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研究(1)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研究(1)

本科生学年论文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失能老年人问题日益凸显,疾病有医保,吃饭问题有退休金,可一旦失能,就会使老年人承受很大的风险,成为老龄化带来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本文分析了现有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养老机构,社区,政府三方主体的浅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政策建议ABSTRACTWith China's accelerated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the elderlydisability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 illness has health insurance, pension eating problems, but once he is disabled, the elderly will bear great risks . Aging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hallen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social support network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ension institutions, communities and the Government .Finally I puts forward the main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Disabled elderly;pension services;policy recommendations引论(一)研究背景中国是未富先老的国家,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失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与服务的发展出现了脱节。

首先是机构服务供需失衡。

一方面是机构服务床位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现有供给难以满足需要。

市场上的民办为老服务机构由于服务质量的隐患和服务价格偏高,难以规模化发展。

二是现有社区服务没有提供长期照料服务的功能,居家养老仍然是失能老人养老的主体,而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会面临比以往的子女更沉重的负担。

三是政府没有建立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缺乏相应的信息处理,监管和管理机制,长期照料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严重滞后,发达国家除了养老、医疗服务保险之外,还有一项长期照料保险(包括商业保险或社会保险),以解决长期照料服务费用问题。

(党俊武)中国养老、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失能老年人只有靠退休金、大病的医疗费用报销制度来维持日常的护理和医疗。

在人口老龄化超前发展的境况下,中国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服务压力尤其突出。

如何在不断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加快建立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步伐,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社会交往和临终关怀等长期照料综合性服务,是我们面临的极其严峻的课题。

城市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建立相比农村会更加容易,城市老人的经济状况一般更好,对机构养老的认可度更高,对长期照料服务的质量也会有更多的要求。

(二)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机构,社区,政府三方主体出发,探讨他们在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根据国外长期照料体系的建设经验,提出可以在我国实行的政策建议,以完善我国的失能老人服务支持体系。

(三)研究意义失能老年人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人群体,日常生活必须有人照料看护,然而在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之下,独生子女面对需要赡养的四个老人,也会出现照顾不周的情况。

社会化养老才能使老有所养,才能不让失能老人这一弱势群体失去生存的尊严,这也就说明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挑战,与养老医疗保险互为支撑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必须建立。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截止到2010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已经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

调查还预测2015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将达40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

从2030年开始,中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等各种矛盾的全面爆发时期,失能老年人的迅速增长是其中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已经日益严峻,已成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难题。

根本的解决办法,只能是通过制度的完善,建立一套包括社会养老机构、社区、政府在内的综合性保障体系。

一、失能老人概述(一)失能老人界定失能是老年人因患慢性疾病、躯体损伤、心理失调导致身体功能受损,进而导致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状态。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二)失能老人服务需求1.经济援助主要通过建立长期照料保险和老年人意外保险来支付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费用,疾病康复治疗和保健护理费用。

可以先单独划分出一个长期照料保险,再逐步并入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也应该充分发挥作用。

长期照料保险需要对老人的护理医疗需要做评级,满足个性化需要,实行不同等级的支付额度,将财政真正用在关键点上。

建立老年人意外保险也会有助于更多的社会力量,尤其是商业保险参与失能风险的分担。

2.医疗保健服务在需长期照料的失能老人中,95%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中风、骨关节等疾病,因此需要医疗、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上门护理保健,急救护运等服务,老人的照顾者需要健康知识,护理知识,心理调整的培训与讲座。

为了更好地康复,失能老人也会需要一些诸如导向能力训练、智能训练、益智游戏、中医养生、康复训练等日常锻炼指导服务。

3.家政日常及法律援助服务失能老人如果选择居家养老,日常起居和家务方面,政府应该出钱购买服务,培育和完善服务市场,电子化的服务券形式相比于现金更加适宜,可以方便流通和商家结算,同时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水平下降问题。

同时失能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必须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

二、失能老人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现状(一)机构供需失衡根据《2009年民政事业统计报告显示》全国收养老年人的机构有将近4万家,其中收养的失能老年人规模约在24万至35万之间,只占全部收养老年人人数的17%,养老机构配备有医疗室不足六成,配备康复理疗室不足两成。

有超过五成的养老机构缺少医生,经过护理及相关专业系统训练的护理员不超过30 %,具备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不足三分之一。

公益养老院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让人难以放心。

民办养老机构在经办过程当中,要享受到国家的土地划拨、减免税或者基本建设配套费等优惠政策其实并不容易,甚至即使想获得水电费、水电气民用价格的优待,政策落实起来也非常难,一些政策几乎是形同虚设。

出于对自身护理条件有限和降低养老成本的考虑,再加上护理难度较大,工作量大,养老机构称很容易出现意外,他们更乐于接收那些身体健康、付得起费、能够自理的老年人,而对失能失智或缺乏购买力的困难老人却不是那么愿意接受。

另一方面,现行的养老机构的职业素养,令社会担忧,养老机构容易在照顾老人过程中与老人或子女产生纠纷。

(二)社区没有资源支撑,不能发挥本来有的优势1.社区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1)缺乏长期照料服务所需资源,家庭街道社区的资源没有很好地衔接整合。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资源没有很好衔接。

(2)社区供失能老人使用以及用于康复和治疗失能老人的设施不完善,失能老人的生活存在很多不便之处。

(3)社区医疗资源缺乏,无法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介入失能老人长期照料具有以下优势(1)社区居民与医生较为熟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短期博弈所形成的囚徒困境问题,社区医生可以提供系统、连续、综合的卫生服务,社区提供的日常护理和常见病普通病多发病的治疗会大大降低费用成本,避免过多地不必要地去医院。

(2)享受政府的优惠措施,免除挂号费诊疗费减少因医疗市场的垄断性和医生的诱导需求所带来的弊端。

(3)使老人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将会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

(4)有助于社区的医学研究和疾病预防,解决家庭成员的专业技术缺陷,减轻其沉重的照顾护理负担,从而提高服务失能老人质量。

(5)可以调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与邻里友好互助的福利功能。

年轻的老人可以照顾高龄的老人或是将单亲家庭与孤寡老人结成互助的家庭,也可以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建立社区组织,建立适当规模的场所,组织老人活动,也可以引进企业开展公益性老年人综合服务项目,丰富老人的文化娱乐生活。

使他们在社交和人际关系上不至于孤立,缓解情感和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

当老人的健康状况被评为部分失能时,可能会建议老人去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接受日间服务;当老人的健康状况尚好或者只是轻微失能时,可能会建议在社区服务支持下居家养老。

(三)政府缺位,在体系建设中参与太少(1)缺乏对失能老年人照护费用的来源的制度设计,大部分失能老人因为医疗和护理费用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2)缺乏对失能老年人照护机构提供的服务的过程,服务范围,服务人员的监管和监督。

(3)养老行业的准入、退出和监管的法律和体制不完善。

民办养老机构难以得到政府的承认和支持,现有的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如何评定没有一个有关规范,服务价格如何制定也没有相应明确的制度条例来保证失能老人能够享受相应的服务,又不至于阻碍养老机构进入这个市场。

(4)对社区,机构的支持不足。

缺乏规范化的支持决策体系。

缺乏完善的护理人员培养和调用体系。

(5)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战略性决策并未很好地实施或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三、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构建及完善措施(一)鼓励机构接收失能老人,提高其接收失能老人的能力,对机构行为进行规范(1)需要通过法律研究制定各类机构收治老年病人的基本标准,禁止机构以不正当理由拒绝接收符合条件的老人。

(2)切实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

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养老机构准入、退出与监管制度,做好养老机构登记注册和日常检查、监督管理工作。

寄宿制养老机构等关系老年人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场所,要列入消防安全和卫生许可制度重点管理范围。

(3)可以考虑建立医养结合新型医疗模式,更好地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

打通医保在养老机构的支付渠道,避免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负担过重。

医院派医务人员给养老机构老人进行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给医院提供护理人才,老年人既享受到了养老服务,又能得到医疗保障,还可以提高养老机构的入住率,缓解因老人长期卧病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

与此同时,护理人才也有机会可以向专业的医务人员学习进修,在观察实践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