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1mol 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1mol 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那么,对于粒子中的离子来讲,又将怎样呢?一、摩尔质量1. 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我们把1mol 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
2.摩尔质量定义:(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
(2)单位:g/mol 或 kg/mol 。
(3)数值上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3.计算式:符号表示: 例1:O 的摩尔质量是 ; O 2的摩尔质量是 ; NaCl 的摩尔质量是 ; SO 42-的摩尔质量是 。
例2:欲使SO 2和SO 3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SO 2与SO 3的质量比是多少? 例3:71 gNa 2SO 4中含有Na +和SO 42ˉ物质的量各为多少?二、气体摩尔体积( Vm )1.定义: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为V m 。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可表示为:2 . 表达式: 3. 单位:L ·mol -1或m 3·mol -1Mm nV m =Vn4. 标况:我们把温度0℃、压强为101kPa 定义为标准状况,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 L ·mol -1。
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mol -1。
注意事项:(1)适用围: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2)条件: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标准状况下V m 为22.4 L ·mol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molO 2的体积约是22.4 L 。
2.标准状况下,H 2的体积为22.4 L 。
3.标准状况下,1mol H 2的体积恰好为22.4 L 。
4.标准状况下,1mol H 2SO 4的体积约为22.4 L 。
5.标准状况下,0.4molN 2和0.6molO 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
6.22.4 L 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 L 气体所含分子数。
5.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注意:适用对象是气体。
推论:pV = nRT (其中p 为压强,V 为气体体积,n 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 为常数,T 为温度)导出,在一定条件下p~n 、ρ~M、V~M 之间的关系。
6.关系框图:一、选择题1.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N A 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B .25℃,1.01×105Pa ,64gSO 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 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D .标准状况下,11.2L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2.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等的( ) A .原子数 B .体积 C .质子数 D .质量 3.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 .80g SO 3B .16g O 2C .32g H 2SD .3g H 2物质的质量(m )÷M ×M气体的体积(V )微粒个数(N )÷N A×N A 物质的量(n )×V m÷V m4.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①0.5mol NH3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 9mL 水④0.2mol H3PO4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5.下列说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mo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B.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D.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6.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分子直径的大小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C.分子间引力的大小D.分子数目的多少7.在0℃1.01×105 Pa下,有关H2、O2、CH4三种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密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B.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等质量的三种气体,其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倒数比D.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8.A气体的摩尔质量是B气体的n倍,同温同压下,B气体的质量是同体积空气的m倍,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m/n B.29m/n C.29mn D.29n/m9.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密度比为16:11 B.密度比为11:16C.体积比为1:1 D.体积比为11:1610.24m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点燃,反应后剩余3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分子个数比为()A.1:16 B.16:1 C.17:7 D.7:511.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 ④0.2mol NH3, 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A.abc B.bcd C.cba D.abcd12.0.2g H2、8.8g CO2、5.6gCO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O2的密度的()A.0.913倍 B.1.852倍 C.0.873倍 D.1.631倍13.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时为116g,充满CO2时为122g,充满气体A时为114g,则A的式量为()A.60 B.32 C.44 D.281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气体与3体积Y2气体化合生成2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XY3 B.XY C.X3Y D.X2Y315.混合气体由N2和CH4组成,测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821g/L,则混合气体中N 2和CH 4的体积比为( )A .1:1B .1:4C .4:1D .1:216.1mol O 2在放电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O 2放电2O 3,如有30%O 2转化为O 3,则放电后混合气体对H 2的相对密度是( )A .16B .17.8C .18.4D .35.617.将20.8g 两种金属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将反应完全后得到氢气11.2L(标准状况),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 .钙和锌B .镁和铜C .铝和镁D .锌和铁 18.将乙烯(C 2H 4),一氧化碳、氮气三种气体分别盛放在三个容器中,并保持三个容器气体的温度和质量均相等,这三种气体对容器壁所施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A .C 2H 4>CO >N 2B .C 2H 4=CO=N 2 C .CO >C 2H 4>N 2D .N 2>C 2H 4>CO19.在标准状况下,1L 的密闭容器中恰好可盛放n 个N 2分子和m 个H 2分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近似表示为( )A .22.4(m+n)B .22.4×6.02×1023(m+n)C .231002.6)(4.22⨯+n m D .m+n 20.二硫化碳(CS 2)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SO 2,今用0.228g CS 2在448mL O 2(在标准状况下)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 .112mLB .224mLC .336mLD .448mL 二、填空题21.阿伏加德罗定律是指:“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 。
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以推导出:(1)同温同压下:a .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与式量关系为 。
b .两种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关系为 。
c .两种气体等质量时,体积与式量关系为 。
d .两种气体密度与式量关系 。
(2)同温同体积时,不同压强的任何气体,与其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
22.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铝、钙或镁等一种或几种金属杂质,5.6g 这样的铁跟足量的稀H 2SO 4作用,生成H 2 2.24L (标准状况),则此铁块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 是 。
23.A 、B 两种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8:9,将这两种金属单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组成1.26g 混合物,跟足量稀H 2SO 4溶液反应,放也1.334L (标准状况)H 2,若这两种金属单质在反应中生成H 2的体积相等。
则A 的摩尔质量是 ,B 的摩尔质量是 。
三、计算题24.把11体积的H 2,5体积氧气和1体积氯气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5.在标准状况下,H2和O2混合气体A L,引爆冷却到原始状态时,体积减少为B L,则原混合气体中H2占有的体积可能为多少L?26.一空瓶的质量为30.74g,充入干燥的氢气后质量为30.92g。
在相同条件下,充入干燥的X2气体后,质量为37.13g。
求X2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27.室温下,某密闭容器中盛有甲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
已知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将此混合气体点燃引爆后,冷却至原温度,求反应容器中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
参考答案一、1.B 2.BC 3.D 4.A 5.CD 6.BD 7.BC 8.C 9.AD 10.CD 11.D 12.A 13.D 14.A 15.B 16.B 17.AB 18.B 19.A 20.D二、21.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1)a.211M M m m =乙 b.2121n n V V = c.1221M M V V = d.2121M M=ρρ (2)P 1:P 2=n 1:n 2 22.Cu 23.24g/mol 27g/mol 三、24. 28.9% 25.剩余H 2时为L B A )2(31+,剩余O 2时为L B A )(32- 26.71 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