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1复习(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1复习(人教版)
2、《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它讲述了作者 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 了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 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3、散文家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对一次演 讲的叙述,塑造了一个有思想,有修养,有个性,博闻强记,睿智 认真,感情丰沛的梁任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任公的敬仰之情。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一个“看”字,总领七句, 描绘了橘子洲头美丽壮观的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回忆与战友们一起从 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 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给出了“谁主沉浮” 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敢于蔑视反动 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史记》的文章可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这部 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衔接交杂而成;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 通常以“太史公曰”为起头,内容或有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 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但仍以评论题材人物的性格与行事为主,这也呼应司 马迁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 之后采写的,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 来写。譬如,这儿“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在高兴地嬉戏,作者却 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
4、《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呈献给自己保姆的一首颂歌, 也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 表达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 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 世界”的强烈仇恨。
意象,“意”是指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是指形象、物 象。欣赏一首诗,要注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意象的特点。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 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 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呐喊》:《呐喊自序》《故乡》《社戏》《风波》《狂人日记》《端午 节》《药》《孔乙己》《阿Q正传》《一件小事》等14篇。
2、《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因此获得“雨巷诗人” 的称号。这首诗写得含蓄朦胧。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 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它是美好的却又是迷朦而不可及的。 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 母校的一片深情。对康桥的赞美,其实就是对岁月的感慨,对爱、 自由和美的追求。
第四单元 1、《短新闻两篇》都是新闻,它应当具有真实、及时、有价值的特征。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特写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 大事件――香港回归。它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独特角度,详细地描述了中英 双方在香港举行的交接仪式,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 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 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共130篇。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 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陈涉世家》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2、《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 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 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 的策略和言论。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 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 汉武帝,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 “史学双璧”。
《彷徨》:《祝福》《伤逝》《弟兄》 《孤独者》《离婚》等11部。
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
《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等。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而 已集》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 《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 介亭杂文末编》等专集。 散文诗集《野草》、 诗文集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 遗补篇 》 其他作品《两地书》(许广平与作者)
第这个三单单元的元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回忆性、纪念性的文章。
1、 《记念刘和珍君》记述了刘和珍和我交往留下的印象及她遇害 的经过,表达了对刘和珍等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青年的深切 悼念和高度赞扬,同时,作者对“三一八”请愿进行了深刻反思。 作者对徒手请愿的不赞成,不是对青年爱国行动的否定,恰是对爱 国青年的爱护和痛惜,更体现了对屠杀者凶残本性的深刻认识。学 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整体把握作者悲愤的情感和鲜明的爱憎;要精读 全文并按要求背诵2、4节;要搞清楚“写的必要”和“无话可说” 的原因以及引用陶潜诗的意义。
《再别康桥》中的“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 辉”“夏虫”等,《大堰河──我的保姆》对大堰河辛苦劳作的生 活场景的描写。《雨巷》中的“丁香”“姑娘”,
这些意象表达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情感,形成了诗歌各自不同 的艺术风格。
第二单元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 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 言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左传》 《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春秋作传,所以被称作 “春秋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