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霍山县油茶发展规划

霍山县油茶发展规划

霍山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6 —2010)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位于安徽省的西部,东径115°55′—116°43′,北纬31 °—31°31′之间,周边与湖北省英山县接壤,本省与岳西、金寨、舒城、金安、裕安毗邻。

全县辖16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135个行政村。

36.7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

全县土地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山场林地11416.7平方公里,农用耕地206.2平方公里,水域99.5平方公里,土地格局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霍山县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整个地势呈南高北低,渐进倾斜趋势。

主要水系归属淮河,占97%,长江水系占3%。

森林覆被率
70.4%。

一、油茶资源培育现状,问题及发展潜力
(一)油茶资源培育现状:
霍山县油茶面积约为12万亩,集中于与儿街镇的真龙地、四顾冲、指封山、凡冲,鸟观咀;衡山镇的牛角冲、东石门;单龙寺的白沙岭、双龙、东风桥、迎水庵、单龙寺;黑石渡镇的柳树店、杜家冲;上土市镇的古佛堂、龙金、陡沙河、上土市等村。

虽然霍山地理位臵处于我国油茶中心产区的分布北缘,但大别山区特有的小气候条件和立地环境,为油茶提供了优越的生境环境。

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我县油茶多为寒露种,且产量高,出油率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为全国各地提供过大量的优良种子。

(二)存在问题:
1、我县油茶栽培面积大,抚育垦复面积小,荒芜面积大,油茶生长在杂草,灌木包围之中,呈下木被压,导致产量低下;
2、由于栽培历史悠久,长期自然混交,负向选择现象严重,造成品种混杂,年龄不一,疏密不均,林相紊乱,老残林多,病虫害多,长期低产;
3、群众垦复方法不当,水土流失严重,林地石头裸露,营养不良,大量落花落果,造成低产;
4、7、8月份高温干旱,影响水分代谢的正常进行,花芽分化减少,造成当年干果干油,来年产量欠收。

(三)发展潜力:
1、有政策保障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规定:“大力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大力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无公害虫农产品生产。

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步伐。

立足各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

抓住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逐步形成有市场竟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体。

“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优化区域布局的重点来抓,形成规模,创出品牌,培育支柱产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加工能力的改组、改造,加快发展粮食、油料、肉类的深加工。

”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规划中明确指示“皖南、皖西山区,立足山区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建立一批优质高效林、茶、油等生产基地,按产业化调整要求,提高农业产品加工深度,加速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2、有适宜油茶生长的自然环境油茶分布南北约在北纬18°21′—34°34′之间;东西分布在东径98°40′—121°40′之间。

而我县正位于此区间之内。

油茶垂直分布一般多在
800米以下,特别是在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生长良好。

而我县海拔高度一般在300—800米之间,所以,从自然环境来看,我县适宜油茶生长。

3、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油茶树寿命长,适应性强,丘陵、山地、沟边、路旁均能生长,不与粮棉争地,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料、农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油茶不仅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同时是一种常绿阔叶树,叶厚革质,且树干光滑,能起防火作用,油茶秋季开白花,花期10月上旬—12月中旬,花白似雪,又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观赏树种。

4、有优越的社会条件我县农民有悠久的种植油茶的历史,有丰富的种植油茶经验,有浓厚的种植油茶氛围,有充足的种植油茶的劳动力。

5、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县林业局有经济林站,全县16个乡镇都有林业技术推广站,是实施油茶生产的主要技术力量,目前全县拥有林业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49人;助理工程师82人;技术员42人,合计183人。

形成了从造林、育林、病虫害防治等营林技术到加工经营及其管理等全套林业生产管理体系。

二、市场需求预测和销售
油茶属天然木本油料,长期生长在自然环境之中,不受农药、化肥污染,不含油脂中的高胆固醇,是天然绿色食品。

通过茶油精炼工艺,既能除去毛油中的杂质,又完整地保护茶油自身的天然营养成份,生产出性能稳定、口感极好、营养丰富、有益于保持人体的精制茶油。

新开发的精制茶油,经过国内众多专家、科研院所、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其中不饱和酸含量达94%以上,尤其富含维生素A、B、C、E,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人体内胆固醇氧化,并能促进血液中胆固醇重新合
成转化利用,使人体血脂下降。

茶油的天然属性有着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最佳功效,对调节体内生理平衡有特殊功能。

目前,精制茶油已被国内外营养学界、医疗界广泛关注。

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无论它的身价,还是天然保健属性都已超越橄榄油的受宠地位,被誉为“油中之王”,成为最新的高级烹调食用油,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开发上。

不仅油茶用途广,需求量大,而且茶饼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又是无公害农药,需求量也大,且油茶自然分布较窄,仅限于南方各省。

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不存在销售上的困难和生产过甚等担忧。

三、发展油茶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霍山县作为安徽省14个重点山区县之一,林业高度健康的发展,对于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贫困人口的减贫增收和社会环境的稳定举足轻重,同样作为“炸不烂的天然油库”油茶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需求以及有机食品的开发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有机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茶油势必成为热销产品,因此,加快发展油茶基地建设提高茶油产出,推动油茶发展,增加山区群众收入,已成为当前的紧要任务。

四、油茶基地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
1、建设范围
根据霍山县“十五”林业发展规划,以及本次规划的实地调查,拟油茶基地建设安排在与儿街镇的凡冲、四顾冲、鸟观咀;衡山镇的东石门、牛角冲;单龙寺乡的白沙岭、东风桥、乌牛河;黑石渡镇的柳树店、杜家冲村等四乡镇十个行政村。

2、规划设计依据
油茶基地建设规划区位于本县低山丘陵相间地域,海拔高度
一般在150—500米,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水、气候等资源丰富。

年平均气温15.1°C,年平均降雨量1391毫米。

土壤主要有火成岩系的花岗岩、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等发育形成的山地棕壤和山地黄棕壤,透气性能好,石砾含量低,有机质含量高;pH值在5—6之间理化性质好,适宜油茶的集约经营和栽培。

3、建设原则
正确处理油茶林基地建设与其它林业用地关系,油茶基地建设必须以低产林分改造为主,严禁毁林造林。

4、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至2010年全县改造油茶低产林8万亩,分年度实施,其中2006年实施1.5万亩,2007年实施1.5万亩,2008年实施2万亩,2009年实施2万亩,2010年实施1万亩。

5、加工企业
以安徽绿洲茶油有限公司作为全县茶油加工龙头企业,要求安徽绿洲茶油有限公司挖掘自身潜力,壮大企业规模,打造名牌产品。

在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上发挥主导作用,实行贸工农一体化。

五、油茶基地建设措施
1、砍灌和垦复
对长期荒芜的油茶林先砍灌后垦复,进行全面深挖或带状深挖。

垦复根据地形采取全垦、带状轮垦、穴垦。

2、建立油茶“三保山”。

(即:保水、保土、保肥)。

经垦复后,对有条件的地块应建立“三保山”。

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A、修筑水平梯带。

沿油茶林地修筑1—2.5米宽梯地,梯
面做到里低外高,带距2.5—3米,株行距不等的油茶林分,梯带的延伸只能以保持水平为原则。

B、挖“竹节沟”排水沟。

C、建立油茶“小台地”:针对飞籽成林和萌芽成林,株行距不整齐的油茶林建立“小台地”。

D、改造油茶林:采取“稀的补植,密的间伐,劣的换种,老残砍掉,病重淘汰,改混交林为纯林”等措施。

六、投资估算
油茶林改造每亩砍灌6个工,垦复6个工,建立三保山或小台地15个工,每亩需27个工每个工30元,计810元,8万亩计需6480万元,规划设计、检查验收、技术培训等每亩10元,计80万元,合计需投入6560万元。

七、投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建成后,第二年就有较好的回报,第三、四年可达盛果期效益,如按每亩产茶籽75公斤计算,出油率平均按30%计算,毛油目前市场售价17元/公斤,项目区农民年收入可得:80000(亩)×75(公斤)×30%×17元/公斤=3060万元,可连续收获5年。

5年后只需抚育或垦复,并永续利用。

2、生态效益:
油茶基地的发展有利于森林植被的增加,且具长效性,避免了单一用材林的周期性采伐而出现的采伐迹地,油茶四季长绿,秋花春果,油茶开白花,花期长,一到秋天漫山似雪,春季红果挂在枝梢极具观赏价值。

油茶根系发达,对减少山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3、社会效益:油茶基地的发展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有
机食品,而且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为农村妇女解决了就业场所,农民通过油茶基地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收入,加快了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进程,从而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