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实验一测量线法测量线式天线输入阻抗
使用仪器型号和编号:
(1)同轴测量线:型号(TC8D )和编号(051 );
(2)信号发生器:型号(XBT )和编号(860234 );
(3)选频放大器:型号(XF-01 )和编号(820591 );
(4)被测天线负载组别(第4组);
一.波导波长测量(采用交驻读数法)
(1)测量读数
L1A =(111.17 )mm; L2A =(121.35 ) mm; LminA =(116.26 )mm;
L1B =(162.90)mm; L2B =(190.1)mm; LminB =(176.50)mm;
= 2| LminA - LminB |= (120.48) mm; 频率换算f = (2.49)GHz;
(2) 测量读数
L1A =(66.08)mm; L2A =(90.56) mm; LminA =(78.32)mm;
L1B =(125.00)mm; L2B =(150.68)mm; LminB =(137.84)mm;
= 2| LminA - LminB |= (119.05 ) mm; 频率换算f = (2.52)GHz;
(3) 测量读数
L1A =( 133.64 )mm; L2A =( 138.98 ) mm; LminA =( 136.31 )mm;
L1B =( 192.18 )mm; L2B =( 199.72 )mm; LminB =( 195.95 )mm;
= 2| LminA - LminB |= ( 119.28 ) mm; 频率换算f = ( 2.515 )GHz;
(4)计算平均值
g = (119.60) mm; 换算频率f = (2.508)GHz;
二.绘画晶体管定标曲线
三.测量计算L min
被测天线长度Lx
(1)L1 =(28)mm;(2)L2 =(25)mm;(3)L3 =(23)mm;
向负载方向,ρ1=( 3.6 );向负载方向,ρ2=(3.3 );向负载方向,ρ3=(3 );
Lmin =(17.4 )mm;Lmin =(37.0)mm;Lmin =(42.5 )mm;
四.阻抗圆图法求Z min
1.阻抗圆图计算阻抗
(1)L1 =(28)mm=(0.232)λG;(2)L2 =(25)mm=(0.207)λG;(3)L3 =(23)mm=(0.191)λG;向负载方向,ρ1=(3.6);向负载方向,ρ2=(3.3);向负载方向,ρ3=(3);
Zmin1 =(0.7-j1.05)Ω;Zmin2 =(1.5+1.5j)Ω;Zmin3 =(0.8+j)Ω;
(10)根据计算数据绘制SMITH阻抗圆图:
2.公式法计算阻抗验算
(1)L1 =(28)mm=(0.232)λG;(2)L2 =(25)mm=(0.207)λG;(3)L3 =(23)mm=(0.191)λG;
向负载方向,ρ1=(3.6);向负载方向,ρ2=(3.3);向负载方向,ρ3=(3);
Zmin1 =(0.65-j*1.04)Ω;Zmin2 =(1.5+1.46j)Ω;Zmin3 =(0.73+j0.94 )Ω;
(10)根据计算数据绘制SMITH阻抗圆图:
五.实验分析
(1)根据上述的阻抗测量方法,分析测量中可能产生的误差,讨论减少误差的方法;
答:本次实验用到了大量的测量仪器,不管是从仪器本身还是从主观读数来看,误差都是在所难免的,现在误差总结如下:
1、仪器固有误差:实验中我们用到了很多仪器,这些设备普遍比较陈旧,有一定得老化,并
且测量是,2.5GHZ频率经常有跳变。
因此,仪器本身测量的精确性受到了一定得限制,这
也给最终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得影响。
另外焊接天线的手艺不同,裁剪天线时的人品
等也是不可控的,造成天线的物理参数与理论值有误差。
2、读数的误差:实验中我们进行许多参数的测量,如波导波长的测量、Lmin的测量计算、天
线长度的测量等。
而在测量这些参数时,我们凭肉眼观察的读数也是有误差的,并且不能
严格保证游标卡出的读数与测量表的读数不能严格同步,导致读数误差。
3、作图的误差:实验中我们也用到了Smith圆图,而在用smith圆图进行读数计算的时候也
是存在偏差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
1、更高精度的仪器。
这是从仪器固有误差方面来考虑的,比如2.5GHZ的跳变只发生在实
验室的某一种类型的机器,而另一台机器没有这种情况。
2、细心焊接,小心剪裁。
实际上天线焊接的好坏是很影响测量结果的,并且,剪裁的水平也
影响测量值。
所以,在焊接时应注意接触良好,同时避免短路的情况,剪裁时不要大意。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一次读数,误差可能比较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多读几组取平均值的
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实际上我们所采用的交驻法本身就是一种减小误差的测量方法。
由于
波节点尖锐,一般测量两波节点间的距离,减少人为误差。
4、操作准确。
减少回程差等人为操作误差,并且测量时选择适当的量程。
在读数时,尽量保
证细心移动游标卡尺,不至于错过表盘的极值点,从而读数准确。
5、增加1kHz调制。
在接收端采用选频放大器对信号进行识别,提高抗干扰的能力。
(2)被测量天线的电尺寸(L1,L2,L3…L8,L9)变化对其输入阻抗的影响;
答: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理论分析,天线输入阻抗的虚部在λ/4处最小,趋于0,大于或者小于λ/4,虚部的绝对值都将增大。
在测量的几个数据中,当L1=28mm时,虚部为-1.04,而当L1=23mm时,虚部为+1.23,两次值跨过了零点,说明λ/4谐振点发生在这两点之间,这在smith圆图也能直观的观察出来。
由于天线的长度控制的不够好,没能测到λ/4谐振点。
但是整体阻抗值与天线电长度的变化趋势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综合起来,可以得到以下三条结论:
1、λ/4时呈现0电抗,即纯阻状态;
2、λ/4弱将呈现负电抗,即容性状态;
3、λ/4强将呈现正电抗,即感性状态。
六.实验意见与建议
上了一个学期的天线课,被天线理论弄的昏头昏脑,也不知道天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通过本次实验,终于揭开了天线的神奇面纱。
本次实验,使我增加了动手能力,如焊天线时的谨慎,剪裁天线时的细心。
还有移动游标卡尺读数时的纠结,都极大的锻炼了我的意志。
通过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输入阻抗与天线长度的关系。
天线在λ/4处谐振,电抗最小,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点。
而容性、感性在什么位置,我们也清晰的看到了。
虽然由于RP原因,导致没有找到谐振点,但是我们喜悦的发现了这些规律,收获颇丰。
实验中,有一个纠结的问题就是,2.5GHZ点总是在变,这让我们组陷入了长期的崩溃,而另一组的仪器却可以锁定频率。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频率跳变导致读数摇摆不定,浪费了许多时间,只好等到另外一组做完才搞定,因此我建议多增加几套设备,减少这种不可控因素。
另外,也希望以后的天线课多增加类似的实验,在某种程度上,这使我们更能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