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高一(4)班课程:汉语授课人:阿依姑丽•艾尔肯授课时间:2016年5月日第一课吾家有女初长成第一课时:讲解词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词与词语,能在实际生活中用用所学习的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对话以及工具书的使用技巧。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课后巩固联系的方法进行。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词语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使用重点词语组词和造句。
教学方法:讲解法、模方法、启发式。
教学工具:教材、ppt教学过程课前测评: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导入新课:提问导入1、那位同学说一说你们童年趣闻?教学内容: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教师领读词语,每个词语读三遍。
三、讲解词语,用ppt讲解重点词语。
1)吼(动):1野兽的叫声(多指猛兽),狮吼; 2人因愤怒或情绪激昂而呼喊。
例句:请不要对大家吼叫。
你慢慢说,不要吼叫好不好!有什么事情静下来慢慢讲,吼是解决不了问题。
3泛指很大的声响:狂风怒吼。
大声叫喊。
怒吼,吼叫。
(近)叫、喊2)爽快(形):(近)爽朗;(同)痛快,干脆,利落;(反)犹豫,拖沓。
不迂腐。
性格爽快,爽快地答应。
例句:他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
他答应地真爽快。
爽:直爽,豪爽/舒服:轻松,身体不爽。
3)作假(动):做作,骗人。
(近)做作;1制造假的,冒充真的。
这种商品作假了。
好多食品里面都作假了。
2耍花招,装糊涂:你不要作假。
3故做客套,不率直:不要作假,吃吧!你少在我面前作假。
4)坦白(形):1没有隐私,直爽;襟怀坦白,心胸坦白,坦白事实。
2把自己所犯的错误或罪行如实地交代。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要心胸坦白。
他坦白地告诉了事情的真相。
5)约稿(组):汇聚一起,讨论稿件。
这周我要去参加约稿。
6)构思(动):做文章或制作工艺品时运用心思。
(近)构想,思考。
构思巧妙,正在构思,构思周密;例句:我正在构思一篇新的文章。
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7)天生丽质(组):天然生成的秀丽资质。
对美丽女性的赞美词。
(近)天姿国色。
例句:朴素的衣服掩盖不了古丽天生丽质的容貌。
她长得天生丽质,美丽动人。
8)稚拙(形):幼稚而笨拙,不熟练;动作稚拙,稚拙的样子。
例句:小孩晃晃悠悠地走着,稚拙地动作十分好玩。
他稚拙的样子让人哭笑不得。
9)犯(动):1违犯:违法,违规;2侵害,进攻:侵犯;3犯罪的人:罪犯,战犯;4发生,发作:犯病,犯错误,犯贱;5值得:犯不上,犯得着,犯不着。
例句:同学们要尽量少犯错误。
他突然犯了心脏病。
10)支开(动):支走,使离开,借故让人离去。
例句:你把他支开,我有话跟你讲。
他故意把我支开了。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支开了我。
11)犹如(动):仿佛,好像。
例句:她漂亮地犹如画中人一样。
我的心犹如刀割一样痛。
12)预先(副):事先,事情发生之前。
预先安排,预先通知。
例句:这些东西都是我预先准备好的。
你要预先通知我们。
13)陈述(动):叙述说明。
(同)讲述。
陈述理由,陈述想法。
例句:请你把事情的经过陈述一遍。
他陈述了自己迟到的理由。
14)独特(形):独有的,特别的,(近)独有,特别。
风格独特,独特的见解。
例句:他的这个想法很独特,值得表扬。
她有着独特的见解。
15)绘声绘色(组):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同)绘声绘影,栩栩如生,有声有色;(反)平淡无奇,枯燥无味。
例句:他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大家都爱听。
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事情的经过。
他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他讲故事绘声绘色,非常吸引人。
他演讲地绘声绘色。
16)振振有词(组):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停。
(同)理直气壮。
(反)哑口无言。
例句:我没有犯错误,说起话来振振有词。
我说他一句,他却振振有词地辩驳。
17)有条不紊(组):有条理、有秩序,一点儿也不乱。
(近)井井有条;(反)乱七八糟,颠三倒四。
例句:班长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昨天的事情。
艾力做事有条不紊,一点儿也不乱。
他不论做什么事都有条不紊。
他把各项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
1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组):一段时间不见,就要用心眼光来看待这小孩,指人的发展变化大。
例句:他我们再次相逢,当刮目相看。
19)左右:1(动)支配,操纵;左右局势,左右我,无法左右。
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法左右。
2(名)大约,(近)上下。
我校有学生2800人左右。
20)征求(动):访求,征询,征求意见,征求方案,广泛征求;例句:老师在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21)评价:1(动)评定价值高低;老师是怎样评价学生的?2(名)评定的价值;学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评价好坏,教学评价。
22)根本:1(副)始终,从头到尾(多用于否定式);这道题我根本就不会做;2(形)主要的,重要的;学好汉语最根本的就是要多读课文;3(名)事物的根源或最主要的部分。
这种方法是学好汉语的根本。
23)包涵(动):包含。
多指“原谅、宽容”的意思。
例句:我们做地不好,请多多包涵!24)曾几何时(组):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例句:曾几何时,他又恢复如初了。
曾几何时,他竟变成了大学生。
25)一度(副):过去发生过,有过一次。
一度休学,一度离家出走,一度有过这种念头/想法(不好的事)。
因家庭原因,他曾一度休学。
总结:本节课我们一共学习了35个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特别是动词及形容词是本课的难点,需要同学们在课后多加练习。
板书设计:第一课吾家有女初长成第一课时:讲解词语作业:学习词语、做练习册自主学习篇课后反思:班级:高一(4)班课程:汉语授课人:阿依姑丽•艾尔肯授课时间:第一课吾家有女初长成第二课时:初学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默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办法达到目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能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引读法、讲解法、启发式、问答式学习方法:自读自悟法、讨论法教学工具:PPT,插图教学过程课前测评:听写词语。
导入新课:1.你们都有父母吧,谈谈母亲给予你们的母爱?(板书课题:第一课吾家有女初长成)教学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1)把不认识的字、词勾画标注出来。
(2)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2.教师范读课文,讲解难点词语。
亦师亦友:盆景:3.讲解句型。
1)“既非……,……也不……”表示否定形式的并列关系,意思是“既不是……,也不是……”小王既非本领超群,也不是机敏过人,这种场合最好别叫他去。
2)___一句话,……这种句型是对前面所说的没内容进行一个总的概括。
她一会儿说累了,一会儿说有重要的事情——一句话,她并不想帮助我。
3)“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是一种固定搭配,意思是:“如果很早以前就能够预料到今天的情况,当初何必那样做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表示“没有必要……”早知今日,当初我又何必去帮助他?早知今日,你当初何必那样伤害她?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在写文章时,为什么从来不写自己的女儿呢?因为“我”觉得她既非才华出众,也不属天生丽质,甚至没有上过大学,典型性不够。
2)我是什么时候发现女儿发表的文章的?在女儿寄给“我”剪报时才发现发表文章的。
3)女儿的文章有什么长处?文章很稚拙,不懂作假。
4)在妈妈的眼里最理想的女儿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是淑女,懂音乐,爱好文学,懂得一手好钢琴。
5)我的女儿是什么样的一个孩子?不爱看童话故事、不愿意学习钢琴、经受不起闲话、不懂得包涵、有个性。
6)母亲和女儿之间是否有沟通,是否相互理解?女儿长大后,女儿和“我”成了好朋友,也有了沟通。
女儿和母亲经常讨论关于明星的话题。
也开始互相理解。
补充内容作者简介程乃珊,上海人。
农工党成员。
1965年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英语专业。
任上海惠民中学英语教师。
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董事,上海市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上海市文学发展基金会理事[1] 。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3年4月22日,程乃珊在上海华山医院病逝,享年67岁。
主要作品《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等。
其中《蓝屋》、《女儿经》、《丁香别墅》等经典中篇即将于2014年3月结集出版,书名为《上海爱情故事》(湖南文艺出版社)。
纪实文体《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罗曼史》、《海上萨克斯风》、《上海女人》(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等散文作品《老上海,旧时光》(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作品特点程乃珊的小说取材于她所熟悉的生活领域,善于通过日常琐事和生活细节的描绘,折射出上海滩上的人情风俗和社会心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板书设计:第一课吾家有女初长成第二课时:初学课文作业:背诵课文最后两段;做练习册课后反思:班级:高一(4)班课程:汉语授课人:阿依姑丽•艾尔肯授课时间:第一课吾家有女初长成第三课时:深学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并能复述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热爱父母,珍惜母爱。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内容和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教学方法:引读法、讲解法、启发式、问答式学习方法:自读自悟法、讨论法教学工具:教材、插图、ppt教学过程课前测评: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导入新课:提问导入“她还未收到生活的污染,她不会永远是这样,但这不是我能左右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提醒归纳总结)教学内容一、细读课文(让学生细读课文并分析课文)。
二、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说一说段落大意)。
全文共有14自然段,按照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把课文分为三个场景:第一场景(1——9自然段)母亲希望培养出理想中的女儿,给女儿做好安排。
1——未引起我的注意。
(望女成凤)2——引起我的注意。
3-9——我对女儿的表现很失望。
第二段场景(10——11自然段)母亲看到了女儿的成长。
10——点题。
女儿长大了。
11——认真审视女儿的成长。
第三段场景(12——13自然段)母女成了好朋友。
12——母女的沟通与交流。
13——关注女儿的生活。
14——全文的总结。
三、课文教学总结1、结构:母亲希望培养出理想中的女儿,给女儿做好安排——母亲看到了女儿的成长——母女成了好朋友。
2、中心思想:通过母亲眼中女儿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儿女的成长生活不能有父母来设定,只要孩子们积极向上,健康生活,就是最美好的。
补充内容关于母爱的名言1 冈察尔的名言: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