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

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


2013-8-4
15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的研究成果列表
时间 研究的汉语言项目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者
1987 语法项目的难度顺序 1997 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
观察+记录 田士琪 选择+ 翻译问卷 钱旭菁 1998 22类现代汉语单句句式 《中介语语料库》 语料库研究 的习得顺序 英、韩、日学生 测试、问卷调查 中国小学生 个案跟踪 施家炜 2000 让步复句的习得顺序 韩、英留学生 作业分析 个案研究 群体对比 刘谦功 2000 定语的习得顺序 泰国学生 问卷测试 [泰]林勇明 2001 “把”字句的习得顺序 韩国学生 问卷测试 [韩]林载浩 2003 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 英留学生 语料库研究 杨德峰 2004 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 朝鲜语留学生 语料库研究 杨德峰
2013-8-4

23
3.2 语言的语用特征研究 研究学习者在具体语境中为实现交际目的而使用的第 二语言的语用特征 关注言语得体性 研究集中于言语行为 中介语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语言语用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学习者赋予某个话语的语用意义不同于本族语者赋予 的语用意义
2013-8-4 12
解释偏误——偏误的来源
(1) 语言迁移 *我来这里在1998年。*他想结婚她。 初学者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过度泛化 过度概括、目的语知识负迁移,中高级阶段占优势 *这个天大家都休息。 *碗子 *我的姐姐是一个美美丽丽的姑娘。
(3)文化因素负迁移 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使用的偏误 (4)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使用 简化、回避
2013-8-4 18
狭义—— 学习者习得某个特定语言项目时所经历的动态发 展过程 (the developmental sequence of a particular targetlanguage feature)
有序 第二语言习得有一种普遍发展规律
2013-8-4
19
一个简单的例子
习得动词“eat”的过去式“ate”所经历的五个
研究领域1: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
偏误分析:成果多 习得顺序与发展过程研究:发展新热点 语言变异性研究:成果很少 语言的语用特征研究:成果很少
研究领域2: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
社会环境:成果很少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研究:成果很少
研究领域3:学习者内部习得机制研究
母语迁移:研究多,但少实证性研究 认知过程:成果很少 交际策略:成果很少 语言普遍性的研究:成果很少
“社会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 学习者在社会交际中的不恰当的言语行为
源于跨文化的差异 不同文化对什么是适当的言语行为有不同看法 大部分学习者都经历过语用失误的困难
2013-8-4 24
3.3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研究 涉及对输入话语的研究、第二语言课堂上的互 动、话语分析、语言输入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等 foreigner talk teacher talk 形式—— 简化语言 调整语言 He asked if he could go. 扩展语言 Funds or money 功能—— 理解检查 You understand? OK? 交际中的调整 对谈话的控制 对谈话的修补
语法偏误 *九月去年 *昨天我去了一个北京有意思的地方。 语序错位 *打球了三个钟头 *王老师教文学,也历史。 词语残缺 *吃得不了 *啊,你的房间多么很干净啊! 词语误加 *暑假他再去了上海。 *我们的宿舍干净和明亮。 词语误代
语义偏误 *他把我骗了,可是我没上当。
语用偏误 ? 你们的意见太片面了,人家不同意。
广义——语言习得的整个发展轮廓 有序,且定序。每个发展阶段会有自身的特征 自然SLA的早期语言发展三大特征—— (1)经历沉默期 (2)使用套语(formulaic speech) (3)结构和语义的简单化 例: Library. (=He is in the library.) Clean Floor. (=Give me something for cleaning floors.) Daddy kick ball. (=Daddy, kick the ball to me.)
阶段 (Ellis,1994) 阶段 1 2 3 4 5 特征描述 用原形来代替过去式 开始使用不规则的过去式形式 过度概括规则的过去式形式 有时会使用混合的形式 正确使用不规则的过去式形式 例 eat ate eated ated ate
语言的发展有时遵循一种U型过程
2013-8-4 20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发展过程研究存在内部发展 不均衡现象 表现有二:
2013-8-4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的特点
1.两个发展阶段 “先研究后理论”的阶段→ “以理论为导向的研究”阶段 2.研究重心的转移 描述型→解释型 3.研究方法的转变 实证性 科学性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是主流 4.多元化的理论支撑 单学科支撑→多学科支撑
2013-8-4
9
三 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研究现状
2013-8-4 6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问题
Key issues in SLA study 2.1 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2.2 学习者是怎样获得第二语言的 2.3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2.4 语言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2013-8-4
7
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总体框架
(The Framework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y)
研究领域4: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
2013-8-4
一般个体差异因素:成果很少 学习者策略的研究:成果很少
10
2.研究的热点—— 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
2.1 偏误分析 系统分析学习者偏误,研究来源,揭示学 习者中介语体系 分析步骤: 收集→鉴别→描写→解释→评估
2013-8-4
11
描写偏误
2013-8-4
(5) 语言训练的迁移 学习环境的影响,外部因素
13
目前的研究局限
·研究覆盖面——中介语偏误部分横切式静态分析 学习者回避策略使我们难以有效监测/评估其表现
·偏误分析的困难没有完全解决 ·研究的不平衡性 1984——2005年底,124篇 研究项目:语法、语音 > 汉字、语篇 > 语用、词汇 研究对象:日韩27篇(24%)> 英语17篇(16%) 纠偏Whether? Who? When? What? How? ·偏误来源分析不深入,陷于公式化 ——偏误归因问题 多种可能难以确定?/多元因素?
怎么教
怎么学(语言习得)
2013-8-4
3
学习者的语言 语音:
我爸爸弟弟都喜欢唱歌。 这是我们的学校。 这是书?对,这是书。
语法:
*我上课今天下午。 *我把饺子吃在五道口。 *我打你一个电话。
个体差异 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是什么?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什么?
2013-8-4 4
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心理或认知过程, 学习者如何习得一套新语言体系, 为什么大部分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无法达到 母语水平, 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语言教学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等等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系统地研究第二语 言习得的过程和本质
研究领域1: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 偏误分析 习得顺序与发展过程研究 语言变异性研究 语言的语用特征研究 研究领域2: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 社会环境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研究 研究领域3:学习者内部习得机制研究 母语迁移 认知过程 交际策略 语言普遍性的研究 研究领域4: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 一般个体差异因素 学习者策略的研究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者
孙德
母语为英语学生 个案观察
建勤
1999 表差异比较否定结构的习得《中介语语料库》 语料研究 王建勤 1999 留学生“把”字句的习得 英、日、韩 测试+问卷调查 高小 平 1999 “了”的习得 母语为英语学生 语料研究 邓守 情境表演 余文 22

2013-8-4 2000
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情况 日、韩、欧美

3.研究的盲区
3.1 语言变异性研究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伴随着 语言变异 关注的核心问题—— 系统变异还是非系统变异 多大程度上是系统变异
系统变异—— 如:情境语体变化
非系统变异—— 学习者语言的“自由变异”(free variability)现
第一,汉语语法、汉字、语音、词汇四个方面的 发展过程研究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语法习得研究的成果最为丰富
第二,在汉语语法发展过程研究内部,同样存在 发展的不均衡现象
2013-8-4 21
汉语第二语言语法发展过程研究成果列表
时间 研究的语法项目
1993 “了”的发展过程 坤 1995 主题突出与汉语存在句 美学生/留学生 问卷调查 温晓虹 1996 “了”的发展过程 英语学生 个案调查+测试 赵立江 1996 留学生“把”字句的表现分析《中介语语料库》 语料研究 熊文 新 1997 “不”和“没”否定结构的习得《中介语语料库》 语料研究 王
A: Hello, is Mr. Simatapung there, please? B: Yes. A: Oh… may I speak to him, please? B: Yes. A: Oh… are you Mr. Simatapung? B: Yes, this is Mr. Simatapung. A: You have such a lovely accent. B: (No response)
2013-8-4 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