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应对自然灾害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人教部编版
应对自然灾害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人教部编版
点拨:在汶川地震中,北川中学和桑枣中学的伤亡程度截然不同,表明尽管人类很难阻止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在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均有所可为。
学生观看资料、图片后思考
通过北川中学和桑枣中学在汶川地震中不同的伤亡程度及相应的应灾避险方法。
了解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掌握避险知识非屈的抗灾精神
1、播放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涌现出的勇士
一场突如其来的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打破了鼠年春节的安宁祥和,搅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医务人员日夜奋战在扰击疫情的第一线;党员干部全员上岗,做义务志愿者,守护在大街小巷;我们不走亲访友,居家隔离,封村封城封路;自全国各个省市的驰援,包括捐款、医疗队、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新鲜蔬菜等迅速送往疫区;大量工人不分昼夜在十几天内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大型医院。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2、(1)、活动一: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知多少
a.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四人一小组),每小组认领其中一个自然灾害(每小组不重复认领),并在在组内交流你课下搜集的防灾避险自救知识及这样做的意义,在交流中分享经验。
b.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你所在小组搜集的成果。
教师展示:台风、地震、泥石流、山洪这些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防灾避险小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什么是抗灾精神,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重点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理解抗灾精神
难点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理解抗灾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北川中学和桑枣中学在汶川地震中不同的伤亡程度及相应的应灾避险方法。
点拨:预警信号及等级
b.防灾工程
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图为为了防止河流泛滥,我国修建的防洪堤坝。
c.灾前准备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 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图为山 东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救灾物资。
d.灾时救援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图为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官兵在废墟上搜救。
f.加强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小结: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
a、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检测、预警系统。
b、我国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 引导学生树立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知道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与能力。
(2)、山区山洪、泥石流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3)、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应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4)、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2、小提示: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我们的伤害。
3、畅所欲言: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a.监测、预报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图为“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有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控和预警能力。
北川中学位于北川县城边两里的一个小坳中,全校有师生2900多人。2007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发生后,北川中学两栋五层教学楼垮塌。在这场巨变中,有1000多名学生仅仅含苞还未绽放就凋谢了!而在失去生命的学生中,80%是躲在桌子底下的,这是一种错误的地震避险方法,看着孩子们的遗体埋在废墟中一动不动,所有人为之动容,看一次掉一次眼泪,愿逝者安息。
c、我国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d、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f、我国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的发生。
4、活动二:抗灾技术知多少
1、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四人一小组),我们去调查一下,将了解到的技术、发明记录下来,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
请你说一说,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抗灾精神?
点拨:是一种不屈不挠、团结互助、自强不息、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团结一心、患难与共、以人为本的抗灾精神。
与汶川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 桑枣中学的校舍决非“铜墙铁壁”,地震袭来时,该校八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房。 可在1分36秒内,全校2200余名学生、百余名老师都人挨人地撤到了操场上,无一伤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2005年起桑枣中学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演练时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都是划定好的,在每个班级内,前四排学生走教室前门、后四排学生走后门也是规定好的。倘若桑枣中学的应急预案(疏散演练正系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只挂于墙壁、锁于抽屉,当灾难突然而至,何谈创造出一项桑枣奇迹,哪里能有那个闪耀着“责任光辉”的1分36秒?
1、测一测:你有避险意识吗?(课本地39页活动园)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片与文字,你觉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对于那些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做?点拨:(1)、雷电交加,在大树下避雨。×
如雷雨时,特别要小心的是,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等)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电袭击,应选择低矮处、空旷处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