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考行测数量关系考点总结

公考行测数量关系考点总结

数量关系一、核心方法 (1)1.代入排除法 (1)2.数字特性法 (1)3.方程法 (1)4.赋值法 (2)5.线段法 (2)二、高频考点 (3)1.工程问题 (3)2.行程问题 (3)3.经济利润问题 (4)4.溶液问题 (5)5.排列组合与概率 (5)6.容斥原理问题 (7)7.最值问题 (7)8.几何问题 (8)三、专项考点 (9)1.时间问题 (9)2.统筹规划问题 (11)3.计数杂题 (12)一、核心方法1.代入排除法特征:题目有几个量,选项就有几个量与之对应,剩二代一必得答案。

方法:先排除,再代入。

先用奇偶、尾数、倍数等特性排除。

先代入简单好算的。

问最多从最多开始代入,问最少则从最少开始代入。

2.数字特性法2.1奇偶特性基础知识:加减法:同奇同偶才为偶,一奇一偶则为奇。

乘法:一个为偶则为偶,全部为奇才为奇。

2.2倍数特性适用范围:题目中含有“分数、百分数、倍数、比例、分组”等。

基础知识:1.常见形式:AB =mn, A:B=m:n ,A占B的mn等。

结论: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A±B)是(m±n)的倍数。

2.常见形式:y=ax+b(x为正整数)。

结论:(y-b)能被a整除。

3.方程法3.1普通方程设小不设大、设中间量、问谁设谁。

3.2不定方程第一类:未知数必须是整数的ax+by=M1.方法:分析奇偶、尾数、倍数等数字特性,尝试代入排除。

奇偶:a、b恰好一奇一偶尾数:a或b的尾数是5或0倍数:a或b与M有公因子。

2.不定方程组先消元转化为不定方程,再按不定方程求解。

第二类:未知数可以不是整数的多项式整体代换或赋零法:1)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个数,且未知数可以不是整数。

2)答案是一个算式的值,而非单一未知数的值。

操作:赋其中1个未知数为零,从而快速计算出其他未知数。

尽量选取两式都有的量赋为0。

4.赋值法适用范围:题干中没有出现具体的值,条件都是以倍数、分数、百分数、比例等。

用法:对题目中的不变量赋值。

对工程总量、总路程、总价等赋值时,采用所给数字的公倍数。

对效率、成本、进价等赋值时,结合比例关系赋值简单数。

5.线段法适用范围:混合比例问题。

题型:浓度混合、平均数混合、利润率混合、折扣混合、比重混合、增长率混合等。

公式:Aa%+Bb%=(A+B)c%,即AB =c%−b%a%−c%,即混合前溶液量的比值与混合后浓度差成反比。

注意:混合浓度,对应溶液量之比。

混合平均数,对应人数之比。

混合利润率,对应成本之比。

混合折扣,对应定价之比。

混合比重,对应总体之比。

混合增长率,对应基期量之比。

二、高频考点1.工程问题1.1赋值总量题型特征:题干给出多个完成工程的时间。

解题思路:1)给总量赋值,将总量设为各时间的公倍数,计算出所给的条件的效率。

2)由题目给定的工作过程,根据公式或列方程求解。

1.2赋值效率题型特征:题干给出效率的比例关系。

解题思路:1)给效率赋值,按照给定的比例关系进行赋值。

2)有题目给的其他条件,算出工程总量或其他所需的数据。

1.3给具体值题型特征:题干有效率、时间、总量三个量中的至少两个量的具体值。

解题思路:一般不能赋值,应使用方程法,结合公式计算。

2.行程问题2.1普通行程基础知识:路程=速度×时间等距离平均速度=2v1v2v1+v2等时间平均速度=v1+v222.2相对行程基础知识:1)相遇问题:路程和 =(大速度+小速度)×时间多次相遇:两头分别出发,(2n−1)×s=(大速度+小速度)×时间多次相遇:一头同时出发,2n×s=(大速度+小速度)×时间两端出发,第n次相遇,两人共走(2n-1)S,即(2n-1)个全程。

给相遇次数,问路程或时间,根据相遇次数推路程,根据路程算时间。

给相遇时间,问相遇次数,根据时间算路程,根据路程算相遇次数。

注意:若从同一端出发,第n次相遇,共走2n个全程。

2)环形相遇:同一出发点,不同方向。

①S相遇=(V1+V2)×T②相遇1次,S相遇=1圈=S;相遇N次,S相遇=N圈=NS。

3)追及问题:路程差=(大速度-小速度)×时间4)环形追及:同一出发点,同向而行。

追上N次,S追及=N圈。

5)顺水行船:路程=(船速+水速)×时间v船=v顺+v逆2静水速度=船速6)逆水行船:路程=(船速-水速)×时间v船=v顺−v逆2漂流速度=水速2.3比例行程基础知识: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解题思路:当某个量为定值时,可考虑使用比例。

将比例转化为份数或通过比例列方程。

3.经济利润问题3.1基础题型基础知识: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售价-进价)÷进价售价=进价×(1+利润率)折扣=售价÷定价具体方法:1)求具体价格:列式计算、方程。

2)求比例:赋值法。

3)赋值技巧:常设成为为1、10、100等,如果成本当中涉及数量,也可以对数量赋值,如成本100=10×10。

3.2分段计算题型识别:当题干中表述“超出部分按照某个标准计算”时,即为分段计算。

具体方法:1)按标准,分开;2)计算后,汇总。

解题思路:题干所给标准以内是一个单价,超出标准是另一个单价,分段计算标准内和超标准,最后根据题干中的关系计算即可。

注意:合并付费时,单价高的商品不论是单独购买还是合并购买,享受的优惠相同。

所以在计算时,通常只考虑单价低的商品。

3.3统筹经济题型识别:题干中给出不同费用方案,问题中出现“最多”“最少”或类似表述。

解题思路:综合考虑对比各种情况,选择最优方案。

4.溶液问题4.1混合溶液基础知识: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题型特征:题干给出溶液或溶质的实际量,经过混合,溶液量和溶质量都发生变化。

解题思路:公式法、方程法、线段法。

十字交叉法公式:m1c1+m2c2=(m1+m2)c m1m2=c−c2c1−c4.2溶质不变基础知识: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题干特征:题干中出现溶液和水混合或者是蒸发溶液中的水。

解题思路:以溶质量不变,溶液量变化为突破口。

采用赋值法、公式法。

4.3溶液不变题型特征:溶液之间进行多次混合,其中一溶液的溶液量或两溶液的溶液量之和不变。

解题思路:以溶质量变化,溶液量不变为突破口,采用赋值法、公式法。

5.排列组合与概率5.1常用方法(一)捆绑法基础知识:题目中出现“相邻”“在一起”“连续”等要求时,考虑捆绑法。

具体用法:1)把相邻的元素捆绑起来,注意内部有无顺序。

2)将捆绑后的元素看成一个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后续排列。

(二)插空法基础知识:题目中出现“间隔”“不相邻”“不连续”等要求时,考虑插空法。

具体用法:1)将可以相邻的元素进行排列,排列后行程若干个空位。

2)将不相邻的元素插入形成的空位中。

(三)插板法基础知识:题目形式为把n个相同的物品分给多个主体时,要求每个主体至少分m个。

具体用法:先给每个主体少分一个(即先分m-1个),剩下的物品必须给每个主体至少再分一主体个数−1个才能满足要求,此时直接用公式:方法数=Cn−1(四)全错位排列基础知识:题目要求不能一一对应时。

具体用法:D1=0 , D2=1 , D3=2 , D4=9 , D5=44。

(五)环线排列:环线上的排列问题没有前后和首尾之分。

n−1=(n−1)!种。

n个人围成一圈,排列方式有A n−15.2概率相关概率=满足条件的个数总个数概率=各步概率的乘积概率=各类概率的和概率=1-不满足条件的概率6.容斥原理问题6.1公式法两集合容斥原理:A+B−A∩B=总数−A、B均不满足的个数三集合容斥原理:标准型公式:A+B+C−A∩B−A∩C−B∩C+A∩B∩C=总数−A、B、C均不满足的个数非标准公式:A+B+C−b−2c=总数−A、B、C均不满足的个数A+B+C=a+2b+3c其中a、b、c分别代表满足一个条件的数量、满足两个条件的数量与三个条件均满足的数量。

6.2图示法6.3方程法解题思路:当题干的数据相对较少时,可设未知数,运用方程法解题。

当设计人数或人次时,可根据人数或人次之间的关系列方程。

注意:人数与人次的区别人数,是指人的数量,每个人只能代表1个人,没有重复。

人次,是人干事情的次数,每干一次,即为1人次。

一个人可以是1人次,也可是多人次,还可是0人次。

在三集合容斥原理中,总人数是所有人数之和a+b+c,总人次是所有干事情次数之和A+B+C,即a+2b+3c。

7.最值问题7.1最不利构造类即抽屉原理。

题型识别:问法中出现“至少…保证…”或类似表述。

解题思路:1)找出最不利情况,即在题目所要“保证…”的要求不被实现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取到最多。

2)在最不利的情况上加1,便是题目所求答案。

7.2构造数列类题型识别:题目中的总量一定,问法为“最多/少的…至多/少…”“排名第N的至多/少…”。

解题思路:1)排序定位:根据主体个数进行排序,锁定要求的主体。

2)反向构造数列:但若干自然数的加和一定时,若要使其中一个尽可能大,则其他应尽可能小;反之,若要使其中一个尽可能小,则其他应尽可能大。

3)加和求解。

注意:1)考虑主体所对应的数值是否可以并列,即注意是否各不相同等。

2)计算结果为非整数时,问最多向下取整,问最少向上取整。

7.3多集合反向构造题型识别:题干问法为“这些条件都满足的至少有多少”。

公式:答案=S n−(n−1)×M,S n为各集合的加和,n代表集合的个数,M是总体。

8.几何问题8.1平面几何S扇形=n360°πr2=12lr解题思路: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平移等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再计算。

注意常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特性求解。

8.2立体几何基础知识:正方体表面积=6a2长方体表面积=2×(ab+bc+ac)球的表面积=4πR2圆柱的表面积=2πrℎ+2πr2球的体积=43πR3圆锥的体积=13πr2ℎ8.3几何特性基础知识:1)等比例缩放特性若将一个图形的尺度扩大为原来的n倍,则:1.对应角度不变;2.对应周长变为原来的n倍;3.面积变为原来的n2倍;4.体积变为原来的n3倍。

2)几何最值理论1.平面几何中,周长一定,越接近于圆,面积越大;2.平面几何中,面积一定,越接近于圆,周长越小;3.立体几何中,表面积一定,越接近于球,体积越大;4.立体几何中,体积一定,越接近于球,表面积越小。

注意:遇到三角形题目时,要注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注意是否能够成三角形。

三、专项考点1.时间问题1.1年龄问题基础知识:1)年龄(一般只考虑周岁)= 现在年份-出生年份2)两人年龄之差始终不变3)每过n年,每个人都长n岁4)两人年龄倍数随时间推移而变小解题思路:1)常用方法:代入排除法2)结合常识:如属相生日相同即年龄差为12的倍数、父母之间年龄相仿、父母与孩子年龄差多为20~30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