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奶牛常见疾病参考处方(1)

奶牛常见疾病参考处方(1)

奶牛常见疾病参考处方一、牛病毒性腹泻本病又称牛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为隐性感染。

其特征为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或溃疡、坏死和腹泻。

预防本病可用弱毒疫苗,免疫期在1年以上。

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方法,多采用消化道收敛剂和胃肠外输入电解质溶液的支持方法。

处方1 预防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弱毒疫苗适量用法:皮下注射,成年牛注射1次,犊牛2月龄适量注射1次,达成年时再注射1次。

用量参照说明书。

处方2碱式碳酸铋片30g磺胺甲口恶唑片20g用法:一次内服。

磺胺药每天2次,首次量加倍,连用3~5天。

说明:也可用药用炭与其他胃肠道抗菌药内服。

处方32%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4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0ml用法:一次静脉注射,一天2次,连用2~3天。

说明:重症配合强心、补充糖、电解质及维生素C等。

也可应用抗生素注射液。

处方4乌梅20g 柿蒂20g 山植炭30g诃子肉20g 黄连20g 姜黄15g茵陈15g用法:煎汤去渣,分2次灌服。

二、恶性卡他热本病是由牛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持续性发热、双侧性角膜浑浊、淋巴结肿大,全身单核细胞浸润及血管炎。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免疫预防措施。

病毒可应用抗生素和局部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

<处方1>注射用盐酸四环素3~4g1%地塞米松注射液6ml25%维生素C注射液40ml10%安钠咖注射液3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0~5000ml2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用法:一次静脉注射。

说明:四环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应分别静脉注射。

<处方2>清瘟败毒饮石膏150g 生地60g 水牛角90g川黄连20g 栀子30g 黄芩30g桔梗20g 知母30g 赤芍30g玄参30g 连翘30g 甘草15g丹皮30g 鲜竹叶30g用法:一次煎服。

石膏打碎先煎,再下其他药同煎,水牛角锉细末冲入。

三、牛流行热牛流行热又称暂时热、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

主要表现突发高热和呼吸促迫,流涎及跛行。

除定期进行免疫注射外,患畜可进行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强心、兴奋呼吸中枢、健胃通肠、防止继发感染等。

<处方1>预防结晶紫灭活苗10~15ml用法:第一次皮下注射10ml,间隔3~7天再注射15ml,可获得6个月免疫力。

说明: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预防注射应在每年7月以前完成。

<处方2>注射用青霉素钠480万IU注射用硫酸链霉素5g注射用水40ml用法:分别一次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

说明:也可用其他有效抗菌药等。

高热时配伍安乃近注射液或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

<处方3>(1)注射用青霉素钠800万IU5%氯化钙注射液200ml50%葡萄糖注射液200ml10%安钠咖注射液30ml1%氢化可的松注射液30ml5%葡萄糖注射液2000ml用法:分别一次静脉注射。

(2)2.5%盐酸异丙嗪注射液10~16ml用法:一次肌内注射。

<处方4>2.5%醋酸氢化泼尼松注射液用法:一次肌内注射。

说明:有跛行症状时用。

<处方5>银花45g 连翘45g 桔梗30g薄荷30g 竹叶30g 荆芥30g牛蒡子30g 淡豆豉30g 芦根45g甘草30g用法:水煎候温灌服。

四、巴氏杆菌病牛巴氏杆菌病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出血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高热,咽喉、颌部和颈部皮下水肿,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

预防本病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发病牛可应用敏感抗菌药物、高免血清等进行治疗。

<处方1>(1)巴氏杆菌抗血清80ml用法:一次皮下注射。

(2)10%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80ml用法:一次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5天。

说明:也可用其他巴氏杆菌敏感药物,重症配合强心补液。

<处方2>金银花50g 连翘60g 射干60g山豆根60g 天花粉60g 桔梗60g黄连50g 黄芩50g 栀子50g茵陈50g 马勃50g 牛蒡子30g用法:水煎取汁,一次灌服。

五、李氏杆菌病牛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散发性传染病。

以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孕畜流为特征,成年牛表现为运动失调、肌肉震颤,犊牛表现败血症和局限性肝坏死,妊娠母牛流产。

治宜抗菌消炎,镇静解痉。

李氏杆菌系兼性细胞内寄生,可以细胞内生存和逃避药物的杀伤作用,因此抗生素的剂量应高于正常使用剂量。

<处方>注射用青霉素内1600万IU注射用硫酸链霉素6g注射用水30ml用法:一次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5天。

说明:也可用其他敏感药物治疗。

六、坏死杆菌病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组织坏死,多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黏膜。

成年牛多呈腐蹄病,犊牛多呈坏死性口炎和脐坏死。

发生本病,宜局部外科处理,必要时配合全身抗感染治疗。

<处方>0.1%高锰酸钾溶液适量碘甘油适量用法:先剥去伪膜,用高锰酸钾液冲洗,然后涂碘甘油,每天2次直至痊愈。

说明:适用于坏死性口炎。

严重病例应进行抗菌治疗。

七、牛放线菌病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

以头、颈、颌下和舌出现放线菌肿为特征。

预防本病应防止外伤;对伤口及时处理。

治疗宜切开或切除硬结,处理创腔,抗菌消炎。

<处方1>(1)10%磺仿醚或2%鲁戈氏液适量用法:伤口周围分点注射,创腔涂碘酊。

(2)碘化钾5~10g用法:成年牛一次内服,犊牛用2~4g,每天一次,连用2~4周。

说明:重症可用10%碘化钠50~100ml静脉注射,隔天1次,连用3~5次。

如出现碘中毒现象,应停药6天。

(3)注射用青霉素钠240万IU注射用硫酸链霉素3g注射用水20ml用法:溶解后,患部周围分点注射,每天1次,连用5天。

<处方2>芒硝90g(后冲)黄连45g黄芩45g郁金45g大黄45g栀子45g连翘45g生地45g玄参45g甘草24g用法:水煎,一次灌服。

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由支原体引起的牛的传染性肺炎。

以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肺炎为特征。

病牛隔离治疗,以抗菌消炎为原则。

<处方1>预防牛肺疫氢氧化铝菌苗1~2ml用法:成年牛2ml、6~12月龄牛1ml,一次臀部肌内注射,免疫期1年。

<处方2>替米考星注射液10~20ml静脉注射。

<处方3>注射用盐酸四环素2~4g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ml用法:1次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

<处方4>注射用新胂凡纳明(914)2~4g用法: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的浓度,1次静脉注射,按每1kg体重5~10mg用药。

视病情间隔5~7天再用1~2次。

<处方5>紫花地丁90g黄芩60g苦参60g生石膏60g甘草18g用法:共研细末,开水冲调,一次灌服,每天2次。

九、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

以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和黏膜坏死、水肿为特征。

在流行区可以根据当地流行主要菌群使用相应的菌苗进行预防接种;在遇到洪涝灾害之时,要注射钩端螺旋体病疫情的监测,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治宜抗菌消炎。

<处方1>预防钩端螺旋体多价苗3~10ml用法:1岁以下用3~5ml、1岁以上用10ml,一次皮下注射。

第一年注射2次,间隔1周;第二年注射1次。

<处方2>注射用硫酸链霉素4~6g注射用水20ml用法:一次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

<处方3>注射用盐酸四环素3~4g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ml用法:一次静脉注射。

注:也可用金霉素、林可霉素、青霉素(大剂量)及磺胺类药物。

配合静脉注射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K及强心利尿剂。

十、牛肺丝虫病牛肺丝虫病又称牛网尾线虫病,是胎生网尾线虫寄生于牛气管、支气管引起的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寄生虫病。

病初表现干咳,逐渐频咳有痰,喜卧,呼吸困难,消瘦。

<处方1>阿苯达唑(丙硫咪唑)5g用法:一次内服,按1kg体重10~15mg用药;注意禁用于产奶牛和怀孕期前45天牛。

<处方2>伊维菌素80mg用法:一次肌内注射,按1kg体重0.2mg用药;注意禁用于产奶牛。

<处方3>左旋咪唑3g用法:一次内服,按1kg体重7.5mg用药;注意禁用于产奶牛。

十一、肝片吸虫病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于牛肝脏胆管引起,主要表现食欲减退、反刍异常、腹胀、贫血、消瘦、被毛粗乱,颌下水肿、腹泻,并伴发有肝炎、胆管炎等。

<处方1>硝氯酚(拜耳9015)1.2~2.8g用法:一次内服,按1kg体重3~7mg用药。

<处方2>阿苯达唑(丙硫咪唑)5g用法:一次内服,按1kg体重10~15mg用药;注意禁用于产奶牛和怀孕前期45天牛。

<处方3>硫双二氯酚(别丁)16~24g用法:装于小纸袋一次投服,按1kg体重40~60mg用药。

<处方4>肝蛭散苏木30g 贯众45g 槟榔30g茯苓30g木通20g泽泻20g肉豆蔻20g龙胆草30g厚朴20g甘草20g用法:共为末,一次温水调服。

十二、绦虫病牛绦虫病主要是莫尼茨绦虫和曲子宫绦虫寄生于小肠引起,对犊牛危害严重。

虫体寄生数量多时,牛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衰弱、贫血、急腹症、腹泻,粪便中可见乳白色孕卵节片。

<处方1>氯硝柳胺(灭绦灵)20g用法:一次内服,按1kg体重50mg用药。

<处方2>吡喹酮4~6g用法:一次内服,按1kg体重10~15mg用药。

<处方3>硫双二氯酚(别丁)16~24g用法:装于小纸袋一次投服,按1kg体重40~60mg用药。

<处方4>南瓜子750g 槟榔125g白矾25g鹤虱25g川椒25g用法:水煎取汁。

十三、锥虫病牛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造血器官、血液和淋巴液内引起的。

该病多呈慢性经过,以间歇热,渐进性消瘦,贫血、黄疸,耳尖及尾梢出现干性坏死为特征。

用驱虫药外,重症辅以强心、补液等。

<处方1>贝尼尔(血虫净)1.2~2g注射用水30~50ml用法:配成5~7%溶液一次分点深部肌内注射,按1kg体重3~5mg用药,每天1次,连用2~3天。

<处方2>安锥赛(喹嘧胺)1.2~2g注射用水10~15ml用法:配成10%溶液一次肌内注射,按1kg体重3~5mg用药,每天1次,连用3~5天。

<处方3>纳嘎诺尔(拜耳205)4~5g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用法:配成10%溶液一次静脉注射,按1kg体重10~12mg用药,隔周重复1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