务系统的网络化进程,统一税务系统软件。
中央、省、市应分别建立数据处理中心,各中心之间必须联网,并提高对收入监控和数据处理的集中度,堵塞税收漏洞。
与此同时,应加大对偷税、漏税和抗税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严管重罚”,真正体现税法的严肃性,实现税收的公平性。
为此,要对违法者进行重罚,使之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以鼓励人们依法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