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方法和要求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方法和要求

较细空泡
定义:
细胞化学染色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的一 门科学。它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根据 化学反应的原理、应用涂片染色的方法观 察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酶,脂,糖, 蛋白,核酸),分布及其量不完全相同,在病 理情况下,血细胞的成分可发生改变.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原理:成熟中性粒细胞内的AKP在PH 9.4~9.6缓 冲
液中能水解基质液中的α-磷酸柰酚,产生α-奈 酚,其与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灰黑色偶氮染 料沉淀,定位于酶活性处。
AKP主要存在于中性成熟粒细胞内,其他细胞基 本阴性.
阳性程度:
- —— 胞浆中无紫黑色颗粒 + —— 胞浆中有一层棕黑色不透明或局限地 方 有紫黑色颗粒(约1/4) ++—— 胞浆中颗粒占胞浆1/2或遍布整个胞 浆,但较疏松 +++—— 胞浆中颗粒占3/4,颗粒染色浓 ++++——仅见核影,其余均是黑色
原理: 正常人骨髓中的储存铁主要存在于骨髓
小粒和幼红细胞中。骨髓小粒中的含铁血黄素 称细胞外铁,其中的三价铁与分子中的蛋白质 结合不牢,经稀盐酸处理后而游离,并能在酸 性亚铁氰化钾溶液中产生普鲁士蓝反应。细胞 内铁也可用此法显示。根据反应的强弱了解骨 髓中铁的含量。
细胞内铁:中、晚幼红细胞胞浆中有蓝绿色颗 粒,为铁蛋白. 铁粒幼细胞:胞质内有蓝绿色颗粒的幼红细胞. 环铁粒幼红细胞:胞质内有蓝绿色颗粒在6个以 上,并围绕于核周排列成环形者,超过1/2区
4.再障与PNH的鉴别 再障—— NAP增高 PNH —— NAP减低
慢粒与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
三、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原理: 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将底物的过氧
化氢分解,产生新生氧。后者将试剂中的 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再与亚硝基铁氰 化钠结合,进而生成棕黑色化合物沉淀于 酶的所在部位。
AKP积分总分为325
参考范围:30~130分
参考值:
阳性率 ﹤40% 积分值 30~130分
生理变化:
AKP活性和年龄有关,新生儿、婴幼儿高 于成年人,老年人略低,应激状态下增加。
病理变化:
(1)增高
细菌感染、AA、类白血病、急淋、骨髓纤 维化,真红,慢淋,血小板增多症,恶性肿瘤等
(2)减低
主要的鉴别点:酸碱性
各种原始细胞的鉴别
鉴别点 原淋 原粒
胞体 圆

核形 圆

核位置 中或偏 中或偏
核仁 小

染色质 颗粒 细颗粒
胞质 少
较少
颜色 蓝

颗粒 无

其他
原单 圆,不规则 圆,不规则 中或偏 大 网状 较多 灰蓝 无 空泡
原红 圆,突起 圆 中 较大 粗颗粒 较多 深蓝 无
原巨 圆,不规则 圆,不规则 中或偏
急慢粒、PNH、MDS、恶组,病毒感染等
临床意义:
1.慢粒(无继发感染时)——积分明显下降 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积分可大于200
2.细菌感染——NAP积分增加 病毒性感染——无明显变化(感染症状相似)
3.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急粒—— NAP明显减低 急淋—— NAP增高 急单—— NAP正常或减低
强阳性 显色明显 深染

密集
(+++~++++) (蓝~黑) (大珠~成堆) (片状分布)
———————————————

++++
+++
++
+
--
环形铁粒幼细胞
环形铁粒幼细胞
参考值
1、细胞外铁:(+)~(++)
2、细胞内铁:观察100个幼红细胞,计 算出铁粒幼红细胞百分比,阳性率为12 %~44%,无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和铁粒红 细胞。
铁的生成和利用
食物中的铁经吸收后在单核吞噬系统内储存, 铁通 过幼红细胞表面的铁受体,转至幼红细胞内,与原卟 啉结合形成血红素.
细胞外铁:单核吞噬系统内的铁,反映骨髓的储存铁 细胞内铁: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内的铁,骨髓可以利用 的铁.
几种病理情况,
1.体内铁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骨髓细胞内 外铁均减少或消失(IDA) 2.铁利用障碍:幼红细胞线粒体合成血红素 功能障碍,为铁失利用,内外铁均增加(铁粒 幼细胞性贫血) 3.铁储存于单核吞噬细胞内不能被释放入幼 红细胞内,为铁失利用,外铁增加,内铁减少 (慢性炎症贫血)
研究的对象:细胞和组织中的化学物质
研究的方法:根据细胞和组织中化学物质 的有无以及强弱判断血细胞类型以及是否 发生异常.
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1、 辅助诊断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不同系别, 不同阶段的细胞所含化学物质不同);
2、 辅助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IDA、 CML与类白)。
一、铁染色
结果统计:
1.阳性率计算: 100个中性杆状,分叶核粒细 胞中阳性细胞总数.
2.AKP积分的计算
积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举例:细胞数 积分
5
5*0——0
5
5*1——5
10
10*2——20
20
20*3——60
60 60*4——240
——————————
域. 细胞外铁:正常骨髓以含铁血黄素形式储存的 铁,主要存在骨髓小粒的巨噬细胞的胞质内或 外。正常情况下 +~++
细胞外铁反应强度的判断标准:
显微镜检查
肉眼观察 ————————————————
着色程度 形态大小
分布情况
——————————————— —
阳性 显色不明显 淡染

稀疏
(+~++)
(绿~蓝) (颗粒~小珠)(星状排列)
疾病鉴别意义:
缺铁贫:外铁明显下降,甚至消失; 内铁下降,铁粒幼细胞减少。经铁剂治 疗后,铁增加.
铁粒幼细胞贫血:内、外铁增加,且 出现环铁粒幼红细胞增多,有时可见铁 粒红细胞.
感染、肝硬化、慢性肾炎、尿毒症、 恶性肿瘤:外铁增加,内铁减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环形铁粒幼细 胞大于有核红细胞的15%,细胞外铁 也常增加.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方法和要求
瑞氏染色的原理
瑞氏染料中含有碱性亚甲蓝和酸性伊红 两种成分,它们与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具有 不同的亲和力,使其显现出不同的色调,以 利辨认.
1.细胞核是由核糖核酸与强碱性的组蛋白, 精蛋白形成核蛋白,与酸性染料伊红有亲和 力,染成红色.
2.幼稚细胞的胞质和核仁含有酸性物质,与 碱性染料亚甲蓝有亲和力,染成蓝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