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压抑说(动机性遗忘说) 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所致,个 体会把一些痛苦经历压抑到潜意识领域 里而导致遗忘。遗忘是维护自我、自信 的动态过程,以避免生活中的痛苦记忆 而引起焦虑、羞耻感或不安等 通过某种方式,如催眠或自由联想等, 能够恢复被压抑的记忆,如果能消除人 为的压抑,消除记忆材料与消极情绪之 间的联系,那么遗忘现象就可能被克服
4、遗忘的原因 痕迹衰退说 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 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这种说法接 近于常识,容易为人们接受,因为某 些物理的、化学的痕迹有随时间而衰 退甚至消失的现象
干扰抑制说 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 时受到了其它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 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干扰抑制理论与记忆衰退理论的不同 点在于记忆痕迹并没有从头脑中不消 失,只是由于抑制而造成了遗忘
情景记忆 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 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 记忆 动作记忆 指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 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二)根据记忆时间的长短不同,分为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通过感觉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都要保 存一个极短的时间。也叫感觉记忆或 感觉登记。在瞬时记忆中,信息保持 的时间大约有0.25 — 2秒;信息的编 码是以信息所具有的物理特性来进行 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识记材料的数量:一次识记的材料数 量与实际的效率呈负相关。 识记材料的位臵:最先和最后呈现的 容易记住(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识记时的情绪状态:好心情利于记忆1935
1851,1921,1839,1937,1935 EARTVCIAFBTGMGEUSA EAR--TV--CIA--FBT--GM--GE— USA
二、记忆的环节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指个体识别与记住事物的过程,它具 有选择性的特点,是记忆的前提和关 键 保持是指已识记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 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 基本环节
再认和回忆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 经验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 本环节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 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 为回忆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 能把它们加以确认是已识记过的事物 的过程,称为再认。
抑制分为两类: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 后继学习与记忆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 先前学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 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或 抑制作用越大。 对于不同内容材料的学习要进行合理安 排,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 同样在学习某一种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出 现前摄抑制干扰和倒摄抑制干扰
联想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起另一个事物的心理 活动,包括
接近联想:时空接近的事物易产生联想
类似联想:形式、性质相似的事物易产生 联想 对比联想:事物间相反的特征易产生联想 因果联想: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易产生联想
信息加工水平或深度 回忆线索对回忆内容的影响 情绪状态
长时记忆 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深度加工,在人 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又称为永久性记 忆 特点: 容量无限 保持时间长久
(三)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把 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是指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的知识与 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项目产生影响 的记忆。内隐记忆强调的是信息提取 过程中的无意识性,它并不在乎识记 信息过程中是否有意识的参与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影响遗忘的因素
遗忘除了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还要受 到其他一些因素影响,主要有: 记忆材料的性质:对熟练的动作、形 象的材料、有意义材料遗忘得慢;在 学习程度相同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 多,忘得越快;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识记后的休息
学习的程度 如果对材料的识记达到一次完全再现 后仍继续学习,叫过度学习,也叫过 度识记。 实验表明,假如一次完全正确再现的 学习程度是100%,那么达到150%的过 度学习是提高保持效果的最经济有效 的选择。
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保持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具 有直观性。 视觉的 听觉的 触觉的 味觉的
语义记忆 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形式,对各种有 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以语词所 概括的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 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 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 记忆。引起情绪情感的事件虽已过去 ,但对该事件的体验则在记忆中,在 一定的条件下,这种情绪情感又会重 新被体验。
(三)再认和回忆 1、再认 再认的错误表现在: 不能再认 错认
影响再认的因素 依赖于场合 依赖于材料的性质 依赖于时间间隔 依赖于个体的期待 依赖于人格特征
2、回忆 种类 根据回忆时是否需要中介物,可分为 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根据有无明确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 力,可把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 忆。
提取失败说 遗忘不是由于痕迹的消退,而是 因为检索或提取线索困难所致。此时 ,信息仍存储在记忆系统里,但一时 不能被提取出来,这是线索依赖性遗 忘
5、信息保持的条件与方法
组织有效的复习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与内容,分散与集中复习 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科学用脑
第五章 记 忆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存。是人脑对过去 经历过的事物与体验的保留与重现的过程 经历过的事物指: 感知过的事物 思考过的问题 体验过的情绪 练习过的动作 这些事物在人脑中保持,以后在一定条件的 影响下重新得到恢复的。
信息加工的观点: 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 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处理信息 储存:保留信息 提取:按照要求将信息取出应用
第二节 记忆的过程与规律
一、识记的规律 (一)识记的种类 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自觉地目的,也没有经过特 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事先有一定识记意图和任务,并 经过一定努力,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所进行的 识记,有意识记的目的明确、任务具体、方法灵 活,又伴随着积极的思维和意志努力,它是一种 主动而又自觉的识记活动。通过有意识记可以有 效地获得系统而又完整的科学知识。所以它在学 习和工作中占主导地位。
外显记忆 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 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任务项目时的 记忆。外显记忆是有意识地提取信息 的记忆过程
(四)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方式不同, 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 具有明显的可以用语言传授的特征,即 在需要时可将记得的事实陈述出来 程序性记忆是指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 的记忆。它们是经过个体由观察学习与 实际操作练习而习得的记忆。 主要包括: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短时记忆 在注意的条件下,将有关信息只短暂地 呈现一次,对这种当前信息的记忆叫做短 时记忆,保持时间在5秒到2分钟内。 短时记忆所加工的信息有两个来源,一 是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因受到注意而进入短 时记忆的,二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从 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暂时存放在短时记 忆中的。 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一般约为 7±2个组块。
二、保持的规律 (一)保持内容的动态变化 信息储存是一个动态积极的过程,保 持的经验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存储的数量随着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 降 内容变得简略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 趋于消失 内容变得更加合理和有意义 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夸张和突出 记忆的恢复现象:学习某种材料间隔 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 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机械识记与理解识记 A. 1 3 5 7 9 11 19
13
15
17
A. 3 7 12
1
9
4
23
6
4
0
理解识记(意义识记),也就是通过 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识记 机械识记,是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 识记。
(二)影响识记的因素 识记的目的性: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 ,直接影响记忆效果。明确的识记目 的有利于调动一个人的识记积极性和 针对性。 材料的意义性:材料的内在联系性和 材料与识记者的经验的联系越强,越 有利于记忆。
记忆过程
编码(识记)
Put into memory 提取(回忆或再认) Recover from memory
储存(保持)
Hold in memory
三、记忆的分类 (一)依据记忆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情 景记忆和动作记忆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遗忘 1、什么是遗忘 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 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是指已转入长时记忆中的 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 还可恢复; 永久性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经 过重新学习则不能再行恢复的现象
2、遗忘的一般过程 艾宾浩斯是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 材料进行研究的,后来有人(陆志伟, 1922)用有意义材料进行研究,证实了 遗忘进程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表明人类的 遗忘不是均速进行的,刚学过以后在短 时间内的遗忘比较快,量也比较多,随 着时间的消逝,遗忘逐渐缓慢下来,到 了一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