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虫生态学

昆虫生态学


EP
就是在自然条件下, 害虫较长时间内的平 均种群密度。 虫害密度
时间
2、主要害虫、次要害虫、常发性害虫和偶发性害虫

主要害虫

平衡位置处在经济损害水平EIL以上的 平衡位置经常处在经济阈值附近的,也可称为主要害虫 平衡位置经常处在经济阈值以下的,又称为潜在害虫 平衡位置有时达到经济阈值的,也可称为次要害虫
第五篇 昆虫生态学
第一章 生态学概述
一、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
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科学(1866年, 德国人海克尔)。它标志着近代生态学便由此诞生了。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 机理的科学(1980年,中国科学家马世俊)。 2、从生态学科发展上看,现代生物学向两个方向迅猛发展着, 一是微观、一是宏观。
系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研究、学习昆虫生态学研究的意义
1、研究有害昆虫与环境的关系是进行有害昆虫综
合治理前提;如蝗虫。 2、研究有益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其为人类服务 的重要基础;如家蚕。 3、研究昆虫生态学是进行环境保护,实现人类可 持续发展重要问题。如害虫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问 题。
四、害虫种群管理
什么是群落演替及其研究的意义

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 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 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 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 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在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 人们掌握了这种规律,就能根据现有情况来预测群落的未来,从 而正确地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例 如,在草原地区,应该科学地分析牧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 如果载畜量过大,就会造成牧草的过度消耗,引起群落的演替— —优质牧草逐渐减少,甚至消耗殆尽,杂草就会取而代之。因此, 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出现这种有害的群落演替趋势。
4、补尝性:
生态因子在总体上不可替代,但在局部上是可 以补偿的 (无鱼,肉亦可) 。
5、限制性
任一种生态因子,其量过多或少对作用的对象 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6、阶段性
作用于某个特定的阶段
第二节 气候因子
一、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一)温度作用与昆虫的生理生化机制
昆虫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变化。
(二)昆虫对温度的一般反应 温区:昆虫在由高到低的不同温度区段内表现出不同的 生命活力,这些特定的温度区段称为温区。 1、适瘟区
生物因子
天敌因子:包括捕食性及寄生性动物, 致病微生物等 人为因子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1、综合性
各种环境因子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任何一种 生态因子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因子不同程度 的变化。
2、不等性
总是有一些因子起主导任作用,称为主导因子。
3、不可替代性
每个因子都有各自的作用特点,如果缺少某个 因子,特别是主导因子时,会影响作用对象的正 常生长发育。
K Y 1 e a bx
2、有效积温法则
积温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 段所摄取的总热量为一常数。Reaumer (1735) 有效积温 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是有效温度,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外界摄取 发育起点以上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A、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1个虫期或1个世代)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亦即 发育所需时间与该时间的温度乘积理论上应为一个常数( K )。 K=NT K-积温常数,N-发育日数,T-温度 B、昆虫必须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因此,式中的温度(T)应 减去发育起点温度C。即 K=N(T-C)
2、发育起点温度
3、临界高温
表1
温度(℃)
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范图
温区 昆虫对温度的反应
60 致死高温区 50 40 39 30 28 20 19 10 10 -9 -10 -20 -30 -40 停育高温区 最高有效温度 高适温区 最适温区 低适温区 最低有效温度 适宜温区 (有效温区)
部分蛋白质凝固,酶系统破坏,短时间 造成死亡 死亡决定于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 随温度的升高,发育速度反而减慢 死亡率最小,繁殖力最大,发育速度接 近最快 发育速度较慢,繁殖力较低,或不能繁 殖 代谢过程很慢,引起生理功能失调,死 亡决定于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

生产者(producers):


消费者(consumers):


分解者(decomposers):

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4 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是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农业活动参与下 所形成的生态系统。 结构、层次上的单一化取代了自然生态系 统中的物种多样性 食物链易变化 害虫易成灾

常发性害虫


次要害虫


偶发性害虫

主要害虫
偶发性害虫
常发性害虫
次要害虫
ET经济阈值(害虫防治密度,低于EIL); EIL经济损害水平(防治 成本等于防治收益); EP平衡位置(自然状况下害虫种群密度)
第二章 影响昆虫的生态因子
第一节 生态因子概念与类型
一、生态因子概念
1、环境:是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 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生物或生物群体生长的一切事物 的总和。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三)、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1、按生物组织水平形成的分支 种群生态学 宏观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分子生态学
生 态 学
微观生态学
个体生态学(生理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2、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类群 动物生态学
昆虫生态学
鸟类生态学 哺育动物生 态学等
微生物生态学 陆地生态学 海洋生态学 3、按研究对象的生境 谈水生态学 草原生态学
种群与群落的 关系图解
2、群落(Community or biomass):
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叫生境,在生境 内,各生物种群之间,包括植物、动 物、微生物等彼此密切联系着,互相 影响和依存,形成有机的整体。这种 在特定生活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的生物
种群的结合总体称为生物群落。 每按自身的生 物学特性和其它种群有规律地共同生活在 一起,通过取食、寄生、共生、竞争等关 系而相互联系和依存,群落中主要种群的 消长,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都将引起群落 结构的变动。
沙漠生态学等
3、按研究对象生命现象的本质
数学生态学(mathematical ecology)、化学生态学 (chemical ecology)、物理生态学(physical ecology)、行 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能量生态学(energy ecology)、进化生态学(evolutionary ecology)等。
停育低温区
致死低温区
原生质结冰,组织破坏而死亡
(三)温度与昆虫发育速度的关系与积温法则
1、表示温度与昆虫发育速度的理论模型
(1)范特-荷夫(Vant-Hoff) Q10=k(常数) 范特荷夫通过对大多数常见反应的k与T的关系的实验结果, 得出如下经验规律
式中γ称为反应速率系数的温度系数,这是一个粗略的经验 规则,却很有实际应用价值。 (2)逻辑斯蒂模型(logistic)
3、生态系统(Ecosystem):
此语由英国植物群落生态学家A.G.Temsly 1930年描述。 是指在某一特定景观的地域或水域的一定空间范围内,所 有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 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动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害虫种群系统
社会生态系统
经济生态系统
型,以及在特定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数量分布,在自然界中,种群是
物种存在、物种进化、种间关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生态系 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 具体对象,种群生物学属于宏观生物学的范畴。同时又是把更为宏 观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同微观的细胞、器官、个体联系起来的桥 梁。
成 本
EIL
虫害密度 时间
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s (ET)

防 治 也是一个害虫密度,在 成 此密度时应实施防治, 本 以防止害虫种群数量超 过经济损害水平。简单 地说,经济阈值就是在 经济损害水平的基础上 加上适当的保险系数。
EIL ET 虫害密度
时间
平衡位置general equilibrium position (EP)
微观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原理与技术 在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上探索着生命现象的秘密。
宏观方向:生态学则向宏观方向发展,则在种群、群落、生 态系统及至生物圈的水平上揭示生命系统的奥妙。
二、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与分支
(一)现代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生物系统: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
1、 几种指标 经济损失允许水平(经 济损害水平) economic injury level (EIL):

防 治 成 本
EIL
是一个临界的害虫密度, 在这个密度时实施人工 防治的成本刚好等于由 于防治而得到的经济收 益。
虫害密度
时间
经济损失允许密 防 治 度

害虫经济损失 允许水平下的 害虫密度。
如何正确种群概念
?
(1)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如:
桑树的卷叶螟种群可能仅在春季中后期到秋季能够发
现,而在冬季到早春不可能见到。 (2)我们所见到的物种实际是种群,所以种群是物
种存在的具体形式。在种群这个集合体内,个体之间
可以自由繁殖后代,所以种群也是物种的繁殖单位。 同一种群内,基因可以自由交流,由于地理隔离或生 殖隔离最终导致物种的变化,可见,种群也是物种的 进化单位。此外,种群也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