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武县自然地理

宁武县自然地理

介· · · · · ·宁武县是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16万人。

宁武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径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

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市连通。

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总面积1987.7平方公里。

城南距太原180km,北达大同180km。

由于古宁武城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又称“凤凰城”。

政府驻凤凰镇。

邮编:036700。

行政区划代码:140925。

区号:0350。

人口民族2003年总人口16万人。

2000年,宁武县辖4镇18乡,总人口152938人,各乡镇人口:城关镇44843阳方口镇19442东寨镇14951石家庄镇4214盘道梁乡1556薛家洼乡2664下白泉乡2371余庄乡4628东庄乡2898迭台寺乡4144春景洼乡1519涔山乡2830大庙乡929前马仑乡1060化北屯乡8013宁化乡4581西马坊乡8689新堡乡6600怀道乡6196圪廖乡3307东马坊乡5776辉顺淘乡1727(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自然地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按1959年山西省气象局气候区划,属高山严寒区和寒冷干燥区。

特别是:气候寒冷,多大风,冬季漫长,无霜期短,山区雨多,其它地区雨量偏少,温度差别大,雨量高度集中于7月和8月。

气温、降水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光照时间在各地,以及一地的向阳坡和背阴坡有很大差异。

年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气温-27℃,7月平均20.1℃,1月平均-9.9℃,年较差为30.0℃。

无霜期120至130天。

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835时,日照百分率67%,年平均太阳总辐射142.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2-6℃。

平均降水量470-770mm,山区降水较多,在600mm以上。

各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为:春季13%,夏季65%,秋季20%,冬季2%。

在历年记录中,降水年际变化十分明显。

最多年降水量710.5mm (1959年),最少为226.1mm(1965年),一日最大降水量100mm。

地势高峻,山岭纵横,一般海拔在2000m左右。

东部有云中山,以土石山为主,主要山峰有大石人梁、鸡关山和老龙庵等。

以大石人梁为最高,海拔2428m。

西部由管涔山、芦芽山组成,诸山层峦叠嶂,峻峭壁立、密林丛生。

主要山峰有卧羊?⒒撇萘骸⒑梢镀旱龋 0尉 ?600m以上。

西南部为吕梁山,北部为洪涛山,东北部为禅房山。

从县东北境的盘道梁起,至西南境的石家庄镇止,共有大小峰峦99座,最低山峰分列县之南北两端,最低海拔是阳方口河西村1260m,境内平均海拔2000m。

县内山峰以分水岭为界,分列于南北两境。

全县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形总貌山西向东倾斜;由中部高峰,向南北两翼下滑。

山地占总面积95%,为1888.32平方公里。

海拔在2000m以上者,有49座,占山峰总数的54%。

其中:管涔山是阴山余脉,古称晋山之祖。

主峰荷叶坪山位于宁武、五寨、岢岚三县交界处,在西马坊乡南,海拔2787米,是宁武全境的最高点。

但顶部宽阔平夷,丰饶的高山草甸,自古以来是理想的天然牧?? 芦芽山海拔2736m。

座落于县西南与五寨接壤,山中有四纪冰川遗留的万年冰洞。

还有神秘的高山天池群,碧波锦鳞。

禅房山座落在县东北部的薛家洼乡,海拔2106.01米,山体敦实。

宁武境内河流分属汾河、桑干河两大水系,主要有三条河流。

汾河为第一大河,源于县内东寨镇西北约一公里处管涔山脚下,水出峭壁,从石凿“龙口”中流出,龙门上古人石刻“汾源灵沼”四字,即汾河正源。

大庙乡楼底村后背,距“汾源灵沼”24公里之汾河沟,也是汾河之源。

汾河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4,为1649平方公里。

汾源海拔1602米,出口流量为0.2立方米/秒。

从北向南、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屯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方庙、十里桥、用湖屯、石家庄、阳方、定河、潘家湾,入静乐县境。

洪河原无名,1964年全县统一规划,将怀道、圪瘳两沟汇合而成的主流取此名。

源于东庄乡三张庄村东沟,系汾河一级支流,全长38公里,为第二大河。

流域面积504平方公里,占境内汾河流域面积的31%。

恢河是宁武第三大河,为桑干河上游。

源于余庄乡分水岭脚下,境内长32公里。

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平均纵坡1%。

平均清水流量0.1立方米/秒。

夏秋河水较大,枯水期常呈断流。

1959年于阳方口桥处实测,河宽180米,平均水深0.81米,洪峰流量500立方米/秒。

从西南向东北,流经余庄、苗庄、坝上、杨庄、城关、大河堡、马家湾、石湖河、麻峪寨、石嘴子、阳方、河西。

至阳方口镇入朔县境,向北流经大同盆地,入官厅水库。

人文历史宁武县,汉置楼烦县,魏、西晋因之,永嘉年废。

北宋置宁化军。

金称宁化县,为宁化州治。

明洪武三年置宁化所(故址在进县南之宁化乡)。

成化处建宁武关,清雍正三年置宁武县,为宁武府治。

民国元年废府留县,今因之。

宁武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

杨庄等处古文化遗址所遗贸的石斧、陶片,为史学界研究黄河中游地区文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古老而善于射骑的楼烦部族(或氏族)便活动在今宁武一带。

公元前277年,赵国征服楼烦,赵武灵王为实现灭秦大计,重用楼烦将士,今宁武是其驻扎的主要地域。

隋代,几十万工匠在今宁武天池、汾源一带,建筑了规模宏大的汾阳宫。

唐代、天池、元池、楼烦是朝迁的重要军马基地。

元代,戌边军民开始在今宁武一带屯田垦植,结束了当地有史以来的荒漠状态。

明清以来,修内边、筑城池,营建寺庙,宁武一步步发展起来。

明洪武年间设镇西卫、属太原府管辖。

成化四年立宁武关。

嘉靖十九年,宁武为山西镇,统领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军事。

清雍正三年始改为宁武县为宁武府治,领“宁武”、“神池”、“五寨”、“偏关”四县,属山西雁门道。

民国初年废府,建国后为“宁武县人民政府”,隶属山西省忻县地区行署辖。

1959年1月划归晋北专署,1961年重归忻县专属。

“文革”期间改“县人民政府”为“县革命委员会”,属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

1981年3月,县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改“县革命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至今,现为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府管辖。

自战国到明末,宁武地区或边关要地,联络内地和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通道,或内地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杂居地,民族商贾文化交往的主要地段。

宁武特殊的地理环境养育了粗犷、刚强的宁武人民,勤劳淳朴的宁武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古代疏通汾水河道、降伏水患的治水始主台骀长期生活在今宁武一带,在今宁武定河村建有“昌宁公家庙”,立祠纪念。

汉代著名女文豪班姨妤就是古楼烦人。

刘肇文开本县留学外国的先河。

丁致中、南桂馨早年参加同盟会,参与辛亥太原起义,在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中曾作出重要贡献著名文学呈敬梓之长子吴良曾任宁武知府,政绩显著。

宁武籍王春菁、王春葳姐妹在30年代括襄全国网球单打、双打冠军,为宁武和山西人民争得殊荣。

抗日战争期间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贺龙、关向应、王震、余秋里长期战斗在宁武一带,留下许多革命足迹和光荣传统。

宁武人民出生入死英勇斗争,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

旧堡村民兵分队长、晋缓特级民兵英雄张初元创造了一手拿枪一手拿锄,敌人来了就战斗,敌人走了便生产的劳武结合的经验,誉满晋绥。

席麻洼村民兵队长邢四娃组织带领民兵开荒地种军火田,创办“军火合作社”,妇幼皆知,闻名遐迩。

抗日、解放战争期间宁武数以万计的人民支前参战,为革命有1076名烈士牺牲。

工农业共有耕地44.9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莜麦、豌豆、山药、谷子、蚕豆、玉米、黑豆、黍子、糜子、荞麦、小麦等。

主要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黄芥。

森林密布,有82万亩原始次生森林,素有华北落叶松故乡之称。

以宁武为中心的管涔山林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华北之最,地处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中段,也是山西省著名水源涵养用材林基地。

目前县内自然植被较好,西部以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分布面积较大;东部以阔叶林为主。

全县共有82万亩原始次生林,森林覆盖率38%以上,生态环境良好。

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栖息着世界珍禽、山西省省鸟——褐马鸡,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黑鹳、金雕、小天鹅、金钱豹、雪豹、梅花鹿、原麝等160多种珍稀动物,生长着450多种植物和百余种珍贵药材。

宁武不仅是山西省的重化工基地,而且是木材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境内有管涔山林区,有药用植物上百种,野生食用菌20余种,尤以银盘蘑菇为佳品。

此外,全县有天然牧坡66万亩,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27块,500亩以上的133块,100亩以上的990块,以产草量分,年亩产草在1000斤以上的有38万多亩,饲草品种有200多种。

水草丰盛,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锰、铝矾土、石英石、水晶石、硫磺、长石、花岗岩、钼、云母、石灰岩、粘土等。

煤炭资源得天独厚,为大宁煤田的主要组成部分,探明煤炭储量为360亿吨,含煤面积为111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06%。

且质良品全、复盖浅,煤种多为石炭纪和侏罗纪煤,具有低灰、低硫、高热值等特点,为优质工业动力煤,是全省重要产煤县之一。

宁武煤田储量丰富,煤质好,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前景理想。

宁武煤田包括轩岗煤矿,总储量为800亿吨,占全省煤炭总储量的10%。

铝矾土工业,铝钒土是我县第二大矿产资源,远景储量在2亿吨以上,占全国23亿吨储量的近十分之一,占全省储量的四分之一,其中C+D在3700万吨左右,其特点是: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

宁武还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资源总量为0.799亿立方米,高于全省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其中地表水0.4592亿立方米,按亩用水300立方米计算,可发展水地15.3万亩;地下水0.39亿立方米,除工业用水0.1亿立方米外,按亩用水250立方米计算,可发展水地11.5万亩,全县水资源共可发展水地26.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9%。

工业有采煤、机械加工、农机修造、五金修配、印刷、地毯、建筑、电力、编织、榨油、酱醋加工等行业。

交通宁武区位优越,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北同蒲电气化铁路、宁岢铁路、朔黄铁路和宁静铁路共同构成了宁武发达的铁路运输网。

宁武站建于1936年,现为二等站。

宁武西站建于1998年,隶属朔黄铁路公司管辖。

公路,太宁、大运、忻保、崞水、平阳、宁白、忻分等干线公路通过境内。

名胜古迹县内名胜古迹颇多,较著名的有宁武关、天池、玄池、明代古楼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