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说
三、体质的标志和体质的特点:# (一)体质的评价标准:
1、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包括体表形态、体格、体 型、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协调性;
2、身体的功能水平: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 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包括速度、力量、 耐力、灵敏性、协调性及走、跳、跑、投、攀越 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 常用保健穴位:关元、命门
• 4·阴虚质 • 总体特征: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阴虚内热,以口澡咽干、
手足心热等阴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 形体特征:体型偏瘦。 •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双目干涩,口鼻咽干,皮肤偏干,偏好冷
饮,大便干燥,唇红微干少津,脉细数。 • 心理特征:性格外向,喜动,易急躁。 • 发病倾向:易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感邪易从热化。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寒不耐热;不耐暑热燥邪。 • 常用保健穴位:太溪、三阴交
•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健忘。
• 发病倾向:易患胸痹、痛证、血证等。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寒邪。
• 常用保健穴位:期门、血海
• 8·气郁质 •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紧张焦虑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居多。 •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紧张焦虑,烦闷不乐,有孤独感,容易受到惊吓,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包括 1、先天禀赋:A、父母生殖之精的质量
B、父母血缘关系所赋予的遗传性 C、父母生育的年龄 D、体内孕育过程中的养胎 E 、妊娠期的疾病 2、年龄因素: 3、性别差异:男子以肾为先天,病多在气分,多伤 精耗气; 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病多在 血分,多伤血;(经、带、胎、产、 乳)
特征:身体强壮,肥瘦适度,面色与肤色随有五 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 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舌红 润,脉象缓匀有神;夜眠安和,经理充沛, 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 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2、偏阴质: 特征:形体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面色多略偏 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性格外向, 喜动好强,易急躁,自制力较差;食量较 大,消化吸收功能健旺;大便易干燥,小 便易黄赤;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 动则易出汗,喜饮水;唇、舌偏红,苔薄 易黄,脉多偏阳;精力旺盛,动作敏捷, 反应灵敏,性欲较强。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是体质形成的生理学基 础。其中脏腑盛衰偏颇的不同决定体质的差异; 经络内联外属(联系沟通、协调各脏腑机能活 动),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精气血津液是决 定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包括先天禀赋、年龄因素、性 别差异、劳逸所伤、疾病针药、饮食、情志、地 理和其他。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雨季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 常用保健穴位:丰隆、足三里
• 6·湿热质
•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苔、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 主要特征。
•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淡黄而暗,口苦有异味,身重困倦,心烦 易怒,大便黏滞不畅,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复杂性:它体现在人类体质的千状万态、复杂多样; 全面性:指的是体质全面的体现在人体形态和机能的
各个方面。 3、体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先天禀赋—稳定性
体质禀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 4、体质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后天因素—可变性
它是指体质在个体存在和演变时显现出的不间断 性(生命的自始至终),表现为:
• 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 发病倾向:易患口疮、皮肤湿疹、黄疸等病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较难适应。
• 常用保健穴位:支沟、阴陵泉
• 7·血瘀质
•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暗等血瘀表现为主要 特征。
•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
常见表现:皮肤晦暗,眼眶发黑,皮下易现瘀斑,肢体麻木,喜 卧。口唇暗淡,舌质暗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暗或增粗,脉涩。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多愁善感,敏感多虑。 • 发病倾向:易患不寐、郁证等。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 常用保健穴位:合谷、太冲。
• 9·特禀质 • 总体特征:表现为一种特异质体质,多指由于先天性因素造成的一种体质缺陷。过
四、体质的特点:
1、体质是人体身心特性的概括:
体质反映着
身体素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特征, 体现了内在脏腑气血之偏 倾 和机能活动之差异;
心理素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 现;
2、体质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和复杂性: 一个生理上成熟了的个体(心神统一体),在
生命活动过程中总会显现出自己的生理特性,因此, 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无一例外;
• 形体特征:形体不健壮,肌肉松软不实。
•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精神不振,易疲劳,易出 汗,易头晕,活动量减少,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 心理特征:性格偏内向,喜静。
• 发病倾向:平素体质虚弱,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
• 对外界环境适应力:不耐风、寒、暑、湿邪,不耐劳累。
• 常用保健穴位:气海、关元
• 5·痰湿质
•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粘滞重浊,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 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 形体特征: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
常见表现:皮肤油性,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 食肥甘甜黏,易于困倦,大便正常或不实,苔腻,脉滑。
• 心理特征:性格温和、稳重,善于忍耐。
• 发病倾向:易患中风、胸痹等病。
• 3·阳虚质
•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 特征。
•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微 胖,脉沉迟而弱、
• 痰饮、咳喘、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热不耐寒;易感风、寒、湿邪。
生理状态下———生理反映 病理状态下的——发病倾向
预测性:偏于某中体质类型者,在初现端倪之 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发展演 变规律缓慢演化的趋势——为治未病 提供依据(及早采取措施 ,防止恶化 于未然)。
体质学说理论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 从 不同对体质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正确的研究 ,并有效的将体质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三、体质的标志和体质的特点:#
(一)体质的评价指标包括: 4、心理发育水平:包括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 个性、性格、意志等方面; 5、使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各种精 神心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病因、疾病损害的抵 抗、调控能力、修复能力。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从身体发育、面色、声音、
动作、精力、处事态度、应变能力等七个方面来看。
3、偏阳质: 特征: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 面色偏白而欠华;性格内向,喜静少 动,或胆小易惊;食量较小,消化吸 收功能一般;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 偏低;精力较弱,动作迟缓,反应较 慢,性欲偏弱。
老年人的体质辨识
• 1.平和质
•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匀称健壮、面色润泽、精力充 沛等为主要特征。
敏体质者,禀赋不耐异气外侵,以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先天失常者为另一类特 禀质,以禀赋异常为主要特征。
•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失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功能缺陷。
•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先天失常者患遗传 性疾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
•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4、饮食因素: 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5、劳逸所伤 :
过劳——伤气、伤形 过逸——长期养尊处优,四肢不勤,可使气
血流行不畅,筋肉松弛,脾胃功能减退; 6、情志因素:精神情志,贵在和调;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活动,是人体对
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正常反应,反映了机体 对自然、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调节能力。 7、地理因素:“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故其气体随地而
第一节 体质学说的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 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体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 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
二、体质的构成: (一)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外部形态结构:体格、体型、性征、体姿…… 内部形态结构:脏腑、经络、气血 (二)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三)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心理是指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是感觉、 知觉、情感、记忆、思维、性格、能力等的总称, 属于中医学神的范畴。
2、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 ①注意药物性味 ②注意用药剂量 ③注意针灸宜忌
3、 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
• 指导养生
•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及药物过敏等;先天失常者 多有遗传疾病,如血友病等。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力差 • 常用保健穴位:神阙、曲池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体质学说的应用
• 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 阐释发病原理 • 解释病理变化 • 指导辨证 • 指导治疗
1、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
不同。” 8、疾病针药和其他:慢病、长期服偏于某性的药物;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 津液的盛衰偏颇,实际上是脏腑精气阴阳及 其机能的差异和经络气血之偏颇,所以,着 眼于整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强弱运用阴阳的分 类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是体质分类的基本方 法。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1、阴阳平和质:
• 形体特征:体型匀称,肌肉壮实。
•
常见表现:面色润泽,头发较密,双目有神,不易疲劳,精力充 沛,睡眠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